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清明节有哪些美食?其中的一种,杜甫曾经抱怨吃不到

早在先秦时期的中原地区,就有过清明节的习俗。《太平御览》记载:“三月桃花水下之时,众士女执兰祓除。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曰,此两水上招魂,祓除不祥也。”这一天是农历三月初三,又被称为上巳日,所以清明节在古代又叫上巳。在这一天,人们聚集在水边沐浴,认为可以洗掉所有的不吉祥。


唐朝清明节有哪些美食?其中的一种,杜甫曾经抱怨吃不到

到了南北朝时期,清明节又增加了丰富的民俗内容,那就是饮酒聚会。南朝《荆楚岁时记》记载”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江清池洛间。临清流,为流杯曲水之饮。”这在文艺作品中也得到了印证,伟大的书法作品王羲之《兰亭集序》之中写道:“又有清流激端,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就是讲的这样的习俗。

这也标志着美食正式进入清明节的视野了。

而到了大唐盛世,民间日益富裕,清明节更加得到重视。唐朝皇帝曾经亲自下令,要求全国官员都要在清明节放假。《旧唐书》记载,贞元四年,唐德宗下诏,宣布“今方隅无事,蒸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宣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也就是每年正月的最后一天、清明节、重阳节这三个节日,文武百官都可以不上朝,出去旅游过节。《新唐书》也记载了:“开成元年上巳,赐群臣宴饮曲江。”在开成元年的清明节,唐朝皇帝甚至专门在长安的曲江赐宴,与群臣同乐,一起过节。

唐朝清明节有哪些美食?其中的一种,杜甫曾经抱怨吃不到

宫廷如此,民间也如此。唐朝民间的清明节活动也是很丰富,那么,唐朝清明节有什么美食呢?从唐诗和古籍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唐朝清明美食主要有这几种。

一是青精饭。这是一种用菜叶把米饭蒸染成青色的做法,要把菜叶捣烂,用菜汁把米饭染成青色,古人认为吃这种食物可以滋补身体,最好的吃青精饭的时节就是寒食清明。因为这时候的青菜比较细嫩。不过,根据古籍记载,那时候放进去的可能更多的是野菜。陈元靓《岁时广记》记载,“杨桐叶、细冬青,临水生者尤茂,食采其叶染饭,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道家谓之青精饭。”不过,很多唐朝人也是吃不上青精饭的,比如诗人杜甫,他在寒食清明的时候便无法享用到这种米饭。这在他的诗里也有体现,在《赠李白》中,杜甫写道:“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他向他的朋友李白发牢骚,说自己是脸色不好看,是因为吃不到青精饭。


唐朝清明节有哪些美食?其中的一种,杜甫曾经抱怨吃不到


二是桃花粥。唐冯赞《云仙杂记》:“洛阳人家,寒食装万花舆,煮桃花粥。”名字听起来很浪漫,做法其实很简单,就是把粳米煮粥,然后放入刚刚采集的最新鲜的桃花瓣就可以,这样子桃花的香味和米粥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入口之余,不禁让人觉得心旷神怡。而在寒食清明时节,也正是桃花盛开的时候,可见古人对食物的用心之处在于与时节相符,“时令”二字,就是古人对美食的智慧,也是人生的智慧。


唐朝清明节有哪些美食?其中的一种,杜甫曾经抱怨吃不到

三是画卵。这种食物就是把鸡蛋煮熟后涂上色彩,分赠亲友共同食用。其实,在现代社会的很多农村地区,还保留了一点这种习俗,只是一般是生了孩子之后把鸡蛋煮熟染成红色送给亲友。这个习俗在南北朝就有了,《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到了唐朝,随着经济的日益发达,鸡蛋不再成为奢侈品,所以唐朝百姓在清明时节也互相赠送这种彩色鸡蛋。古人认为春天时候的鸡蛋营养价值最高,彩色则寄托着古人对生命的想象力。


唐朝清明节有哪些美食?其中的一种,杜甫曾经抱怨吃不到

当然了,除了美食,在清明时节,唐朝人还要品尝美酒。唐王表《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郡》:“兴来促席唯同舍,醉后狂歌尽少年”。在清明节,唐朝的成年人们也都纷纷放下端着的架子,像个少年一样狂歌痛饮,飞扬跋扈,那种意气风发令人神往。

这就是唐朝人的清明节的饮食文化,窥一斑而见全豹,大唐气象真的不是浪得虚名,那种昂扬的精神面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都体现在简单的节日美食之中。青精饭、桃花粥还有画卵,以及其他诸多美食,都不过是很简单的日常食物,却凝聚着唐朝人对自己、家人和朋友的美好心意。


参考文献

1.《新唐书》,宋欧阳修,中华书局

2. 《旧唐书》,后晋刘昫,中华书局

3. 《荆楚岁时记》,梁宗懔,中华书局

4.《中国古代节日风俗》,韩养民、郭兴文,陕西人民出版社

5.《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杨琳,宗教文化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