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常言道:“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可見,世間有神智的生物都懂得知恩圖報,用自己的行動反饋父母,回報他們的生養之恩。對於人類,感恩更是一種不可缺少的處世哲學。懂得感恩的孩子,不僅能對父母的教養之難感同身受,還能夠曠達地面對生活中的困境、理智地處理將要面對的難題。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最近壯壯媽媽向我求助,說他家壯壯今年八歲,從他出生到現在,就得到了全家人的寵愛。作為媽媽,她對壯壯的衣食住行也是無不用心,學識興趣教育也都盡職盡責。為了更好地照顧壯壯,媽媽甚至辭去了工作,安心做一名家庭主婦。

然而,她卻發現,壯壯最近對長輩表現得十分無禮,在生活小事上不懂得謙讓。譬如晚餐桌上有隻雞腿,大人們還沒有動筷子,壯壯就開始大快朵頤。對媽媽的付出也熟視無睹,有時候還會對媽媽大發脾氣。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壯壯這樣不懂感恩的行為讓媽媽倍感傷心。事實上,這正是由於家庭中缺乏“感恩教育”,導致孩子對自己擁有的一切感到理所當然,不懂得回饋。近年來學校中也經常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可以說,感恩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教育中最為關鍵的一環。不僅在學校中由老師進行教育,還要我們家長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教導孩子。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通過教育方式,讓受教者識恩,知恩,感恩,報恩,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幫助別人,愛自己的同時也愛別人。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感恩教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

1、培育孩子的美好品德

有些家長會說:“自己家的孩子不懂得幫助別人,做事情過於自我。”的確,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少數會有一兩個兄弟姐妹。在這樣的少子女家庭構成裡,孩子因為獨享長輩們的愛,沒有分享的對象,自然也不懂得分享;事事也都有人代勞,而沒有學會幫助別人的那種情感,做事情太過自我已成為這代孩子的普遍現象。

只有經常接受感恩教育的孩子,腦海中才會自然存在“知恩圖報”的觀念。他們會對家人的付出說“謝謝”,並用自己的行為承擔責任;對待朋友會學會分享,對困境中的人伸出援手。正如古語所說“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在中國人的道德觀中,知恩圖報是一種十分美好的品德。當我們的孩子懂得感恩,一是有利於他們在互幫互助中建立友誼,構建和諧的社交關係,增強與人共處的能力;二是懂得為他人考慮,增強共情能力,培養優良品德。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2、讓孩子獲得積極的人生態度

通俗來說,“人生態度”就是指我們在生活中的整體心理傾向。它可以表現為人們在面對困難時的態度,也可以表現為人們在有所收穫時的狀態。人生態度更傾向於積極的孩子,在面對困難時往往表現得樂觀、勇敢;在有所收穫時能不驕不躁,減少自滿。可以說,有積極人生態度的孩子也更善於思辨,更加曠達。

如果孩子感恩意識淺薄,當家長難以提供他想要獲得的物品、完成的目標時,很可能有對家長髮火、耍脾氣等行為。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心理傾向”相對頹廢,人生態度消極。家長們經常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能夠幫助孩子樹立“用自己的雙手去收穫”的意識,而不是事事指望父母代勞;還能夠在孩子面對困難時,鼓勵他們踴躍嘗試,不害怕失敗。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3、孩子能收穫健康的心態

如前文中壯壯媽媽所說:“有時孩子會因為一點不如意就大吼大叫,性格敏感暴躁。”成長期的孩子正經歷著身體、心理的雙重鉅變,對自我與世界的認知也突破了以往,但卻尚未建立起成熟的三觀。心態健康的孩子擁有更穩定的情緒,在處理問題時表現得冷靜、善於思考。

感恩教育的重點在於幫助孩子獲得平和、穩定的情緒,構建健康積極的心態。進行感恩教育,家長們在耐心教導的過程中能讓孩子意識到“付出才能有收穫”,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意識。當孩子能夠為自己的事情承擔責任,自然也會增強孩子學習、工作的自主性,提高處理情緒的能力。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有位哲學家說過:“世界上最大的悲劇或不幸,就是一個人大言不慚地說沒有人給我任何東西。”這種心態是很畸形的,所以要讓孩子學會感恩,實現自我完善,回報生活。

教育孩子學會感恩的具體方法

1、日常中小事做起

家長對孩子的感恩教育最好滲透在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中,以“媽媽做晚飯”為例:一家人準備共進晚餐之前,爸爸可以向孩子說明媽媽準備晚飯的過程和辛苦,提議對媽媽表示感謝。在下一次準備晚飯時,爸爸便可以引導孩子做媽媽的“小幫手”。通過類似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讓孩子明白每一餐都來之不易,還能夠讓寶貝體會到媽媽的辛勞。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2、父母的榜樣作用

感恩教育中榜樣的帶頭作用是必不可少的,家長們不僅要運用有教育意義的故事進行教育,同時也要注意以身作則。對成長期中模仿性較強的孩子來說,家長們“以身作則”的效果通常遠好於口頭教育。父母可以向孩子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重點突出爺爺奶奶對自己養育的恩情,並且以實際行動展示對長輩的照顧。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也會逐漸產生共情,對“知恩圖報”的行為做出效仿。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3、樹立責任意識

感恩教育中如何引導孩子樹立責任意識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點,有強烈責任意識的孩子會更加自立。在家庭生活裡,家長可以為孩子劃分固定的責任範圍,先教育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引導孩子去承擔責任。譬如,和孩子溝通承擔飯後清潔餐桌的工作、學著洗自己的手帕、清掃自己的小房間…這些活動都能幫助孩子樹立責任意識,增強成就感,激發孩子在生活自理、課業學習上的自主性。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4、設置紀念性日期

在感恩教育中,設立有關“感恩”的紀念性日期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它能夠通過增強儀式感的方式給孩子正面心理暗示。家長可以選定固定日期作為家庭的“感恩活動日”,在這一天中帶領孩子參加社會公益活動,例如幫助孤寡老人等。另外,我們還可以與孩子一起思考“一年中給我們提供幫助的人們”,可以是家人、老師、朋友等等。並且,一起親手為他們做一份小禮物。這種親子互動的方式不僅增進親子感情,更能夠引導孩子援助他人,向幫助他的人表示感謝。

孩子不懂得謙讓怎麼辦?“感恩教育”瞭解一下

思想家王符曾說過: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把“感恩教育”貫徹到家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孩子學會感恩,得到的將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在他人需要援助時,向別人伸出善意的手;當自己陷入困境,也能以樂觀的心態面對——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