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杜甫故居雕像

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這種百科上闡述在此不必贅言了。我們來看看他人生中幾個重要的節點及其背面人生悲劇意義。

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杜甫故居河南鞏縣南瑤灣村

1、公元712年杜甫出生於河南鞏縣一個著名的官僚世家。祖父杜審言,一度為唐朝著名的中央官吏。從祖父杜依藝到生父杜閒,一直世襲鞏縣縣令之職。杜氏經營鞏縣四代八十五年,家境頗為優渥。

杜甫自幼好學,七歲能詩,而且頗有理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青年杜甫漫遊生涯

2、玄宗開元十九年(731) 至天寶四載(745) , 青年杜甫進入漫遊人生。期間開元二十四年洛陽參加進士考試,落榜。天寶六載,杜甫赴長安應試,落選。箇中原因也頗為複雜。

3、開元二十九年(741年),父親杜閒病故,杜甫失去了經濟來源。他客居長安十年,仕途失意,生活貧困。後來做了一個小職務“兵曹參軍”。天寶十四年回家省親,進門第一眼看到小兒子餓死了。

4、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期間杜甫輾轉奔波,歷經千難萬險投奔肅宗。先做左拾遺,後被貶華州(今華縣)。從此之後,不再被重用。

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安史之亂中的杜甫千里輾轉

5、乾元二年(759)夏天,幾經輾轉,到了成都,在朋友嚴武等人的幫助下,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稱“杜甫草堂”。全家寄居在四川奉節縣。期間嚴武表薦他檢校工部員外郎,人稱“杜工部”。寄人籬下,生活悽苦。

6、廣德年四月嚴武去世,杜甫離開了成都。大曆三年,杜甫思鄉心切,乘舟回鄉。大曆五年冬,杜甫在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悄然離世,一代“詩聖”隕落,時年五十九歲。

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成都杜甫草堂

縱觀杜甫一生,三個特點:歷經戰亂,極盡貧困;才華絕世,詩稱“史詩”,人稱“詩聖”;窮而彌堅,致君堯舜,不墜青雲之志。

杜甫的偉岸輝煌在於他的高潔品質和偉大的創作,但他依然悲劇的存在是因為他的個性,而這種個性完全來源於他的家庭。

1、杜甫出身詩書世家。他的遠祖杜預是晉代著名政治家、軍事家和學者,他官至鎮南大將軍。這個世家還出了唐朝另一個著名詩人杜牧。曾祖父杜審言是唐代著名詩人,“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五言律詩寫得非常漂亮。如此家世家風給予了杜甫詩歌的天分,且這種遺傳基因非常強大。

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官宦世家,詩書世家

但悲劇性也在此,它們助長了杜甫的狂妄自大。世人以為杜甫作為現實主義詩人一定是卑微到塵土裡去的,其實那是他飽經打擊後的樣子。在長安時,杜甫曾作詩向尚書左丞韋濟推薦自己,即《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其中兩句後人一直以為是杜甫自敘讀書刻苦經歷的,其實這是在向宰相炫耀自己滿腹經綸、絕世才華。這兩句詩即是:千古名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到杜甫詩歌后面就知道了:“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楊雄、曹植,李邕和王翰都是歷史上的大文豪)杜甫用這四句詩,對自我進行猛誇。尚書看後,會作何感想?自慚形穢?回憶起他的祖父杜審言來了?從結局看,尚書大人未曾心動。

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杜甫初到長安

這種狂妄是有遺傳的。杜甫祖父杜審言,就因為口出狂言得罪同僚,導致小兒子慘死,把武則天都給“驚動”了。杜審言也曾在同僚面前誇口說:“吾文章當得屈、宋作衙官,吾筆當得王羲之北面。”意思是:我寫文章,屈原、宋玉都只配給我研磨,我玩書法,王羲之也得跪下拜我為師。看看杜甫上面四句詩,難道不是他祖父言語的翻版?

杜甫一生鬱郁不得志,不能不說跟祖傳的基因有關聯的,而不僅僅是才華不為賞識。明珠為草叢所掩埋,不能不說極為可惜。因此,一切家庭“望子成才”必須好好審視家風,培養後人品性,使其兼容社會。

2、杜甫不事勞動。這不能不說是杜甫致命的缺點。杜甫徹底是個“啃老族”。從小家境優渥,自然衣食無憂,真真的“只讀聖賢書”了。這從杜甫青年時代持續14年的漫遊也可以證明,他從19歲一直啃老到33歲!而在唐朝男子15歲即可以成婚了。杜甫29歲才結婚。杜甫是長子。

可見杜家對這個長子的縱容放任:沒有“齊家”的教育,沒有“稼穡”的教育,也即完全沒有對他做實際生活能力的訓練。結果,“望子成龍”反受其害。非但害己,而且害人:杜甫之妻楊氏出身官宦人家,跟著杜甫從未享用過錦衣玉食、榮華富貴;連安定的生活也是一種奢望。貧窮、飢餓、疾病、離別、驚恐跟隨了她一生。就連兒子也在自己面前死去。

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茅屋為秋風所破

杜甫一生,一靠父母,二靠皇帝,三靠朋友,唯獨極少思考靠自己去勞動。在成都他本可以做做“私塾先生”,在夔州他本可以做個自食其力的農夫。但杜甫沒有一次華麗轉身。

今天,國家下發《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尤其強調“勞動教育”。許多家庭不解深意,頗為不平道:“我家小孩是要讀書的,沒有時間去勞動!”豈不知計劃生育後,我們培養了多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不識稼穡”、“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啃老”、“月光”的孩子!

杜甫,詩人的榮耀後面是什麼?

一條漂泊的小木船成了詩人最後的歸宿

識稼穡,知艱辛;知艱辛,懂儉樸;懂儉樸,遠奢靡。奢靡是一種罪過,儉樸是一種美德。不知道“勞動”何以“持家”、“養老婆孩子”?何以孝敬父母?何以立足社會?“勞動”是人類的本命。

杜甫如何死的?史學爭論不已。杜甫是餓死的,連同他的孩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詩聖”把自己和兒子餓死了,這不能不說是個人的悲劇。從家庭到社會,我們豈能重複如此的教育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