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農時不負春——黃岡農業科技工作者保南繁科研生產掠影

南繁科研:不誤農時不負春


不誤農時不負春——黃岡農業科技工作者保南繁科研生產掠影

水稻南繁基地

4月1日,在海南陵水科研基地,黃岡市農科院水稻所專家蔡星星頭頂烈日,腳踩泥濘,忙著對水稻進行授粉。50多天來,他一直堅守在陵水科研基地。


陵水科研基地是黃岡農科院重要的南繁基地。每年冬季,黃岡市農科院的專家,都會千里迢迢,來到海南,進行南繁。


為什麼要進行南繁?南繁,有多重要?


市農科院棉花專家李蔚曾說:冬季長江流域氣溫低,很多作物無法種植。一般雜交育種材料需要8至10代才能逐步趨於穩定,品種選育週期長。如果在海南進行南繁加代,育種時間可能只需4至5年,大大提高了育種效率。


不誤農時不負春——黃岡農業科技工作者保南繁科研生產掠影

水稻專家蔡星星做水稻雜交


今年,受疫情影響,交通停滯。為戰疫情,保南繁,黃岡農科院組織專家,千方百計進入海南,搶農時,克時艱,保科研,促生產,為春天的田野守住希望。


此次,戰疫保科研,年輕專家蔡星星主動擔當作為,衝鋒在前。在河南老家過春節的他,自行隔離14天后,2月4日,經河南飛到海南陵水基地,由於疫情期間無法請工,他一人擔負起整個水稻所南繁基地的田間管理和科研工作。


不誤農時不負春——黃岡農業科技工作者保南繁科研生產掠影

田間管理


受疫情影響,20多畝水稻田因缺人照看,雜草重生,一些田塊缺水嚴重。他全力投入到田間管理中。忙的時候,經常是做一頓飯吃兩餐。


隨著基地裡的水稻兩系不育系的繁殖,進入開花期,必須進行隔離。若不及時隔離,不育系的純度無法保障,直接影響組合制種。


隔離,是個繁重的體力活,往年都是多人協作,特殊時期,無法請工,蔡星星只能一人將手腕粗的竹子一根根打到田裡,再用鐵絲掛上2米高的隔離布。


不誤農時不負春——黃岡農業科技工作者保南繁科研生產掠影

田間管理


2月的海南,不僅潮熱,而且風大。隔離的竹子常常被風吹垮。蔡星星只得一遍又一遍地返工重來,每次收工汗水和泥水都溼透了衣衫。


在黃岡市農科院,像蔡星星一樣,擔當職責使命的農業科技工作者,不在少數。由於疫情,湖北專家無法進入海南。許多在外地老家的專家主動擔當,奔赴海南,絕不讓疫情,影響南繁科研。


2月29日,在山東老家過春節的趙俊立,從山東輾轉至海南,14天隔離期滿後,立即下田搶收玉米種質資源。由於湖北的玉米播種期馬上就到了,一刻都等不起,他必須抓緊收穫,按時將種子帶回去。


不誤農時不負春——黃岡農業科技工作者保南繁科研生產掠影

收穫南繁玉米


同在山東的趙樹琪,待山東省疫情防控好轉,解除交通管制後,也請纓到三亞南濱農場。居家隔離結束後,第一時間,奔赴棉花基地。


在棉花南繁的關鍵期,雜交配組要去雄、人工授粉,還要進行詳細的植株特性記錄。工作繁重,趙樹琪每天在烈日下工作近10個小時。


不誤農時不負春——黃岡農業科技工作者保南繁科研生產掠影

收穫南繁的棉花


隨著湖北疫情好轉, 3月21日傍晚,農科院水稻專家周強、陳杰從武漢出發,與全省科研人員一道乘座包機奔赴海南,投身南繁一線。


一個個“戰疫保收”的身影,一幅幅生動的畫面。見證了南繁人,保科研促生產的決心和職業操守


辛勤付出,帶來了收穫的喜悅。今年,海南陵水南繁基地的玉米,全部收穫;南繁的水稻育種,受疫情影響不大,即將進入測配期,選種收穫後,5月份可回黃岡正常加代繁育;三亞南濱農場的南繁棉花長勢旺,銀花滿枝。


不誤農時不負春——黃岡農業科技工作者保南繁科研生產掠影

湖北省科研人員乘座包機奔赴海南


在做好自身工作同時,面對一些湖北同行不能返瓊,其基地玉米急待收穫的窘境,市農科院玉米專家積極向兄弟科研單位伸出援手,將其重要材料和區試材料收穫、晾曬後,及時寄出,不誤2020年玉米區試播種。


不誤農時不負春——黃岡農業科技工作者保南繁科研生產掠影

不誤農時不負春。這幾天,黃岡農科院南繁專家正加緊側配、選種,4月底,他們將帶著精心挑選的“金種子”,回到黃岡,播散春天的希望。


(記者 李維 通訊員 陳杰 丁鳳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