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 文 | 拯救知更鸟
  • 字 | 本文共3385字,阅读约需5分钟
  • 声明 | 本文由拯救知更鸟原创,欢迎转载,分享硬核育儿经验

事实上,我关注未成年人犯罪分级是在去年的10月份,因为对这方面了解不多,所以一边关注这个动向,一边恶补了与保护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文件和措施。当然,迟迟没有动笔写这篇文章,最大的原因就是我最近变懒了。实在对不起我现在的3040个粉丝,欢迎大家鞭策我。

01

一部有温度的,暖心的法案诞生了

2019年10月22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旗下官网中国人大网发布了题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分级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文章,未成年人犯罪分级防御进入公众的视野。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阅读过一些法律文件,比如做企业公关,就得了解《公司法》、《劳动法》,写育儿文章就不得不了解《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等。行了,我又要扯皮了。说这些,是想炫炫我有多博学么?不是的,我想说的是,那么多法律文件中,《未成年保护法》让我读起来最愉悦。

不过,这一次读了关于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我感觉到了从未有过的暖心和期盼。与之前那些冰冷的法律文书有很大的不同,这部尚在研讨阶段,还未正式颁布的新法案,除了明确规范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还在法案中提出了实操性非常强的防御措施。


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今年的1月10日,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分级防御修订案的立法专家咨询会在北京召开,包括最高检专家,最高法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与犯罪学学院李玫瑾教授,中国政法大学顾永忠教授等知名法学权威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进行了审议,媒体也对该事件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社区讨论中,数十万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们摘录几条点赞量最高的帖子:

网友“霞妈的戒尺”说:

原来法律也可以有温度,我大孩今年16岁,辍学在外面打工。他十二三岁时严重叛逆,初三的时候偷偷抽烟,还上瘾了。那时候我们完全不知道怎么办,他爸爸训斥了几次,最后还打了他,全家关系彻底崩了,最后学也不上,在家闲置几年跑去打工了。如果早一点看到这个,知道怎么防御,也许不会造成这样的结局。

网友“青峰”说:

很多人不理解我们为什么倾尽全力,就算借钱也要送孩子去好学校读书。其中的苦,只有经历才知道。我孩子原来的学校,校园霸凌严重,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们实在是忍无可忍。我相信孩子有不良行为,父母有很大的责任,但学校也别想逃脱,一些学校环境特别恶劣,孩子很多坏毛病从学校学的,回到家训诫后收敛了一点,再去学校又变坏。


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网友“随风也是风”说:

相比于之前大家希望入刑年龄下调的一刀切呼吁,这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更有全局感。青少年犯罪,任何时候都应该以预防为主。修订案中加入的“矫治、社区矫正”还没有具体的场所和措施,希望尽快完善。

网友“大雄”说:

对那些严重危害社会的未成年人罪行,还是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可以不那么严酷,但一定要有。惩罚措施可以作为震慑力存在。我记得美国对未成年人是有判刑的,14岁的少年被判死刑都有过,所以美国青少年的法治意识要比我们强很多。


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02

《修订案》的精髓,带你快速读懂未成年人犯罪分级防御

简单来说,这部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分级防御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最大亮点可以归结为“三级五教八矫”。这是拯救知更鸟自己提炼的,方便大家理解和记忆,此处应有点赞和转发,要不然我的才华岂不是被辜负?(好吧,我承认我臭不要脸!)

  • 三级:未成年人犯罪防御的三个级别,由轻及重,由己及人
  • 第一级:不良行为,主要是对自己造成危害的行为

具体行为有9种:吸烟、饮酒;多次旷课、逃学;无故夜不归宿、离家出走;沉迷网络以至于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

  • 第二级:严重不良行为,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

具体行为也有9种:结伙斗殴;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等管制器具;辱骂、殴打他人;卖淫、嫖娼;吸食、注射毒品。

  • 第三极:未成年犯罪行为,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损失,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具体行为不限:产生刑法后果,但无法承担刑罚的行为


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 五教:学校教育要配合完成的5项防御性教育措施
  1. 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建立心理筛查和干预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一对一定向疏导危险学生,排查预防校园欺凌隐患;
  3. 学校可通过招聘或购买服务的方式长期坚持开展德育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4. 学校可设立法治辅导员等岗位,对法案分级明确规定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疏导,惩戒;
  5.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以上未成年犯罪防御工作纳入学校绩效体系,如学校不履行预防未成年犯罪职责,教育部门可责令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
    还要追究校方的刑事责任
  • 八矫:八项过渡性教育矫治措施
  • 予以训诫;
  • 责令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 责令具结悔过;
  • 责令特定期限内定期报告思想状况和活动状况;
  • 责令遵守特定的行为规范,不得实施特性行为、与特性人员交往或出入特定场所;
  • 责令接受心理辅导、矫治或者其他治疗;
  • 责令接受未成年人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观护帮扶;
  • 责令遵守其他促进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的要求。

怎么样?够清晰了么?这一次,通过这个分级防御法案,过去模糊不清的边界被划得比同桌的三八线还清晰。什么行为是不良行为要矫正,清清楚楚,有法可以。如何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条有理,老师们处理起来也不用担心被举报。


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03

分级防御案这只雨林蝴蝶,将引发基础教育的变革

此前,拯救知更鸟曾发文探讨过为什么当今的校园,老师不敢对学生进行任何形式的惩罚或惩戒。表面上,是因为现在孩子都很金贵,一旦在学校里被批评就寻死觅活;一旦在学校被老师惩戒,不明真相的家长一言不合就举报投诉老师。

所以形成了这个的恶性循环:

老师惩戒教育——孩子家长举报投诉——学校批评老师并惩罚老师——老师不愿意惩戒批评学生让自己惹麻烦——家长们不满,认为老师不作为

表面之下,必有本质。形成这样的恶性循环,本质的原因是教师有没有批评,训诫,惩戒孩子的权利。过去很长时间内,教师行为规范里很少涉及如何惩戒学生,惩戒的流程,尺度是什么。而如今,按照规定惩戒有不良行为的学生,成了学校的责任,老师的职责。


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心理辅导,行为疏导,批评教育,训诫惩戒,法治辅导员干预,向未成年人训诫机构寻求支持帮助以及直接报警。都可以成为学校老师们教育具有不良行为的合法方式。

  • 评定孩子行为的标准明确;
  • 训诫孩子的尺度和规范明确;
  • 防范未成年犯罪的辅助设施也将全面建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对这个未成年人犯罪分级表示非常支持,李教授认为:青少年犯罪集中发生在初中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校园里增设一个心理疏导老师和一个法治辅导员,和增加品德老师,音乐老师,美术老师一样重要。


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而今,定向给中小学输送教师的师范学校还没有系统化的心理和法治辅导方面的专业。要保证《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产生实际效果,需要对当前的教育机构做相当大改革,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硬件设施建设上,我们不会有任何问题,不管是在师范院校增加中小学心理辅导老师专业,还是增加法治辅导员专业,都不是难事。而终端建设方面,我们的经济再发展5到10年,就有足够多的资源来完成中小学的心理和法治教育的建设。

在系统化之前,中小学心理和法治老师缺席的空窗期,社会资源也可以进行一定的弥补。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草案》中,我们还看到立法部门提倡学校向社会招聘或购买服务,从心理咨询机构和企业,法律援助机构和律所邀请或聘请相关专业人员来协助。也就是说,立法者们倡议,学校可以并应当调动社会资源来参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

当然,这种倡导也不是说学校自己想做就能完成的,社会上的各种力量,也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企业可以为学校成立公益基金,用于帮助学校购买相关服务;拥有心理辅导和法治辅导的企业或机构,也应当积极相应,能参与就参与,能免费就免费。


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出台,李玫瑾:中小学要增设心理和法治辅导员

总结

每一次预防,都是对孩子的呵护

和打预防针一样,每一次预防,都是对孩子的呵护。此次关于预防未成年犯罪分级防御的修订案,是在青少年犯罪率不断提高,公众期望出台更好的防御措施的背景之下推出的。

它没有极端化的降低入刑年龄,也没有提出不痛不痒的设想,而是提出了一个尺度明确,规范清晰,实操性强且可持续优化的方案。每一次防御都是呵护,每一个转发都是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