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的“加減法”,許家印的新戰略


2020年,恆大以全新的面貌亮相,不僅舉起了“新戰略”的大旗,而且在一季度展示出了驚人的爆發力。


過去,在拼搶規模的賽道上,恆大一直保持在行業前列。2019年,恆大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核心利潤408.2億,資產負債率77.9%,現金餘額2287.7億。


數據表明,上市11年以來,恆大業績實現跨越式增長,各項核心指標實現數十倍的增長,但負債仍處於行業偏高水平。


在3月31日舉行的恆大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許家印直面高負債問題,並提出了“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成為當日最大的亮點。


據介紹,恆大今年要運用一系列“加減法”,通過銷售高速增長、嚴控土地儲備規模、有息負債大幅下降,進行發展模式的轉變。


實際上,恆大是一家真正擅長戰略的房企,當其他房企把重心聚焦在業績和利潤的時候,恆大已經意識到這些並非地產江湖的本質,沒有永遠成功的企業,只有適應時代的企業,顯然恆大是“識時務”的企業。


恆大的戰略變革


早在2016年,恆大就憑藉一騎絕塵的銷售業績問鼎銷冠,從那一刻開始,恆大已經意識到是時候自我改變和調整了。


當然,恆大要改的不是產品和服務,而是戰略。


這幾年,恆大逐步切換新的戰略軌跡,進入既做強又做大的階段。事實證明恆大戰略改變非常明智,過去三年內,恆大實現了自我超越,也正因如此,2019年恆大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


數據顯示,恆大2019年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元,同比增長9%;核心利潤408.2億元,同比下降48%;資產負債率77.9%,同比增加4.2個百分點;淨負債率159.3%,同比增加7.4個百分點;現金餘額2287.7億元,同比增長12%。


通過橫向對比其他房企的數據不難看出,恆大的多項經營指標非常突出,均位於行業前列,唯獨負債問題“拖了後腿”。


新的時期,有新的挑戰。許家印對此並不避諱:恆大從2020年開始轉變發展方式,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要用最大的決心、最大的力度,一定要把負債降下來。


許家印進一步指出,從今年起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地產行業進入下半場,高質量發展已成為龍頭房企更加註重的命題,其中降負債則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恆大把降負債上升到公司發展戰略,可見其決心巨大。


恆大的“加減法”,許家印的新戰略


恆大的“加減法”


步入新一年,為實現更加持續穩健的發展,恆大大刀闊斧啟動戰略轉型,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發展戰略。


過去,在拼搶規模的賽道上,恆大銷售業績一直保持在行業前列。在此基礎上,恆大今年的銷售業績還要繼續做“加法”。


恆大集團總裁夏海鈞介紹稱,2020年恆大的可售貨量為1.32億平方米,全年銷售目標6500億。以此計算,恆大2020年的銷售目標與2019年銷售金額相比增幅為8%。


實際上,恆大的內控目標是2020年力爭實現銷售8000億,2022年力爭1萬億。


8000億銷售目標的底氣首先來自其龐大的土地儲備。目前恆大土儲約3億平,隨著土儲的陸續開發入市,銷售將穩健增長,回款能力也將持續提升,從而增加現金流、降低負債。


其次,得益於強大的銷售能力。在新戰略指引下,恆大今年實施“網上銷售”的顛覆性營銷革命,實現了一季度業績“開門紅”。


今年一季度,憑藉“網上賣房”的顛覆性營銷模式,恆大銷售額1465億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大增55%,均為行業第一,既刷新公司一季度銷售及回款最高歷史紀錄。


正如如許家印所言:“只有實現銷售額大增,才有更充足的回款,才有更加充足的現金流,才能大幅降低負債率。”


當然,如果只是一味增加銷售額和銷售回款,不控制土地儲備的話,同樣會造成大量資金沉澱。因此,恆大還要做“減法”,嚴格控制購買土地的規模,土儲要實現負增長。


目前恆大土地儲備不算舊改在內共2.93億平方米,未來三年計劃每年減少3000萬平方米,三年後穩定在2億平米左右。


“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許家印表示,要通過銷售增長、土地負增長,從而達到降負債要求。


土地儲備要嚴控,其他方面的投資恆大也要嚴控,許家印在會上還再一次明確宣佈5年內不會再投資其他任何產業。


同時,恆大還採用強有力的成本控制,實施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模式,大幅降低營銷、管理、財務三大費用,成本的降低也進一步確保了負債的降低。


總體來看,恆大將通過嚴控土儲、審慎投資,收緊大部分業務的資本性支出,為降負債保證了充足的現金流。

恆大的“加減法”,許家印的新戰略


將“降負債”進行到底


放眼房地產行業,降負債不是單個企業的戰略選擇,而是整個行業的集體訴求。2019年,國內商品房銷售額15.97萬億,增速比上年回落5.7個百分點。


短時間內,“房住不炒”這一政策基調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全國商品房市場容量將維持現有水平。


在此背景下,房企通過高槓杆實現擴張的道路已很難走通,唯有高質量增長,才是決勝之關鍵。表現在財務上,就是主動降負債,恆大無疑是最主動、最積極的代表。


按照恆大“降負債”的規劃,從今年起恆大有息負債每年平均下降1500億,到2022年要把總負債降到4000億以下,負債率達到行業中低水平。


許家印在現場算了筆賬,“18年、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回款按7000億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的目標。”


同時,恆大長期向細節狠下功夫,練就的企業管控內功,也是其“降負債”一定會成功的關鍵。


恆大對細節的“錙銖必較”集中體現在管理、產品、成本控制等方面。在管理上,恆大素來狠抓隊伍、制度和文化建設,形成強大的團隊執行力;在產品打造上,所有環節都從嚴管控,通過打造環節精品提升產品品質,不斷增加產品附加值;在成本控制上,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的標準化運營,實現成本持續下降。


如今,恆大一季度業績飄紅已吹響了新戰略的首個勝利號角,憑藉著其在銷售能力、土地儲備、產品品質、管控能力和團隊執行力等方面的優勢,恆大的降負債目標極有可能提前完成。


強大的銷售能力、充足的土地儲備、過硬的產品品質、強大的管控能力和團隊執行力,將為恆大實現戰略目標提供強有力保證。隨著新戰略深入推進,三年後恆大銷售規模超萬億,負債降至行業中下水平。屆時,外界將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新恆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