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辞职在家带娃、考注会,两年过注会6门,我是怎么做到的?

2020年注册会计师正在报名中,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报考和备考,我们邀请了一位学员为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备考有所帮助。


35岁辞职在家带娃、考注会,两年过注会6门,我是怎么做到的?

大家好!我是一名两个宝宝的妈妈,今年35岁,我是全职备考注会的,2018年辞职之后在家休养带孩子,考虑到没什么事做,再者也一直想考注会,所以就走上了备考之路,2018年报了会计和税法两门顺利通过,一下增强了信心,趁热打铁2019年继续专心备考,一次性通过了剩下的四门。将我的学习过程与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备考的你们有所帮助。


一、2018年报考会计和税法


由于一直从事财务工作,感觉这两门相对熟悉一些,第一次考注会,就只报了两门,抱着试试的态度。当时还在哺乳期,所以学习的时间不是很固定,有公婆帮忙带孩子,所以每天也能保证五六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从四月开始学习,中途也有休息几天不学习的时候,平时因为有公婆帮忙带孩子,所有每天也有几个小时的时间学习,白天两个孩子会打扰,一般晚上学习的时间多一些。


开始学习前,一定要列计划,哪怕是一个概括的计划,做一个时间轴,我当时计划第一轮是在7月底结束,开始听课后,每天总结当天学习的内容,不断的细化学习计划,我会给自己定一周的小计划,当然计划要切合实际,要保证自己能完成,自己每天有多少可支配的时间,计划听几节课,每节课的时间是多少,考虑上思考和暂停的时间,每天高效的学习时间实际上也就是3-4个小时。列一个具体的计划会浪费时间,但是计划带给我的效率是很高的,我每天的学习都是跟着列的计划走的,如果是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完成不了,我也会及时修改计划,做一些好看的表格贴在抬头能看到的地方。


《会计》

我听得的是郭建华老师的基础班和习题班,讲义打印出来对应着听,可以说是一字不落的全听完了,我觉得跟着郭老师的节奏走完肯定没问题。个人觉得郭老师讲课就是简单明了,一句废话都没有。

后期还听了几次王艳龙老师的直播课和套题讲解,我觉得讲的也特别好,和郭老师风格不同,王老师把会计生活化了,很多分录背后的内容都讲清楚了自然就知道应该怎么处理业务了,简单易懂,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会计是六科中内容最多的一科,所有我给自己定的第一目标是学完一遍,当我学完一遍的时候就对自己有信心了,不是因为学会了,其实学到后面真的很艰难,前面的也基本忘的差不多了,但是当你能够把那么厚一本书从头学到尾坚持学完的时候,就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所以坚持学完一遍很重要,我认为还是要掌握所有的考点,在掌握全部考点的基础上再去抓重点,这样才踏实,不要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去抓重点,长投那章学不懂的不要揪着不放,可以继续往后学,学到合并报表的时候就会融会贯通了,教材我基本没太看,就是个参考,主要是郭老师的讲义,笔记也只做了重点考点的部分,是零散的。错题总结很重要,每次做完的做题我都会专门写到一个本上。整个学下来估计也有四五遍了,基础班一遍,习题班一遍,网校买的应试指南讲解看完,习题挨个做完,做了七八年的历年真题,重点难点(长投、合并、职工薪酬、股利支付、所得税、政府补助等)反复看,合并母题多做几遍,有问题多问,我至少是在复习了三遍以后才开始做的套题,做题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系统的套题和真题都是按照规定时间完成,在练习的时候时间都很充足,基本都在80分左右,复习到最后就是能把所有的考点和每个考点的内容背出来。会计最终83.25分通过。


《税法》

开始的税法和会计交叉学,但是税法学了三章之后就一门心思学会计了,等到9月份的时候觉得会计学的差不多了才又开始学税法,税法听的是奚卫华老师的课,个人觉得杨军老师也很好,但是我报的课没有。税法也是听基础课,习题班,做应试指南题,笔记很少,零散的,增值税单独整理,小税种,消费税。

开始两轮没看书,后来发现税法还是要看书,书要过一遍,增值税内容最多,一定要自己总结一下分哪些板块,开始一直搞不清,后来总结了增值税大概就是分10几个板块(税率、简易计税、不得抵扣、视同销售、免抵退税、税收优惠等等),我是最后把每个税种的税收优惠总结在一起打印出来背。

税法牵扯的计算比较多,所以平时练题的时候多在电脑上练习,考试的时候我用的是搜狗的V功能,很好用,所得税的大题一定要很细心,平时练习的时候多在草稿纸上列过程,这点我认为奚卫华老师讲的就很好。所得税的大题一定要每一步都很细心,会影响后面的结果。税法最终84.75通过。


9月开始主要学税法,但是每隔一天也会看会计的考点或者做题,要不就会把会计都忘了,后期一定要交叉着学习,保证每门课的学习时间。


二、2019年报了剩下的四科:经济法、战略、财管和审计


3月开始备考,第一步是选老师,试听每个老师的课,我觉得老师很重要,不一定是讲的最好的,但是一定是你喜欢的老师,然后还是做计划,从大到小,每门课老师的课时长短计算出来,用多久能听完,每天有几个小时能学习,再给自己打个折,先把时间轴做出来,然后就跟着计划走。

开始听的是每科的预习班,基本都听完了,有个大概了解,一年四科,又是全职备考,所以开始压力就比较大,也比18年重视,买了四个好看的笔记本,除了战略之外,其余三科笔记真的记得很详细,但是记笔记真的很浪费听课时间和效率,笔记记了那么多,用的最多的是财管,也确实管用,经济法和审计到后面也没好好记,用的也不是太多。所以笔记这个还是因人而异,会计和税法没有记也复习的不错,但总觉得不系统,所以19年备考真的是很认真。

每天专职学习,算起来一天至少有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但我从不勉强自己,每天都学习是必须的,但不是10个小时,没有效率的时候我就会休息,每天高效的学习时间至少打对折。中途也有给自己放假的时候,但真的会觉得心虚,连续几天不学习后面几天可能会效率更高。

到6、7月的时候每天晚饭后会去公园跑步,让大脑放松一下。备考四门,最初定的思路是一门学完再学下一门,后期交叉学。学习顺序依次是审计、经济法、财管、战略。第一轮学完时间还是7月底。班次:基础班、习题班、冲刺串讲班


《审计》

荆晶老师的风险评估的审计思维一直贯穿着审计学习的全过程,这个框架真的很重要,说是抽象,但是理解了话也不难,做题好像都是靠感觉,水到渠成,要是真抠字眼的话审计是挺难的,荆晶老师整体讲课思维逻辑很好,善于总结。

我基本上是基础班配合做笔记,习题班,教材是挑重点看,买的网校的应试指南做完。总结很重要,我每章自己总了一章A4纸大小的知识点,基本能把每章的知识点概括完,后期复习时全靠它,特别管用,就跟导航一样,实在是细小的内容也可以立马索引找到书中的知识点,一般的考点都可以囊括。后面听了徐永涛老师的习题班,徐老师讲的也很好,能讲一些背后的理论,更容易理解。审计最终72.25分通过。


《经济法》

王妍荔老师、刘佳星老师。王老师总结的上市公司的内容特别好,朗朗上口容易记住。任何课程都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经济法看似发条很多,但是我认为有些内容还是要理解了才好记忆,复习过程也是基础班配合教材、习题班、网校的应试指南、教材通读,经济法重点突出,但是细小的考点也很多,所以通读教材很有必要,合同法、物权法、公司法、破产法都可以结合考核,还是要多总结,多掌握原文条例,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先自己做,然后对答案,对答案的考核点摸索清楚,条例表述掌握好。

后面有听到刘佳星老师的习题班,个人认为讲的很好,通俗易懂。经济法还要在理解基础上多背条文。考前直播要听,我的卷子借款合同的题简直就是王妍荔老师随口举的例子。经济法最终76.5通过。


《财管》

黄胜、达江、姚军胜。基础班是听黄胜老师的课,现在黄胜老师已经不在中华了,个人觉得我学习以来碰到的讲的最好的老师,听他讲财管总会有茅塞顿开、恍然大悟的感觉,对于文科出身的我来说,财管是比较担心的,听黄老师的课,总会想如果学生时代碰到这样的老师我数学肯定会学好。

黄老师是属于将理论知识多的老师,基本所有公式就是理论是大部分,公式自然就记住了,不需要专门去记,只是由于黄老师的录课进度,我差点放弃财管,财管也没有跟上原定的计划,但是一直坚持跟着黄老师的节奏走,坚持听完了基础班,做完了经典题解。习题班是听达江老师的课,达江老师讲题很好,一步一步不慌不忙,感觉多复杂的题到达江老师那里都不难。

姚军胜老师的课时后期听直播的时候听了几次,虽然没有系统的听,但是个人觉得讲的也很好,貌似也注重理论和理解,公式也是水到渠成,关注了姚老师的微博,问问题都会亲自回答,一遍一遍很有耐心。财

管在考前做套题基本都是六七十,时间很紧张,后面重点做大题,忽略了选择题总是不能提分,姚老师对选择题的讲解很到位。19年一上考场就懵了,计算量很大,所以财管是不仅要会还要快,电脑熟练,一度以为自己过不了了,最终68.25通过。


《战略》

没有多少要说的,我觉得就一个字“背”,必须过了背诵这一关,一条一条记。

基础班听的是杨波老师的课,2倍速度听完,教材也没看,所以一遍学完感觉跟没学一样,后面是真的想放弃了,审计和经济法学的差不多就一直在攻财管,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才把战略捡起来,每天还要兼顾其它三科,最后一个月每天除了其它三科做些题,看些重点外,就是战略了,硬着头皮通读教材,买的应试指南只看总结的部分,习题做了也没用,正确率很低,考前真题只做了一套。

最后两周碰到了杭建平老师,犹如看到了救命稻草,跟着杭老师的节奏,有重点的去背诵,由于时间紧张,所以大部分直接背应试指南的内容,笔记也没做,每章就是最后总结了一个框架,没有框架什么都记不住,每天忘了背,背了忘,说起来运气也真是好,战略是最后考的一科,考前上午我一直背诵的第六章的内容,正好是我考的那套卷子,战略花的时间最少,但绝不是让大家向我学习,在战略这门课上,我确实觉得自己运气比较好,重点复习和背诵的刚好就是我抽的考卷,但是背诵我确实是下了功夫了,后期还有听到网校李志刚老师的课,讲的也很好。战略最终在四科中以最高分84.75通过。


三、总结


既然决定考了,就要认真备考,备考资料不在多,选择一种从头做完就行。跟着网校的进度,一定要坚持走完才有通过的希望,我是基础班、习题班、冲刺串讲、各种直播、模拟卷、网校的应试指南或者经典题解、8套卷、荆晶老师的押题册、历年真题(5-8年)(除了战略没做)挨个过了一遍。错题总结很重要,平时练习多在电脑上做题,做套题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做。做计划很重要,但一定要切合实际,最好在7月底之前过完第一轮,不到最后不要轻言放弃!


就这么多了,希望对看到此文章的考友有所帮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