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孩子討厭寫作文?

大唐小築


很多孩子討厭寫作文,主要基於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沒有自信,不懂得作文寫作基本知識。

第二、缺少方法,作文寫作的思維品質不足。

第三、盲目閱讀,閱讀的積累遠水不解近渴。

第四、觀察不深,觀察人、景、事物表面化。

第五、訓練不足,缺失專業系統化有效訓練。

第六、指引缺位,作文教學訓練缺乏系統性。

由此可見,學生不會寫作文,是討厭寫作文的前提。若解決和打消中小學學生怕寫作文的思想,應當要加強作文基本知識教學和拓展作文寫作思維的訓練,有針對性地進行定點、定向、定時做好作文寫作訓練計劃。


荊州小太陽作文工作室


孩子討厭寫作文,源頭是缺乏寫作的動力,沒有嚐到寫作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我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成就,只在一些不太有名氣的小刊物上發表過一些短文章。但我算得上是一個寫作愛好者,對寫作有濃厚的興趣。回想我碼字興趣的由來,最初朦朧的想法是小學時候學習課本上朱德寫的《我的母親》,朱總的母親和我的母親一樣平凡,且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朱德卻讓無數的人瞭解了他的母親,讓他的母親“出了名”。我對我母親的勤勞佩服至極,母親真正算得上是夙興夜寐,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給我們全家燒火做飯,而她總是最後才吃,然後刷鍋洗碗,參加勞動,回家的路上還要拾一捆柴。中午,我們休息,母親卻又開始收拾屋子、打掃院落。晚飯洗漱之後,在昏暗的燈光下,給我們縫補衣服……我覺得我的母親並不比朱總的母親差,所以我一直想讓更多的人瞭解我的母親,讓更多的人佩服我的母親,讓母親自豪自豪。但我知道自己不會寫,沒有這個能力。

不過,我在寫作文上很賣力。每學了一篇課文,我就模仿著寫。一次,我仿寫的《一件難忘的事》被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朗讀,並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我。至今清晰地記著,我對寫作文的真正的興趣和熱情就是從這次老師的表揚開始的。以後我的作文多次受到老師的表揚,得益於“成就感”越來越來強。

所以,孩子討厭寫作文,是因為父母和老師沒有努力、細心地發現孩子作文的閃光點,給孩子以適時的鼓勵和表揚,讓孩子體驗到一絲的成就感,以激發孩子對作文的興趣。

在培養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總是製造孩子的主動性和成就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一個好的習慣;如果經常讓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內疚感,他就會在這方面形成壞習慣。 ——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讀書太少,視野狹窄,不會寫,沒寫的——這是孩子討厭寫作文的關鍵所在。

自從我對寫作文有了興趣之後,我是很努力,但提高不是很大。因為當時我家的經濟條件差,也不是書香門第——家裡沒有一夲藏書;再加上父母也沒有這方面的意識——父母從未給我買過一本課外讀物。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幾乎沒有讀過什麼課外書。眼界的過度狹窄,腹內超級的空洞,想寫不會寫,有了感觸道不到紙上,漸漸地連原來的寫作文的興趣也磨損至無了。好在上了大學之後,有了充足的時間,有了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有了大型的閱覽室,這些都給我提供了大肆閱讀的機會,我拿出了母親言傳身教給我的勤快,如飢似渴地撲到了圖書上。同時,也開始寫起了日記,大學畢業,我寫了一箱子的日記本。可以說,我的寫作能力,就是在大學讀書的四年中得以提高的。



如今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在話下,為了不讓孩子討厭寫作文, 父母應主動地為孩子創設閱讀環境,引導孩子多閱讀,開闊其視野;要求孩子堅持寫日記,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讀書、動手的好習慣,孩子就不會因不會寫、無所寫而發愁、討厭寫作文了。


浮塵微草


怎麼說呢?其實也不是孩子討厭!而是更多的是因為寫作文太難了!因為寫作文看似簡單只是佔分高!其實作文它完全是考驗你的語文的綜合能力!——一篇文章從構思取材到語言的組織能力到語句的流暢度和修辭手法的使用,以及對主題的完整陳述,文章的前呼後應包括標點符號的準確使用!等等…………真的難度大!所以說多讓孩子閱讀好的文章,摘抄精彩詞語,片段反覆練習運用!多帶孩子出去玩,讓他寫所見所聞,遊玩心得…………總之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它需要老師的教導,家長的幫助,學生的努力以及長時間的閱讀和寫作鍛鍊!而且作文佔分比例又高,如果失分真的也很虧!所以說必須提高寫作能力,給自己輕鬆加分!


鋼琴上的巴蕾606


我小時候也害怕寫作文,但是我喜歡寫一些自己的小隨筆。看起來很矛盾,不是麼?因為作文是要打分數的,而隨筆是寫自己喜歡寫的、想寫的。也就是說,一個是應試,一個是寫作。

我家老大馬上升二年級,在過去的一年裡,她已經表現出來不太喜歡語文考試的看圖寫話,因為無論她怎麼寫,都會被扣分,而且老師還會提供標準答案讓她們抄寫2遍,以記住到底該怎麼寫。我覺得很好笑,看圖寫話也有標準答案,怎麼可能不扼殺孩子寫作的興趣!

這個暑假,我讓孩子嘗試寫寫小日記,記錄一下自己一天裡覺得好玩的、特別的事兒。雖然她會寫一些錯別字,造句也不那麼通順,但是她把每天的看電視、讀書、和同學玩耍、和父母交流的點滴,用心去記錄和表達出來,就是一種自然的寫作。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我已經看到了她的進步,又何必糾結於那幾個錯別字和語法呢!

不過我還是會借用一些小小的思維框架,跟她分享如何更好的、更有邏輯的把一件事情描述清楚,她也會嘗試用一些她學到的新詞、新句型去表達。我覺得,寫作的素材來源於生活、來源於閱讀的積累、來源於我們的感悟,做到這些,再配合一些技巧,就可以不懼怕寫作,不懼怕作文。和孩子一起對抗教育中的不完滿,一起進步,一起愛上寫作。


溫蒂小屋


從過去帶了超過200個小學課後輔導的觀察結果來回答這個問題:

1. 作文字太多;

2. 寫作文太耗時間,效率太低,影響自己休息;

3. 作文要取得好成績比其他作業難;

4. 想表達的寫不出來,寫得出來的又太膚淺;

5. 肚子裡沒多少墨水存量;

6. 作文題目生活中根本沒有體驗過。

對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老師佈置的作文是“我快樂的一天”,那個4年級的孩子和我說:“我每一天都不快樂,我寫不出來。”

因為他爸爸是酒鬼,動不動就揍他,他媽媽是賭徒,他幾乎每一頓都是盒飯。

這種問題對於我來說是可以解決的,把題目換一換作個引導“我所期待的快樂的一天”,這樣一換,孩子就寫得出來的。

但如果他在家裡做的這份作文,估摸著也就放棄了,而且這個題目,還勾起了他最難受的地方。。。

當然,這並不是老師的問題。此處只是闡述為什麼孩子討厭寫作文。


淅爸育兒記


🐷歡迎您來到“老穆說語文”問答領地,老穆將用最大的熱忱和最好的回答來回饋您!🐷


老穆解析

談到作文,多麼熟悉又沉重的話題呀!一年又一年的重複著同樣的問題。

老師們都在絞盡腦汁的想方法,讓學生快速提高寫作水平。

家長們買各種參考書,報各種學習班,想提高孩子作文水平。

孩子們各種不願意,各種嘗試,可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老師們不好嗎?不是!

家長們不用心嗎?不是!

孩子們不想好嗎?不是!

穆老師舉個實際案例,就拿學生的一篇作文來分析,我們看問題出現在哪裡。作文如下:


該作文問題如下:

(1)標題過於冗長,建議不超過6字。雙四字除外(例如:善如細雨,潤物無聲)

(2)段落單調,沒有層次感與設計感。建議6—8段,萬不可出現中間段落字數過多。

(3)敘事大而全,像是流水賬,枯燥乏味,未能做到“詳略得當”,缺少精彩的細節描寫。

(4)文章中切忌出現“一萬五千元的鋼琴”等炫富字樣,考場中的作文,越“窮”越好!

(5)立意要深刻,往往需要藉助一外“物”來提升文章的水平(象徵手法或以物傳情)。自然物、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等皆可用作“象徵物”。

🍀🍀🍀那麼,究竟是何原因呢?🍀🍀🍀

一、心裡害怕、厭倦寫作文

(1)字數多,時間長

動輒幾百字的作文,就算是讓孩子們抄,也需要一定的時間,更何況還需要思考、構思。

(2)審題難,立意淺

寫作文不是寫小說,天馬行空,任你馳騁!

動筆寫作之前,首先要審題,按作文要求去寫,如果因為審題有誤,從而導致立意有偏差或淺顯,即便你的文筆再好,也是不符合要求,自然也就得不到高分!

(3)缺乏寫作素材

如果你平時不留意生活,不注重素材積累,到了寫作文時,必然沒有東西可寫。巧婦還難為無米之炊,如果寫作文沒有素材,怎能成文?

(4)語言表達能力弱

同樣的素材,不同的學生一定會寫出不一樣的文章來!

有的文采斐然,有的乾癟無力,為何?語言表達能力不一樣。 有的學生想象力足夠豐富,但受於語言表達能力限制,寫不出來!

二、方法雖好,但不適合學生實際情況

三、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和讀書筆記習慣

四、缺乏對生活的觀察,沒有寫作素材

五、不會知識拓展與遷移,不會舉一反三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夠讓孩子克服寫作恐懼心理,提高作文水平呢?請大家接著往下看!


老穆支招

〖1〗營造“書香家庭”氛圍,激發孩子寫作慾望(外在環境) 〖2〗鼓勵孩子寫作文,及時表揚,樹立孩子自信心!尤其是家長,更要做到這一點,萬不可採用打壓之方式。

〖3〗掌握中小學作文命題範圍及記敘文萬能寫作過程

a.中小學作文命題範圍——青春感悟類


b.記敘文萬能寫作過程〖4〗留心觀察生活,留意身邊之事,積累作文素材〖5〗閱讀經典名著,做好讀書筆記,提高詞彙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6〗訓練審題立意,防止跑題,同時也能提高作文效率 比如命題作文,立意方法如下:〖6〗學習作文寫作技巧

(備註:具體技巧及知識點,可以參考穆老師之前的回答,裡面有詳細講解)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學會了嗎? 加油哦!


🐷希望穆老師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老穆說語文


題主所說“為什麼孩子都不喜歡寫作文”有一些絕對化,只能說有很大一部分學生不喜歡寫作文。為什麼呢?

1.作文綜合考查學生的思維、表達能力,是知識運用的最高層級,可謂最難的作業了,學生需要付出大量的腦力勞動。

在教育部頒發的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寫作考查學生思維、表達能力,相比於朗讀、識記、辨析、理解等要求,屬於應用、創造這個最高層級的要求了,難度是很大的。

難度越大的任務,要想順利完成,就越需要較多的能力和品質。除了思維、表達,還考驗學生的視野、感受力、思想、耐心、毅力等等,學生要寫出一篇真正意義上的好作文,需要付出大量的艱苦的勞動。

那麼,很多忍受不了這種考驗的孩子,就會想放棄;表現出來,就是不想寫、害怕寫。

2.現今的作文教學存在著太多條條框框,過於重視技法,評價機制單一、機械。

作文題,是老師規定的。作文課講什麼?講技法,作文技巧,一套一套的,什麼如何擬題啊、怎麼開頭啊,幾種描寫啊,過於重視技巧,把作文肢解得零碎散亂,忽視了作文內在的質和美,抹殺了寫作者的靈性。

平時練習作文按照考試標準來,考試作文什麼標準?寫多少字,是死的;開頭寫幾行,是死的;敘事該怎麼敘、描寫該怎麼描;什麼時候點題,點幾次等等等,叫你寫幾年,你還想寫呀?

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體驗到勞動的樂趣,體驗不到成功的快感,他不怕才怪。

破解的方法,只能從興趣上下手。強迫,是寫不出好文的。

寫作文,寫就好了,別給太多限制,別講那麼多理論。寫出來就是了不起的勞動,值得鼓勵;講那麼多,講的人會寫麼?聽講的人就會寫好麼?也別死搬著什麼評分標準去套框子,只要學生會觀察生活,能寫出自己的一些發現和感悟,就是好作文。教師也要多肯定、鼓勵學生,激發並保護學生的寫作欲,比如定期給學生出一本作品集的電子雜誌,給喜歡寫作的學生出一本個人作品集等等。


戚老師說


小學生怕寫作文,主要原因是孩子提筆無話可說,我個人覺得原因如下:

1,素材方面,生活中素材很多,可寫的很多,但是孩子沒有發現和觀察的能力。如何去觀察生活,提煉生活,通過文字去表達,這是一個過程,也是一種能力。所以,首先培養孩子觀察生活的能力很重要。

2、閱讀方面,書讀著讀著自然就會想到表達。往往喜歡寫作的孩子基本都是閱讀廣泛的孩子,寫作與閱讀,某種意義上是相輔相成的。閱讀促進了寫作,寫作又讓孩子重新審視自己的閱讀,開啟新的閱讀歷程。

3、感悟生活的能力。這是一種高層次的能力,是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後,對生活、人生、情感的表達昇華。我的孩子跟著我去看了天葬,她在瞭解到天葬的人都是沒有犯罪、沒有瑕疵的好人的時候,回來寫了一篇文章,最後一句話結尾是,我想做個好人。

4、家長引導孩子創造素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孩子在經歷中學會成長除了基本的學習生活外,讓孩子積極參與學校以外的活動,帶著孩子多去看世界,看另外的人、事、風景。讓孩子看到新的事物,豐富人生的經歷,也會下筆有文。

我是一個7歲孩子的媽媽,正帶著孩子走萬里西行路。一路上,所見所聞所感,孩子每天都在寫作,個人覺得進步很大。以上觀點僅供分享!


周公子情感


為什麼很多孩子討厭寫作文?

這個問題其實顯而易見,因為肚子裡沒有貨。憋出幾十個字都要搜腸刮肚、抓耳撓腮,怎麼可能會想寫作文呢?

而且現在學校作文要求也不低,高中需要寫800字,對於平時積累不多的孩子來說,除了把一句話拆成兩句話寫,拼了命的湊字數,也沒別的方法。

造成這種現象,也不全怪學生,因為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主要科目上,他們要忙著上課,忙著寫作業,能夠抽出空來閱讀的人沒幾個。尤其是高中學生,除了上課 再沒有更多的時間去閱讀了,而且老師也明確規定,不允許看課外書。

攝入的知識量少,自然沒有什麼可寫的。

大家有沒有發現,除了學校的原因,家長也有一部分的責任。真正能夠主動去閱讀的孩子很少,因此,家長引導孩子讀書,成為教育的必不可少的環節,家長們應該捫心自問,自己有沒有要孩子多看課外書?

不要認為課外書都是雜書,沒什麼用,專攻課本才是正道,課外書才是真正能夠長久提升學生文化底蘊的東西。

如果說孩子現在還沒有養成讀書的習慣,那麼家長就要注意了,在放假期間,一定要建議她閱讀課外書。當他能夠成功讀完十幾本、二十幾本的時候,我相信寫作文就不會再那麼乏力。

作文這東西,沒辦法速成,只有慢慢積累。讀的書不夠多,思考不夠深,瞭解的事情不多,寫作文永遠只能湊字數。

曾經趙本山和宋丹丹演過一個小品:黑土說白雲小學還沒畢業就寫書,7天憋出6個字,還有10萬多字就截稿。

這個段子讓人忍俊不禁,明明自己知識底蘊不夠深厚,卻還要寫10萬字的稿子,7天憋出6個字,能出版《月子一》已經不錯了。

孩子的知識水平如果普普通通,寫出來的東西必然枯燥乏味,自己也沒耐心寫。


結語:

寫作的能力在未來是很有競爭力的,不閱讀永遠寫不出好的作品。初、高中的作文還僅僅是寫作的入門,多讀書才能走得更遠,讓寫作不再這麼困難。


菜鳥微成長


寫作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能力,在孩子學習寫作過程中,我們只是強調孩子單純的寫作可能會失去意義和興趣,我們要從一點點開始讓孩子學習寫作和體會寫作的興趣。

所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讓孩子不牴觸寫作:


1、分析孩子的怕原因

很多孩子怕學習和寫作的原因或許是家長要求太高,自己無法達到,也或許自己的基礎跟不上,總是找不到寫作的成就感。jiazhi所以我們要觀察孩子一段時間,找到具體的問題才好對症下方,但是這裡提醒一點就是家長千萬不要先入為主,過高的去給孩子定標準和目標,這樣會讓孩子的學習壓力和牴觸更嚴重。


2、注重一些寫作小習慣的積累

寫作是集合了閱讀、分析、收集和價值觀等綜合體現,這些是孩子學習、生活一點一滴的積累起來的。所以我們注意一些小細節的培養,可以幫孩子很大積累寫作能力。首先是閱讀,沒有足夠的知識面,寫作起來總是想到從哪些素材可以zhubu用在這裡,不僅如此,如果孩子基礎還好,可以與孩子經常口述講一些故事或遇到的事情,培養孩子組織語言的能力。其次,是學習的習慣,平時在學習和看書中,可以培養孩子摘取詞句的習慣,這樣才能保證孩子孩子的在學習基礎時,可以有個參考或模仿,然後逐步學會自己寫作。


3、家長的方法和支持很重要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上注意的是結果,過程中過於簡單粗暴。所以沒有注意孩子的學習細節變化,往往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抓不住孩子的基礎,甚至有時一些語言的批評並未解決問題,而是打壓了學習作文的興趣。作為家長,我們不要一開始就去想結果如何,而是引導孩子注意學習的每一個過程,在每一個困難之處引導或幫助他一起解決,過程中做好了,寫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而且成就感和興趣就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