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粳5055的综合性状如何?

摄影恋我


您好,对于您提出的南粳5055综合形状如何,我给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南粳5055具有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等特性,该品种优质高产,耐肥抗倒。既可作为高产增效创建的主导品种,又可作为优质大米产业化开发的主推品种。现将其生物特性和种植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品种特征特性   

食味品质极佳   

南粳5055为半糯性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在10%~15%,主要品质指标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既有较好的外观品质,又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具有晶莹剔透,米饭松软的特点。

2014年1月17日,在江苏首届粳稻好品种优质米品尝评比中,荣获金奖。

抗倒性强   

株高适中,为95~100 cm,茎秆粗壮,既有一定的生长量,又减少了倒伏的风险。

抗条纹叶枯病   近几年,在灰飞虱大发生的情况下,大田苗期很少见到病苗,穴发病率在1%左右,中后期未见再发病。

株型优良   

株型集散适中,生长清秀,叶色较深,叶片挺举,半直立穗型,着粒较密,穗层较整齐,灌浆速度快,后期熟相较好。

丰产性好   

分蘖性较强,每穗粒数较多,结实率高,一般有效穗数达330万~34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135粒,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26 g,产量可达9.75 t/hm2左右。

生育期适宜   

全生育期160 d左右,比宁粳1号早1 d左右,比武运粳7号早3 d左右。适宜在苏南及苏北沿江地区推广种植。

2、产量表现   

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年平均产量9.22 t/hm2,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4.8%,2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57 t/hm2,较对照增产6.0%。   

2012年10月,农业部组织省内外专家对洪泽湖农场南粳5055百亩方进行超级稻测产验收,平均产量为12.29 t/hm2。

2013年11月,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和省农委组织省内外水稻育种、栽培、推广等方面的专家对兴化钓鱼镇的17 hm2南粳5055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产量12.54 t/hm2,连续2年达到农业部规定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季粳稻的“超级稻”产量11.7 t/hm2的指标。  

3、高产栽培技术   

适期播种,培育壮秧   

作单季晚稻在沿江、苏南地区种植,5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用种量45~60 kg/hm2。湿润育秧、半旱育秧均宜在5月15―25日播种,净秧板播量分别为300、600~750 kg/hm2;塑盘育秧5月25―30播种,每盘100~120 g。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栽插适宜的基本苗,有利于塑造高光效群体,改善群体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中苗移栽秧龄控制在30 d左右,行株距25 cm×15 cm,每穴2~3株苗[1]。小苗机插秧秧龄15~20 d,叶龄3~4叶,苗高12~17 cm,单株白根数10条以上,行株距30 cm×13 cm。栽植24万~27万穴/hm2,插足基本茎蘖苗75万~105万个/hm2。

合理施肥

一般施纯N 300~330 kg/hm2,N∶P2O5∶K2O比例为1∶0.5∶0.7,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6∶4为宜,施肥原则:前重、中稳、后攻。前期30%作基肥,基肥中要增施磷、钾、硅肥。30%作分蘖肥,其中栽后5~7 d追氮肥10%,栽后15 d再追氮肥20%,前期肥料在10叶前施用结束[2]。穗肥倒四叶期追施45%复合肥225 kg/hm2+尿素75~150 kg/hm2,倒2叶追尿素75 kg/hm2左右。南粳5055叶色较深,常常造成肥力充足的假象,一定要适时施足促花肥,巧施保花肥,主攻大穗。

科学管水  

 南粳5055在12叶前采用浅水湿润灌溉法,在分蘖初期和盛期排水露田2次,力争12叶稍前及时够苗,10~15叶及时排水搁田,以多次轻搁为主,促进中期保稳长,倒3叶露尖及时复水、孕穗、抽穗期对水分敏感,应建立浅水层,以促进颖花分化发育和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期以间隙灌溉为主,灌浆后期对水分较敏感,为防止发生早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结实率,一般收获前7 d断水[3-4]。

病虫草害防治   

为防止南粳5055发生恶苗病等种传病害,播前用药剂进行浸种。南粳5055抗条纹叶枯病,但对黑条矮缩病抗性差,生长过程中注意防治灰飞虱,以免发生黑条矮缩病,南粳5055叶色较深,中期要防治纵卷叶螟,穗期、中后期防治穗颈瘟、纹枯病。

以上就是我对您提出的南粳5055相关问题的回答,如果满意,请给个最佳采纳,谢谢~





种瓜得花丶


产量水平及特征特性2009-2010年参加江苏省区试,两年平均亩产614.5公斤,较对照宁粳1号增产4.8%,两年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7.7公斤,较对照增产6.0%。株型紧凑,长势较旺,分蘖力较强,叶色较深,群体整齐度较好,穗型中等,偏直立,着粒较密,抗倒性强。省区试平均结果:每亩有效穗20.4万,每穗实粒数121粒,结实率91.4%,千粒重24.7克,株高96.5厘米,全生育期160天左右,比对照早1天左右;接种鉴定:感穗颈瘟,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条纹叶枯病;米质理化指标根据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2009年检测:整精米率71.4%,垩白粒率10.0%,垩白度0.8%,胶稠度8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0.1%,属阴糯类型,为优质食味品种。五、栽培技术要点1、适期播种,培育壮秧。一般5月中旬播种,湿润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25公斤左右,旱育秧每亩净秧板播种量35公斤左右,机插秧5月20-25日播种,每亩用种量3-4公斤。2、适时移栽,合理密植。6月上中旬移栽,秧龄30天左右,一般每亩栽插1.5万-1.8万穴,每亩基本苗6万-8万。3、科学肥水管理。一般亩施纯氮18-20公斤,掌握“前重、中稳、后补”的原则,早施分蘖肥,拔节期稳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后期看苗补施穗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7:3为宜,并做到氮、磷、钾搭配使用;为保持该品种的优质食味,宜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特别是后期尽量不施氮肥。水浆管理上掌握前期浅水勤灌促进早发,中期分次轻搁,强秆壮根,后期干湿交替,活熟到老。4、病虫草害防治。播前用药剂浸种预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等种传病害,秧田期和大田期注意灰飞虱、稻蓟马等的防治,中、后期要综合防治纹枯病、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注意穗颈稻瘟、白叶枯病的防治。


91年的农村姑凉


我家现在就是吃的这种米,香软可口,饭面上油亮光鲜,注意煮饭时水不可多加,也无需浸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