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壽增持農行太保H股,中資銀行保險股到了“抄底”時刻?

據港交所4月2日權益披露數據顯示,農業銀行(01288.HK)獲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於3月30日在場內以每股平均價3.0288港元增持5000萬股,涉資約1.51億港元。增持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的最新持股數目為24.82億股,持股比例由7.91%升至8.07%。


國壽增持農行太保H股,中資銀行保險股到了“抄底”時刻?


據另一份港交所4月2日權益披露數據顯示,中國太保(02601.HK)獲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於3月30日在場內以每股平均價22.5411港元增持160萬股,涉資約3606.58萬港元。增持後,中國人壽保險的最新持股數目為1.95億股,持股比例由6.97%升至7.03%。


國壽增持農行太保H股,中資銀行保險股到了“抄底”時刻?


此前,不少險資人士表示,市場波動調整會給長期投資者帶來買點,香港市場上的中資銀行保險股是關注的重點方向之一。


目前,中資銀行保險股到了“抄底”時刻嗎?


中資銀行保險股性價比凸顯


近日,六大國有銀行和五大上市險企2019年年度業績均已披露。綜合來看,六大國有銀行合計實現淨利潤逾1.1萬億元,同比增長逾5%。五大險企淨利潤總額突破2700億元,同比增長超70%。

中資銀行保險機構“國家隊”不僅淨利潤同比齊增,也是名副其實的現金分紅大戶。六大國有銀行2019年度擬合計現金分紅總額超過3300億元,再創新高;五大險企2019年度擬合計現金分紅總額超過780億元,佔利潤總額比例接近29%。


不過,雖然大型上市銀行保險公司業績向好,但其股價尤其是H股的股價走勢卻顯得有點“慘淡”,多數均處於階段性低位,甚至歷史性低位。


分析人士指出,由於險資投資風格偏向於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穩健投資,圍繞基本面發展穩定與業績穩步增長、低估值、高分紅等特徵投資權益資產,是其主要配置策略之一。目前,一些基本面穩健、分紅水平較高且經過大幅調整的中資銀行和保險H股,對於險資而言尤為具有吸引力,有助於獲得較高的股息率。


“這些被險資青睞的對象大多是A+H上市公司,和A股相比,H股顯然性價比更高,由於其A股和H股可以享受相同的基本面和相同的分紅,自然是買更便宜的H股划算。”有分析人士表示。


“權益類投資以絕對收益為導向,追求投資的確定性,精選核心品種,關注全球市場,把握港股市場的投資機會,提升主動管理能力。”一家大型保險資管機構人士此前對記者表示。


新華保險首席執行官、總裁李全近日也在業績會上表示,“香港市場的中資銀行、保險等公司,我們認為有很大的投資價值”。


李全分析認為,從長期來看,特別是在利率下行情況下,銀行等大型金融機構比較有抗風險能力:一方面可以作為債券替代品,另一方面,一些中資銀行股息率不少在6%以上,估值方面,市淨率PB僅在0.4倍、0.5倍,非常有投資價值。


農行、人保董事長自薦股票


在近期的業績會上,不乏行長、董事長親自上陣推薦自家股票的投資價值。


農業銀行行長張青松表示,“以目前的股價水平,我個人認為,農行毫無疑問是潛力股、價值股。”他表示,農業銀行盈利水平穩定。2019年利潤增長5.1%,不良率1.40%,成本收入比連續下降。此外,農行穩定保持30%-32%的分紅比例,股東可以得到可預期的、穩定的投資回報。“過去三年,農行A股的股息率在4.4%-5.7%之間,H股更是達到4.9%-6.2%。與市場上債務性金融工具回報率相比有明顯優勢”。


中國人保董事長繆建民表示,“我們的H股股價確實是低得都不合理了,市盈率只有4倍左右,市淨率不到1倍。”他表示,H股股價低與恆生指數下挫、市淨率破1有一定關係,也和其流通股數量不大、股票流動性不高有關係。


“從投資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分紅比例已經非常高了,比市場上很多債券的收益率還高,從長期投資角度來講,投資人保,現在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繆建民說。


南向資金3月淨流入創紀錄


南下掃貨搶籌的不僅是險資。從滬深港通南向資金的淨流入情況來看,大量資金正在湧入港股這一價值窪地。


Wind數據顯示,3月,南向資金全部實現正向的淨流入,月度淨流入總額接近1400億港元,這一數據不僅遠遠超過1月和2月的數值,還創下了自2014年滬港通開通以來單月淨流入資金量的新高。


國壽增持農行太保H股,中資銀行保險股到了“抄底”時刻?


在全球股市劇烈波動背景下,港股市場也遭受明顯衝擊。但儘管港股市場大幅走弱,內地投資者南下佈局的熱情卻在高漲。


南向資金淨買入個股前十(近7天)

國壽增持農行太保H股,中資銀行保險股到了“抄底”時刻?


南向資金淨買入個股前十(近一月)

國壽增持農行太保H股,中資銀行保險股到了“抄底”時刻?


從南向資金淨流入最多的個股來看,中資銀行保險機構和大型科技類和消費類標的是內地資金在港股市場佈局的首選。


業內人士分析,近期由於市場流動性緊張,保險股在投資者拋售或變現的過程中被錯殺,但內生價值猶在。


中信證券指出,前期銀行板塊的疲弱表現暗含了市場對於經濟走弱和銀行讓利的雙重悲觀情緒,而逆週期+激勵相容的政策發力實際有望雙向改善預期,當前板塊估值極低,是醞釀絕對收益資金的極佳配置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