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聖也酗酒

備註:本文是原創。其他人抄襲是不對滴,會沒有小雞雞滴。

杜甫:詩聖也酗酒

古代詩人,大都與酒結下了不解之緣,幾乎人人愛酒,甚至嗜酒如命。

他們得意時要飲酒,“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他們憂愁時要飲酒,“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他們歡聚時要飲酒,“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他們離別時還要飲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有錢的時候要飲酒,“莫謾愁沽酒,囊中自有錢”,沒錢也要喝酒,“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

而且,飲酒必開懷暢飲,要“一杯一杯復一杯”。

飲酒必盡興,最好是大醉,“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有酒就喝光,不會留到明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一醉之後,萬事莫管,“酒後高歌且放狂,門前閒事莫思量”。

而在唐代詩人中,最喜歡飲酒的,當然是李白,謫仙嘛,飲酒是他快意人生、及時行樂的體現。

而作為他的鐵桿粉絲,杜甫也不遑多讓,甚至不惜借錢沽酒,常常因飲酒而欠債:“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這句詩出自他的《曲江二首·其二》,全詩如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光共流轉,暫時相賞莫相違。

這首詩大意是說:

上朝回來,天天去典當春天穿的衣服,換得的錢每天到江頭買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來。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他不僅跟李白一樣,喜歡喝酒,還喜歡寫酒。

據不完全統計,杜甫現存詩文1400多首(篇),說到飲酒的有300首(篇),佔全部詩文的四分之一。

杜甫:詩聖也酗酒

杜甫的喝酒史,始於十四五歲的時候。

這在他《壯遊》一詩中有充分的證明:“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飲酣視八極,俗物多茫茫。”

前兩句是說,十四五歲時,就和文人、官場打交道了。

中間兩句是說,性格豪爽,喜歡喝酒;而且剛正不阿,嫉惡如仇。

後兩句是說,喝醉了酒,俯視四面八方,全是平庸之輩。

等到了壯年時期,杜甫和李白、高適相遇,同遊梁宋齊魯,一同飲酒賦詩,打獵訪古,氣味十分相投。

杜甫和李白的感情特別深厚,他們是有酒同醉,有被同蓋,攜手同遊,比一般的兄弟還要親熱。

所謂“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在此期間,他結識了眾多詩友,更認識了不少酒友,他將這些人收集到了一首詩中,刻畫了當時八個最著名的飲者形象。

杜甫稱之為“酒中八仙”: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避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這酒中的八仙,就是賀知章、李璡、李適之、崔宗之、蘇晉、李白、張旭和焦遂。

相傳賀知章喝酒從不惜重金。

當年,杜甫的偶像李白遊四川返回長安時,賀老就解下金龜換酒為他洗塵。

李白深受感動,便將路途中寫下的《蜀道難》贈送於他。

詩中形象地刻畫了賀老醉酒後騎馬的姿態,就像波浪中的小船一樣搖來晃去。

有一次,他醉酒後竟然跌入了井裡,許多人都大吃一驚,他卻浮在水面上熟睡不醒,安然無恙。

汝陽王李璡,是唐玄宗的侄兒,極為受寵,在皇帝召見的時候,居然還要喝上三斗酒再去拜見皇上。

一次酒後進宮,他在路上遇見酒車時竟然還流口水。

李適之,天寶年間左丞相,雅好賓客,飲酒日費萬錢,酒量如鯨魚吞吸百川之水。

他因飲酒賦詩被貶官,爾後雖酒性未減卻不免牢騷滿腹,賦詩道:“避賢初罷相,樂聖且銜杯,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杜甫的“銜杯樂聖稱避賢”一句,即化用此詩。

崔宗之風流倜儻,英俊年少。

他高舉酒杯,用白眼仰望青天,藐視一切,旁若無人。

蘇晉一邊堅持長期齋戒,一面又破規嗜飲,經常處於“齋”與“醉”的矛盾之中,所以是“醉愛逃禪”,最後“酒”終於戰勝了“佛”。

李白就不用說了,酒後甚至對前來召自己進貢的太監說:爺醉了,不去!

張旭與李白一樣豪放,人稱“草聖”。

他醉後竟然摘下帽子,以頭髮為筆作書。

字從他揮灑自如的頭髮梢上像淙淙的水流淌出來,字跡如雲煙舒捲自如,瀟灑飄逸。

焦遂愛酒,曾有過一次就喝下五斗酒的記錄。

一斗酒相當於現在的兩斤,五斗就是十斤,雖然那時酒的度數不像現在,但也夠驚人的了。

這“酒中八仙”,雖然來自各個領域,但都是自己只可仰望的偶像,不可能跟他們坐在一起飲酒達旦。

唯一陪著他的,是同樣鬱郁不得志的鄭虔。

杜甫:詩聖也酗酒

那個時候,杜甫剛剛來到長安,打算應試,但由於權臣李林甫從中作梗,沒有被錄取。

於是,他整日裡借酒澆愁,認識了一位酒友,是廣文館博士鄭虔。

鄭虔多才多藝對詩、畫、書法、音樂乃至星曆、醫藥、兵法無所不通。

此時,他和杜甫一樣,生活困頓,時時向朋友討錢買酒。

一個酒字,把他倆結為好友。

杜甫在《醉時歌》中回憶他倆喝酒的情況說:得錢即相覓,沽酒不復疑。忘形到爾汝,痛飲真吾師。

又說:不須聞此意慘愴,生前相遇且銜杯。

意思是說,一人得錢,即買酒找對方同飲,毫不遲疑。你我不拘形跡,彼此親呢,你的酒量,實在是我的老師。不去管古人的遭遇,只要我們活著,就要飲酒作樂。

杜甫嗜酒的習性,從少年老年,甚至臨終,都沒有改變。

唐代宗大曆五年夏天,杜甫因避兵亂到衡州。

中途經過耒陽,大雨突然下起來。

他困在這裡,幾天沒有吃飯。

當地的縣令早就聽聞了杜甫的名聲,便派人送來了牛肉和白酒。

餓極的杜甫,開始大口吃肉,大口飲酒,當夜就醉的不省人事。

第二天,人們才發現杜甫已經死了。”

杜甫一生喜愛喝酒,臨死之前酒醉了一場。

至於究竟是因為酒醉肉飽而死,還是酒醉被淹死,這就不得而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