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須知100秒】人是如何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除了戴口罩防護,回家後,這個細節也很重要!

【人是如何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除了戴口罩防護,回家後,這個細節也很重要!】俗話說,病從口入。如果口腔這道防線被攻陷了,全身都可能受到影響。因為口腔是食物進入人體的首個通道,口腔的衛生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在抗擊“新冠”肺炎的當下,做好口鼻腔的防護顯得尤其重要。

“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增加了“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表示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中存在經氣溶膠傳播的可能。

但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除此之外還有接觸傳播。這兩種是我們生活中最容易中招的。

1.飛沫傳播

飛沫可以通過一定的距離(一般是 1~2 米)進入易感的粘膜表面。日常面對面說話、咳嗽、打噴嚏都可能造成飛沫傳播。

【防疫須知100秒】人是如何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除了戴口罩防護,回家後,這個細節也很重要!

大部分飛沫由於噴出時動力和直徑大小的原因,不會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當咳嗽、噴嚏時,則可產生大量較小的顆粒,飄到更遠的距離。

2.接觸傳播

接觸傳播,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

①直接接觸傳播

直接接觸傳播指的是中間沒有通過其他物品,病原體直接引起的感染。我們最常說的直接接觸傳播包括接吻和性交。

【防疫須知100秒】人是如何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除了戴口罩防護,回家後,這個細節也很重要!

② 間接接觸傳播

間接接觸傳播指間接接觸了被汙染的物品所造成的傳播。如日常生活用品被傳染源的分泌物(如咳嗽噴嚏伴隨的飛沫)、排洩物(如糞便可能存在傳播,目前不能完全確定)汙染後,觸碰到了手,再經手觸摸鼻子、嘴巴、眼睛等粘膜從而進入體內。

3招做好口鼻腔防護

根據“新冠”病毒的傳播方式,日常防護要注意以下幾點:

1.出門戴好口罩

出門正確戴佩好口罩是最簡單有效的預防飛沫傳播的方式。常見的口罩有以下幾種:普通棉布口罩、一次性口罩(如:醫用外科口罩)、N95型口罩。普通棉布口罩材質為棉布、紗布、毛線、帆布及絨等,由於材質本身不夠緻密,無法起到預防感染目的,但不管怎樣,即使戴棉紗口罩,也比不戴口罩好。

【防疫須知100秒】人是如何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除了戴口罩防護,回家後,這個細節也很重要!

醫用外科口罩有三層,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過濾層、舒適層。佩戴時白色的無紡布朝內,藍色的防水層朝外,有金屬片的一邊朝上,橡皮筋掛上雙耳後捏緊金屬片和鼻子貼合,撫平兩頰,使口罩和麵部之間儘量不留縫隙。

N95不是特定的產品名稱。只要符合N95標準,並且通過NIOSH審查的產品就可以稱為“N95型口罩”。N95型口罩的最大特點就是可以預防由患者體液或血液飛濺引起的飛沫傳染

摘下口罩有講究

※ 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汙染面);

※ 先解開下面的繫帶,再解開上面的繫帶;

※ 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繫帶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摘掉口罩後應洗手。

※ 不要直接放在包裡、兜裡等處,容易造成持續感染風險,可以由內向外反向摺疊後,用自封袋包裝。

2.排隊間隔一米以上

咳嗽、講話、打噴嚏時產生的飛沫,是很多病毒的重要傳播載體。而在人流密集的地方,戴上口罩能有效隔離飛沫,預防傳染。

【防疫須知100秒】人是如何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除了戴口罩防護,回家後,這個細節也很重要!

衛健委還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與別人講話交流時,請最少保持 1 米以上的距離,2 米以外會更安全。

3.戶外回家漱口

大部分人回家第一步就是洗手,可是很多人都忽視了口腔衛生的清潔,良好的口腔衛生是口腔及全身健康的基本保障,多漱口及刷牙可以有效清除口腔內的病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

【防疫須知100秒】人是如何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除了戴口罩防護,回家後,這個細節也很重要!

特別是在外出回來和餐後,用漱口液漱漱口,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用淡鹽水漱口,同樣也可以起到抗菌的作用。

視頻點擊:

【防疫須知100秒】人是如何被新冠病毒感染的?除了戴口罩防護,回家後,這個細節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