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感知到的確定是存在的嗎?

廣州宏洛圖品牌設計


我想要往小裡說,因為“存在”的話題太大,西方哲學花了兩千多年都在追問這個“存在”——即being。

我們的感知,是功能性的。也就是說,世間萬物之所以有顏色一說,那是因為光譜的波長不同所致。我們能夠聽到聲音則為聲波的震動觸動了聽覺系統。然而,X射線、手機信號、紅外線……等等,我們是感知不到的,但我們卻不可以說它們不存在!

“存在”與“存在者”是決然不同的,“存在”是先於知先於覺的,用個晦澀的字眼,叫“超驗”的。我們對它感知與否,它都是籠罩大地的,這就是“是”。我們漢語有時也把“存在”翻譯為“是”,恐怕這樣就好理解多了。換句話,只有有了“是”這才能夠產生“什麼”。就比如:萬千生物之中有一種有靈性、有智慧的物種:是人。

到了近現代,西方哲人中出了一個海德格爾,而他恰恰是“存在”研究的集大成者。《存在與時間》之中他提出了Dasein一說,是個很難懂得的概念。一般理解成“活在當下”,你在“是”之下感知了當下的一切,即“此在”。而這卻不是“我思故我在”的在。這個“在”是存在者。

所以,我們感知到的“確定”,只是我們感知器官覺察的結果,而不是“存在”。就像:我們不能同意,大象和螞蟻(我們暫且同意它長有眼睛)眼中的萬物是一模一樣的。更何況,我們能像科學家所預言的那樣,進入到了四維空間;那麼所有的現存就會被完全顛覆!

早在我剛剛懂事的時候,媽媽指著家中一小座假山石對我說:“你看沒,這山石是能夠長大的。”。幾十年過去了,它沒有長成一座小山,但它確實是活著:已經滿身是綠油油的青苔了。



Guojianzhi


在我小時候,有一件奇怪的事情,印象非常深刻,這件事情一直伴隨我長大。

我的祖母也就是奶奶在晚年因為長年氣管炎病而臥床。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習慣性的叫了她一聲,她吃力的抬起頭,嘴裡含糊不清像啞巴一樣說了一句,我不知道她在講什麼,她講後又倒頭睡下了。

我十歲左右的樣子,雖然感覺奇怪,也沒有把這個當回事。當我弄了一籮筐豬草回到家時,天快黑了,見到家人都在忙奶奶的後事,原來奶奶去逝了。

我們那裡有人去逝,都會找道士唸經做法士什麼的。道士將亡人打入什麼道,什麼時候回煞,什麼時候祭祀等用一張紅字寫好貼在牆上,讓亡者家人照辦。回煞,就是亡者晚上回家看望家中人。

回煞那天晚上,一張大床上睡了五個人,我那一頭睡了三人,我夾在中間。不知為什麼我感到特別害怕,可能已經半夜了,總是睡不著。我把頭縮到被子裡面,藏得深深地,把被蓋得嚴嚴實實,還擔心有無縫隙。

房屋內很寂靜,過了一會兒,我聽見套板(花床配套的放鞋的木板)上有響聲,像是有人上床一樣,然後被面上像有東西壓著,接著我的頭頂上像是被二根手指按了二下。這一整套的動作,就像是人的動作一樣。我是在醒的狀態,心裡一邊害怕一邊在想,是奶奶的魂回來了。說也奇怪,事情過了,也就沒有那麼膽怯了。

長大後,提起這事我就想,為什麼那天晚上我很害怕。可能是奶奶怪罪我,知道她不行了,說話都含湖了,也不去叫人回家來處理。也可能是奶奶喜歡孫子,又沒看到,把手伸到被窩裡來撫摸一下。

這件是我小時候遇到的事,讓我感知到人有靈魂的存在,特別是人在去逝前後的一段時間內,靈魂特別活躍。這種感知到的是否確定存在目前也無法證實。科學領域也還存在許多未知。人的靈魂是隻有感知而沒有遇見的,這就給人產生了種種懷疑。相信有一天,科學終會揭開人類靈魂的面紗,還原人類對靈魂認識的真相。

因此,我們感知到的,暫時不能確實是真實存在的。


大山之林


我有一個神奇的經歷,我大約十二歲的時候,有一天晚上我做了一個夢,夢到我姑媽回來了,推著自行車,自行車後面載了一些禮品,走進我家大門……第二天上午,我還和爸爸、媽媽說了這個夢,他們都笑笑對我說,夢是假的,不必在意。當天臨近中午的時候,神奇的一幕出現在了,和夢境一模一樣:我姑媽推著自行車,自行車後面載了一些禮品,走進我家大門……

我吃驚,但不理解。去和姑媽說做的這個夢的事兒,姑媽非常高興,說:“你真會說話,真乖。”她並不在意,當我爸媽從屋裡出來和姑媽重新複述我的夢時,一家人驚呆了。

因為這件事兒,我被家人特別關注了好久,可是我的“特殊功能”再也沒有出現過,也無法解釋。

隨著慢慢長大,接觸的知識越來越多,慢慢的就把它歸結為:日有所思 夜有所夢!

後來我又接觸了另外一個神奇的定律: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Murphy's Law)主要內容有四個方面:

1、任何事都沒有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

2、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

3、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

4、如果你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內容是“凡是可能出錯的事有很大幾率會出錯”,指的是任何一個事件,只要具有大於零的機率,就不能夠假設它不會發生。

你所謂的感知,很有可能是你希望事情是那樣的,心裡才會有那種認知!


艾條艾柱艾絨


我感知到的確存在的東西,但聽見又沒人看見的東西只有鬼神,在我十六七歲的時候,那個時代的人生活很艱苦,每到有事的時候,夜間三點左右就要起來吃飯趕路,我家房子面前有一條便道,聽老人家說是一條陰路,那天晚上在未吃飯前,我出來看一看是天陰還是天睛,說來也奇怪,剛一出門就聽到眾人聚集開會的議論聲,聲音很亂,聲聲不息,接二連三,是人說話,但又表達不清楚是說什麼意思 ,一個字也聽不出來,我想,不會是我產生幻覺聽錯了吧!後來,我把我媽叫出來聽,我媽心裡很清楚,她怕我們被嚇了,這樣對我說,恐怕是遠處過路的人在說話,我從小就很好奇,凡事愛問個為什麼?我說媽媽,不是人說話,人說話不可能接二連三的,一個字都聽不清楚,我媽沒有回答我。

根據這件亊我感知到鬼神的確存在,只是沒有有力的證據來證明它,更沒有人捉到它……


人和萬事成


曾經我也做過一件事 就是上墳的時候放了幾個板栗給先人吃 後來過了幾天板栗就讓我爸給拿家裡去了,到家之後板栗就讓我媽媽吃了 當天晚上她做了一個夢 夢見先人找媽媽要板栗吃 第二天媽媽就說了這件事 當時我就問明白情況了都很稀奇 問題是這個過程誰也不知道 感覺有些事情真的沒法解釋[我想靜靜]


小兵仔子1


一、什麼是“感知”?

感知:簡單地說就是感覺上的認知,也許是正確的,也有可能是錯誤的,還有可能是對錯兼半。比如:初看那個人有兇惡的外貌,我感知他是個“壞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才知道他是個善良的好人;當我第一眼看到罌粟之花,的確美麗非凡,便感知得她是“天使”。最終才知道,她的結果是鴉片,害人無數,是惡魔;有時烏雲密雲,雷聲陣陣,以為要下大雨了,結果,陣雨過後,雲開霧散,晴空萬里等。

二、什麼是“確定”?

確定是認定的意思,是通過多方觀察後得出的結論。比如:魚離不開水,動植物離不開空氣,種子需要合適的季節才能發芽、生長、開花、結果等。當然,仍有錯誤,只不過錯誤率較低而已。如:大棚可以調節氣溫而種反季節蔬菜,法院判案也有錯誤,真理有時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等。

三、回答本題。

是存在的,只不過不一定正確而已。比如:煮飯時米水之間的比例、人口的多少、飯量的大小時有誤差而已。

綜上,我能感知到確定是存在的,本題所說有一定的道理,只不過對錯比例不同而己。當誤差不大於20%時,通常就可以認為正確的。反之,當誤差等於50%時,通常被認為對錯兼半。當誤差大於60%時,通常被認為是錯誤的。





大才21


你好,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


首先要知道感知到的是什麼?然後才能確定它是存在還是不存在。


什麼是感知?


感知即意識對內外界信息的覺察,感覺,注意,知覺的一系列過程。感知可分為感覺過程和知覺過程。


從這個定義就可以知道,感知是感受和覺知。也就是意識遇到外在的事物所產生的反應。

在佛教中把這個過程分析的非常透徹:唯識中把心的八個作用分成: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前五個(眼耳鼻舌身)是感,第六個(意識)就是知。


感知的過程:

這個過程是怎麼產生的呢?以眼識為例:


要有能夠讓我們看到的事物,如果沒有這個對境,那眼識就不可能產生了。還要有完好的眼根。通過眼根取所緣境,能取是這個眼識,所取是這個境。 


比如,我們看一個人,他要在我們的眼前,我們的眼睛也完好,才能夠產生看這個人之後的結果,也就是“感知”。


同理,耳朵聽聲音;鼻子聞氣味;舌頭嘗味道;身體有觸覺都是一樣的作用。當眼耳鼻舌身和色聲香味觸相結合產生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這些就屬於“感”——對內外界信息的覺察。


這些“感”好像照鏡子,人來就看見人,物來就看見物。感到“冷”就是冷,感到“疼”就是疼。只是照這個境界而已,沒有分別的。


而知就不一樣了,“知”——意識的作用。


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要第六意識來分別。這個第六識一起啟動,就有了分別:“這個是男人,長的好帥”;“這個是牛糞,好臭啊”。

有了這些“知”,意識依據第七識(我執)就開始分別執取:“帥哥我喜歡啊”;“牛糞真噁心”等等。


感知到的確定存在的嗎?


感知到的確定是存在的嗎?存在!但只是相對的存在。


因為剛才我們已經知道了感知的過程:要有能夠讓我們看到的事物,如果沒有這個對境,那眼識就不可能產生了。所以,既然感知“到”了,就一定有個相對存在、能讓我們感知的事物。


因為“到了”就說明已經得到感知的結果了,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感知到的是確定存在的。只不過它是相對的存在而已。



相對的存在:


剛才已經分析過了,所有感知到的,都是眼、耳、鼻、舌、身遇到色、聲、香、味、觸的時候所產生的感和知,那麼這些感知都是相對的。根塵相對集合起來的幻心,不是真實的,是虛假的。


從實質上來說,無論是能被感知到的,還是所感知到的,都是相對存在的,都是因緣假合的,都是相對的。所謂:“世界宛然有”。


既然是相對的存在,就不是絕對的存在。因為這些存在都是因緣暫時的作用而已,因緣隨時都在變化。簡單說:無論是感知,還是被感知到的,都是相對存在的,都是因緣和合的,都是隨時變化的。


舉例來說:物質都由原子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與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本身還可以細分為質子和中子,如此細分下去有夸克、光子、中微子等等。


目前最流行的量子力學來說:“態疊加原理和坍縮。”這個理論就非常有意思,簡單說:你的手機確定在那裡嗎?它在同時也不在!



量子力學中,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手機在不在那裡,你必須要進行觀察才能夠確定。一旦你觀察到,那手機的存在狀態就坍縮了,它就從原來在卻也不在的疊加狀態變成了在那裡的唯一狀態。


換句話說,如果你不進行觀察,那麼手機就是在也不在的狀態。


真實的空性:


那麼從真實的角度來說,一切的存在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絕對的就是空性。


佛教的“諸法皆空”,是說萬事萬物沒有一個永恆的存在。空性不是沒有了才空,而是一切法本身就是空性,也就是色即是空。


色本身就是空,為什麼是空呢?所有的物質都是因緣暫時的假合,隨時變化的,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事物真實地存在。



《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不要說你感知到的是不存在的,你感知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空性,而已!


謝謝。


紅塵法遠


不是


君子65646134


是的


賈村塬的奇葩


信則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