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她挽救了全球上億人生命,卻低調到小區鄰居不知道她是誰

2020年3月24日,屠呦呦提名的項目“中醫藥文獻傳承創新模式研究與應用”被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位偉大的藥學家又一次走入人們的視野。為了一個使命,她堅持不懈,帶領團隊攻克難關,終於在千萬次實驗中提煉出青蒿素,為人們帶來一種全新結構的抗瘧藥物,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健康難題,

拯救全球上億人的生命。

屠呦呦:她挽救了全球上億人生命,卻低調到小區鄰居不知道她是誰


在過去,艾滋病、肺結核和瘧疾並稱為人類三大死亡疾病。瘧疾是由惡性瘧原蟲引起的疾病,主要靠蚊蟲叮咬傳播。青蒿素能夠有效抑制瘧原蟲生長,對瘧疾有100%的療效,為亞州南部、非洲和南美洲等熱帶發展中國家帶去福音,改善了當地的健康狀況,被認為是20世紀熱帶醫學的突破。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屠呦呦,浙江寧波人,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屠呦呦父親是名銀行職員,平時最喜歡讀書。1930年,女兒呱呱墜地,他便取《詩經》中“呦呦鹿鳴,食野之苹”中 “呦呦”二字為女兒取名。家裡頂樓置辦有一個小隔間,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從小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之下,屠呦呦也漸漸愛上讀書,小隔間也是她最常呆的地方。和許多女孩子一樣,小學時期的屠呦呦並不出挑,成績平平,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學習天賦,

中學的時候不幸感染肺結核,被迫休學。好在經過兩年多的治療調理,屠呦呦漸漸康復,在父親的強烈支持下,她重返校園的大門。然而,就是這個看似文靜普通的小女生,卻在日後為瘧疾治療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屠呦呦:她挽救了全球上億人生命,卻低調到小區鄰居不知道她是誰


大學期間,屠呦呦刻苦好學,成績優異,尤其對植物化學、本草學和植物分類學很感興趣。1955年,屠呦呦畢業進入中醫研究院工作。第二年,國家開始重視血吸蟲病防控工作,屠呦呦參與其中,進行有效藥物半枝蓮和銀柴胡的生物學研究。1959年,她參加衛生部全國第三期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班,系統地學習了中醫知識,向有經驗的藥工請教中藥的鑑別和炮炙,並參與編制《中藥炮炙經驗集成》一書。這為她今後對青蒿素的提取研究奠定了基礎。

青蒿素的誕生

1965年,一場戰役在越南的叢林裡打響。士兵傷亡慘重,罪魁禍首卻是源於來自叢林裡的第三方對手--蚊子。眾所周知,蚊子攜帶多種病原體,被攜帶瘧疾病毒的蚊子叮咬後,士兵們感染之後,短時間內就會發病,喪失行動能力,甚至死亡。因此越南向中國伸出求助之手,主席當即做出決定,研發抗瘧藥物的行動刻不容緩。1967年5月,

中國正式成立“523”項目,當時在中醫研究所工作的屠呦呦接手這份工作,擔任課題組組長,從此與瘧疾拉開一場持久戰。

她帶領團隊,從本草、民間藥方研究入手,翻了上百本中草藥古籍,收集2000餘方藥,整理編寫640首中藥的《瘧疾單密驗方案》,希望從中能找到一味中草藥作為課題。在經過300餘次篩選實驗之後,最後選定以中藥青蒿為主的研究方向。

屠呦呦:她挽救了全球上億人生命,卻低調到小區鄰居不知道她是誰


研究到一個階段的時候,工作彷彿進入一個瓶頸期,止步不前,毫無進展。研究草藥不行,她就拐回去翻藥方、查閱古書籍,渴望尋求到能夠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功夫不負有心人,她在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裡找到了可以治療瘧疾發熱症狀的方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之,盡服之”。她反思自己之前的實驗,猜測與提取溫度相關,是否會因為溫度過高導致青蒿素活性受影響呢?於是她採用低沸點溶劑提取,在青蒿中提取出一種熔點在156~157℃、分子式為C15H22O5的無色晶體,並將其命名為青蒿素。她們將青蒿提取物用於瘧疾細胞研究中,發現青蒿素對瘧疾細胞抑制率為100%。

以身試藥

藥提取出來了,那麼誰來做臨床試驗呢?在青蒿素投入使用的最初階段,誰都不敢保證青蒿素對人體沒有副作用。用來做實驗的小白鼠和猴子

,雖然身上的瘧疾細胞得到了有效地控制,有一部分被治癒,但是個別有中毒現象出現,這可難倒了當時的研究組。

屠呦呦及其他兩位課題組的同事相信青蒿素沒有毒害作用,不顧個人安危,堅持以身試藥。在醫院裡,醫生對們她每日服藥劑量嚴格控制,並逐漸加大劑量,同時對她們的身體及內臟功能進行實時監控,保證實驗安全有序的進行。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密切的觀察下,屠呦呦及同事身體無任何不良反應,證實青蒿素的安全性。

屠呦呦:她挽救了全球上億人生命,卻低調到小區鄰居不知道她是誰


在確認青蒿素提取物對人體是安全的情況下,課題組前往海南昌江瘧區,在病人身上實驗該提取物的有效性,共21例病人,用藥之後40℃高燒很快降至正常,瘧原蟲被大幅殺滅。這次試驗的成功,確認了青蒿提取物為抗瘧有效成分,帶動全國範圍內對青蒿提取物的廣泛研究,也開創了中國自主發現抗瘧藥物的先河。

積極的臨床試驗沒有使課題組停下腳步,他們再接再厲,繼續鑽研。在後續青蒿素各類衍生化合物檢驗評估時,課題組發現,與以往經驗不同,二氫青蒿素更加穩定,治療效果更好,病人瘧疾複發率更低,因此課題組將二氫青蒿素髮展成一種新藥物,用於臨床治療。

默默無聞尋求突破

1979年,關於青蒿素的第一篇英文報道發表時,所有作者和研究人員都隱去了自己的名字。“當年就是這樣,只要事情做成了就很欣慰。”屠呦呦如是說。

屠呦呦:她挽救了全球上億人生命,卻低調到小區鄰居不知道她是誰


直到2015年,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她的事蹟才廣為人知。即便是同小區的鄰居們,在此之前也沒有人知道她是誰,也不在乎她是誰。40年來,她一直默默無聞,全身心投入青蒿素研究中,只要國家需要,她就不會選擇別的。2016年,她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在頒獎典禮上,她是唯一一個謝絕採訪的,同年,天文臺為表彰她的貢獻,以她的名字命名了一顆小行星,她都沒有出席。2019年,她又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赤道幾內亞國際生命科學獎和

“共和國勳章”。在獲得這些榮譽之後,屠呦呦沒有因此驕矜自傲,依舊奮鬥在科研一線,熟悉的人評價她:“時間一定要花在試驗室裡才踏實”。她帶領研究組繼續探索青蒿素類化合物,改變其療法,尋找多種用途,更換輔助藥物,用以對其他疾病如紅斑狼瘡、光敏性疾病、惡性腫瘤等的治療。

屠呦呦:她挽救了全球上億人生命,卻低調到小區鄰居不知道她是誰

優秀的人尚且還在努力,更何況我們呢。除了尊敬偉人,我們也需要反思一下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在最該奮鬥的年紀我們也要加把勁,努力提升自己,在自己的領域發光發熱,為社會做出貢獻。


往期精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