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文|孕婴育儿经

2019年,一篇名叫《那个捧着孩子臭脚丫的父亲走了》在网上被疯传,讲述的是一个42岁单亲爸爸,独自照顾17岁自闭症儿子的故事。

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故事发生在福建福州,这个单亲爸爸叫林熙,多年来一边打着各种零工,一边照顾自闭症的儿子,开过网约车,也当过厨师,开车时会让儿子安静地坐在副驾驶,可是不是每一名乘客都能理解,有些人会因此取消订单。

这种无奈又无助的感觉,没有地方去倾述,空车跑的时候,经常会一边流眼泪一边听着儿子不时发出的声音。

经过不停的努力,终于给儿子找到一家可以托管的机构,在入园前写了10个注意事项给老师,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把儿子的情况,尽可能详细地告诉老师,害怕儿子到新环境后给别人添麻烦。

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天不遂人愿,就在给儿子送到托管机构不久,这位父亲就猝死在了工作岗位上,距离他过完42岁的生日没几天。

当时我看这篇文章是一边流泪一边看完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以想象到,这位父亲,对儿子投入的爱,远比别人还要多。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下自闭症。

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内向”的孩子就是自闭吗?

对于自闭症,大家可能会有一个误区,一些家长朋友,觉得孩子腼腆、不爱说话,就怀疑走进孩子患了自闭症。

我的一个医生朋友,说他遇到过一些家长经常问他,“我家孩子很自闭,要怎么办呢?”,医生朋友就问:“你家孩子是胆小、害羞、自卑、自闭还是内向?”,大多家长回答都是“这几个说法难道不一样吗?”

家长们有担忧很正常,但是要知道内向和自闭,完全是两个概念,天壤之别的差距,不能说内向的孩子就是自闭。

内向指的是性格,而自闭是一种临床疾病,每个人性格都不同,有外向自然也就有内向。

比如,带孩子去儿童游乐园玩,外向的孩子对于外界刺激的需求量大,可能喜欢找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而内向孩子,会觉得自己一个人静静地玩挺好。

家长可能会问,那到底是内向好还是外向好?我觉得内向和外向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孩子自己舒服就是好的。

自闭症在医学上属于一种感知障碍,比如我们拿着一只香蕉,描绘这是一种水果、黄色的、长长的,一般正常的孩子都会猜出是香蕉,自闭症的孩子不会去猜,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所以内向和自闭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什么样孩子才属于自闭症

1、有沟通社交障碍

与他人沟通或者社交过程中,有很明显障碍,或者压根就抵触沟通,别人与他沟通时也不想理解其中的意思。

2、有重复行为

一般小朋友摆积木,会按照自己的想象搭出各种场景,自闭症孩子通常会把积木从小打到大排列好,他认为最好的游戏,就是对物品就行排列摆放。


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自闭症也有轻重之分

举个例子,我们画一条直线,直线起点一端是正常孩子,终点端是自闭症孩子,自闭症的孩子越靠近起点说明症状越轻,叫高功能自闭症;反之越靠近重点病情越严重,叫低功能自闭症,这个理论被称为“自闭症谱系障碍”

自闭症和其他身体疾病不同在于,拿感冒举例,感冒的症状大相径庭,流鼻涕、打喷嚏、身体乏力,但同样是自闭症,高功能自闭和低功能自闭表现是截然不同的。

高功能障碍可能一般的生活都可以自理,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踢足球、游泳、上学;低功能障碍情况会更加复杂,甚至连正常的说话都是问题,虽然都是自闭症,但是两者差异还是很大的。

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关于自闭症的电影《海洋天堂》剧照


自闭症要尽早发现

我国目前大概有3亿左右儿童,其中300万左右的孩子,患有不同程度的自闭症,比例还是挺高的。

文章一开始的故事中,那个男孩还患有癫痫,说明大脑受到了某种伤害,可能在早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

为什么说自闭症要早发现、早治疗,因为自闭症治疗最佳时期是在3岁以前,如果3岁前能够发现,并且进入到专业机构,得到专业的治疗和培养,有很大几率让孩子可以融入到这个社会。

但是目前的医疗水平,自闭症还很难被治愈,家长们要做的是,不要刻意改变孩子,而是帮助他找到自己。

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导致自闭症的原因有哪些?

目前医学上对于自闭症成因的观点主要有2种:

1、跟父亲年龄有关

2011年瑞典《分子心理学》杂志发表过一篇文章,发现父亲在50岁之后有小孩,孩子患自闭症的概率会增加2.2倍,并且会有隔代遗传的现象。

2、胚胎发育时受外界干扰

哥伦比亚大学和挪威奥斯陆大学,经过十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妈妈在怀孕20周左右时,有过发烧的情况,孩子自闭症的概率增加40%,发烧多次的话,概率就会成倍增加,也就是说,妈妈身体的健康状况,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患自闭症的概率。

美国加州大学研究发现,孕妇补充叶酸,会降低自闭症的患病概率,孕期补充叶酸是很有必要的。

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比“丑化”更可怕的是“过分美化”

部分人觉得自闭症就是智力低下,对自闭症进行“丑化”,比这更可怕的其实是“过分美化”自闭症人群。

“过分美化”会让家长陷入幻想中,认为自己的孩子其实是个“天才”,就是因为一些媒体,把自闭症和天才划上了等号,甚至帮助自闭症儿童举办画展、艺术展。

这些过分的美化,会让一些家长产生一些不切实际的想象,用尽各种方法逼迫孩子发挥出才能,不停地压榨,对孩子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

家长们要充分认识到一点,孩子患的是一种疾病,而不是“天才病”。

42岁单亲爸爸工作中猝死,给未成年自闭症儿子留下10条忠告


日常接触自闭症儿童,要如何相处

在我们身边,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患自闭症的孩子,在跟自闭症孩子接触时,要慢慢试探他所能接受的程度,慢慢的靠近,肢体上的接触,慢慢拉起他的手,千万不能上去一下子抱住他,这种刺激会很难让他接受,甚至是崩溃。

自闭症儿童喜欢用感官感受这个世界,喜欢摸不同的东西,在没有危险和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尽量让他多去感受。

如何培养内向孩子的社交力

这段看起来可能有些跑题,我觉得为了解答前面一些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内向方面的担忧。

如果孩子只是简单的内向,家长不需要做任何干预,虽然他们可能不太喜欢热闹的场所,但并代表他们没有朋友。

需要家长干预的是自卑和害羞的孩子,给家长3点建议:

1、培养孩子的自信,在家里说话时,让孩子放慢语速,看着别人的眼睛说话。

2、孩子拒绝在公共场合为大家表演,不要强迫他,回到家可以让让从1对1表演,慢慢过渡到1对多。

3、如果孩子还是不敢上台为大家表演,可以让孩子站在台下,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问他“大家都在为台上的小朋友鼓掌加油,并不是他演得好大家才鼓掌,就算演的不好你就不鼓掌了吗?所以不要担心,上台后不管演得好不好,大家都会为你鼓掌加油。”

有一位社会学家做过一项统计,内向的人占人群比例大概30%,但是世界500强的企业中,有近一半的领导者都是内向的性格,还有像爱因斯坦、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股神巴菲特等等这样的名人,也都是内向性格,所以内向没有什么不好。

自闭症这个话题离我们并不遥远,很可能你孩子的班上哪天就会来一个这种孩子,我们事先了解了自闭症,就可以给孩子正确的介绍这种疾病,如果家长都可以用善意的方式给孩子进行讲解,自闭症的孩子就可以更好的融入社会,避免遭到错误的对待,自闭症儿童需要这种良好的社会环境,这对他们重返社会有着重大意义,希望这一天可以早日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