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相信很多读者对于这首诗并不陌生,认为这是仓央嘉措的佳作,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信仰与爱情两难全的纠结情绪,也仿佛看到西藏的巍峨高山,这个神秘的地域因诗而缓缓拨动你的心弦。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其实这首诗实为歌词,并不是仓央嘉措所做,而是上世纪末著名作曲家何训田所做《信徒》,1996年歌唱家朱哲琴将其收录于发行的音乐专辑《央金玛》中。现在类似的歌词被改为多种版本,比如2018年江央的《那一世》。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为什么会有误传,根本原因是大众的喜爱以及他们心理上的预期。在汉语语境里,仓央嘉措即是神王诗人,又是风流情种,这样蕴涵诗意与境界诗词表达的对宗教与爱情的双重执著和内在的矛盾冲突,比较符合我们心中的仓央嘉措。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现如今市面上比较流通的仓央嘉措诗词来源于著名翻译家曾缄,他翻译过“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还翻译出“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不管仓央嘉措的诗歌哪个是真,哪个是假,这些我们读到的标注仓央嘉措为作者的诗歌,都将我们带入那片神秘的高原。几百年来,不断变化的是读诗人,亘古不变的却仍然是这个叫西藏的地方。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这里一定是浪漫的童话世界,佛寺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中、信众漫步在街头巷尾、经幡在清风的吹拂下飞舞着,以及那缥缈的梵音声,都让人为之着迷。你也许看见过别的地方的美丽,但绝对没有这里的震撼!特别是当你站在布达拉宫广场,仰望那高出的层层宫宇。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回到拉萨

回到了布达拉

回到拉萨

回到了布达拉宫

在雅鲁藏布江把我的心洗清

在雪山之颠把我的魂唤醒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1994年郑钧《回到拉萨》这首歌传唱到大江南北,来拉萨旅游的朋友纷杳而至。你可以在熙熙攘攘的八廓街,喝上一杯热热的酥油茶;也可以在喧闹声中,静静的看磕长头的信徒;在布达拉宫广场静静的享受微风阳光,春日的布达拉宫,以更加鲜艳美丽的色彩,伴着暖阳,迎接着人们的瞻仰。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布达拉宫,雪域高原的圣殿。在春日暖阳的照耀下,白色的墙体越发白的亮眼,经常有人会问,为什么布达拉宫在这么多年恶劣天气风吹日晒下,墙体依然这么白,那是因为在每年的藏历9月份,藏族同胞们都会给布达拉宫重新 “穿衣服”:涂抹上一层混合着牛奶白糖石灰的涂料,让布达拉宫焕然一新同时象征着吉祥如意,布达拉宫的广场上面人来人往,山顶云卷云舒,布达拉宫像一朵巨大的明珠矗立在青藏高原上。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布达拉”藏语意“观世音菩萨居所”,传说松赞干布降生的时候,王宫的上空出现了观音菩萨像,久久不散。直到人们听到一阵阵啼哭声,观音菩萨像才慢慢消失。这让王室和吐蕃的民众更加相信这个小王子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是佛陀派来保护雪域高原的神。所以他所居住的地方就叫做布达拉宫。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这个传说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松赞干布出生在亚隆札对园的降巴木决岭王宫(现位于拉萨市墨竹工卡县甲玛乡),布达拉宫也是他成年之后为了迎娶公主而建,怎么可能如同传说一样出生在布达拉宫呢。

情僧笔下的西藏,摇滚乐中的布达拉宫,原来是这副模样

从松赞干布到文成公主到历代的高 僧 活 佛,他们曾经都在这里生活,是这里的主人。但时至今日,我们每一个行走在布达拉宫的人都只是这里的一位过客,远远望着虔诚的信徒,他们的信仰,他们的敬畏之情,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