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如何预防工地监管中“人的不安全行为”?

十三.............


1.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

2.进行三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并考试合格,让作业人员真正掌握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生产有关知识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辨识、排查方法。

3.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

4.设置可靠有效的安全监控和防护信号、装置、设施。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6.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7.对特种作业进行有效审批、监护。

8.规范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


安全倡导者


抗疫的捷报不断传来,复工的号角已然吹响。疫情过后的复工复产,不仅要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避免疫情的二次爆发,同时也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漫长的假期导致工人们“久疏战阵”,为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据统计,绝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都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通常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人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

二、技术水平、身体状况等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上岗作业;

三、对习惯性违章操作不以为然,对隐患的存在抱有侥幸心理;

四、工人不正确佩戴甚至不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如何杜绝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各类安全生产隐患呢?


一、安全意识的淡化薄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工人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违章作业,往往伴随着麻痹心理和侥幸心理,这一点在老员工身上尤为明显,并很难受到简单说教的影响。因此企业作为安全生产责任的主体,非常有必要加强安全培训的力度,除了日常的进场教育、三级教育外,还可通过“智慧工地APP”线上安全培训、工地现场答题WIFI、安全教育培训盒子等多种手段开展线上线下的安全教育培训,只有重塑员工的判断准则,才能真正建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

二、技术水平、身体状况等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必须从源头上杜绝其进入现场作业,而智慧工地平台中的劳务实名制系统,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通过实名制系统对人员实名制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一人一档案,技术证书与人员信息逐一比对,快速识别无证上岗和证书过期的情况,同时可通过人脸识别+测温门禁、健康手环等设备实时监测工人健康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预警,避免因带病上岗带来的安全隐患,


三、对违章操作不以为然,抱有侥幸心理的工人,除了通过线上线下的各类安全教育培训帮助其建立起安全生产的意识外,还可通过物联网硬件监测各类设备的操作过程来预防违章的行为,例如塔吊监测、升降机监测、吊钩可视化等,通过对起重设备的运行不良状态的预警,逐步规范工人的操作习惯及专业技能。

四、针对工人不正确佩戴甚至不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的情况,可以通过全景视频监控予以解决,在施工现场的作业面安装摄像头,管理人员可随时随地通过PC端或手机APP查看作业面实时状况,发现为佩戴防护用品的工人,立即远程发起整改。同时,也可借助AI算法识别技术,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出未戴安全帽、安全绳、未穿防护服的人员并发送预警,用“智慧”赋能数据,减轻监管人员的工作压力,提升监管效率。


华起物联结合自身积累的行业经验和专家的指导意见所打造的“安全智慧工地管理平台”,从施工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三大安全隐患出发,综合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施工项目安全生产的全局管控,有效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在监管过程中的缺陷。

安全的重要性无需赘述,生命已足以使之永恒。我们不能为进度而轻视安全,为效益忽视安全。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提高警惕、居安思危,方能防患于未然,保障每一位工人的生命安全,推动社会的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


武汉华起物联


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定义: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包括违反法律、法规、标准作业程序、条例、标准、规定,违背安全常识)其主要分以下几大类: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例:供料速度过快、违章驾驶等

2、人为的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例:拆除或损毁安全装置、安全装置参数设置错误等

3、使用不安全的设备。

例:使用无加固或不牢固的设备、无安全装置的设备

4、使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例:不用夹具固定用手操作、用手清除废料等

5、物体、材料存放不当。

6、无安全措施进入危险场所。

例:易燃易爆场所明火操作、无安全装置攀爬高处

7、攀、坐不安全位置。

例:起吊机作业、搅拌机作业

8、进入场地不正确佩戴或使用安全装备。


物流安全生产观察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