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从和珅手里抄到了那么多黄金白银,最后都花到哪儿去了?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但凡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句话,可是当嘉庆皇帝因为抄了和珅的家吃饱以后,但有三个问题却一直让人不解:和珅死后,到底留下了多少遗产?这些遗产都去了哪里?为什么这些遗产的福利没能够延续给道光皇帝?

回到大清嘉庆四年正月初八,太上皇乾隆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但嘉庆皇帝就急命将和珅革职查办,抄没家产。初九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没过几个时辰,两位抄家的钦差就已经回宫交旨了,据《清史稿》中皇帝给和珅列举的各项大罪记载:珍珠手串二百余,大珠(即清朝只有皇帝、皇太后、皇后才能享用的东珠)大于皇帝御用冠顶···宝石顶非其所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衣服数越千万···藏金三万两千余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还有其他的庄园、店铺、古玩字画、田地等各项罪产。

但这些却并不是和珅全部的家产,在其他如《查抄和珅住宅花园清单》和《查抄和珅家产清单》中记载的数字又有不同,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和珅一手遮天那么多年,甚至与英国东印度公司都有来往,他的家产岂能是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几个时辰就可以清查完毕的吗?难道嘉庆皇帝这么多年没有对和珅的家底私下调查过吗?可是为什么草草结案呢?这其中的猫腻不言而喻,也就是说明可能还有一大笔没有记载在书面上的罪产不知去向,当时的所有人心底都明白,可是却没有人敢说出来。因为这些查抄的是都要收缴国库,而且是被群臣盯着的,那么如果皇帝想要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就只能丢卒保车,将一部分公诸于天下,用来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和珅大约贪污了二十亿两,当然这个说法太过夸张,但和珅的家产大约相当于清代十五年的财政收入还是大体符合的。

那么如此巨额的家产去了哪里?首先,以清朝的官场的风气,但凡抄家,钦差们总会在朝廷和皇帝默许的潜规则下,先过一道手,中饱私囊。当然和珅抄家这件事情嘉庆皇帝肯定的上心,两位前去抄家的亲王也不敢拿太多,但是这也是其中一个去向,更何况“任你清官似水,自有吏滑如油”下面具体负责抄家的人又岂能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第二,将这些罪产分润宗室。因为乾隆时期一直对宗室保持“亲亲和睦”的政策,所以刚刚独立亲政的嘉庆自然也会去拉拢宗室,其中将和珅宅邸赐给恭亲王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北京的恭王府前身就是和珅的家。而且所有的土地田产以及大量不能直接变现成金银的东西都被收没进皇庄,将这些土地上的产出用以维持宗室以及各处皇室场所的运转。

第三,在乾隆执政后期,所谓康乾盛世便已经是落日余晖,出现了颓败的现象,国家经济吏治糜烂。乾隆六下江南、四处用兵、营建宫室等等都耗费了大量钱财。据不完全统计乾隆年间的国家岁入大约是白银5000万两,粮食1300万石左右,而他所谓的“十全老人”所花费的钱财对于岁入来说都是入不敷出的,都是在做用国家的财政做抵押,寅吃卯粮的“使钱老人”。而这些后果都要嘉庆来承担,而且嘉庆又不能否定自己父亲的所作所为,所以只能默默的做一个接盘侠,用和珅的罪产来弥补父亲的亏空。

第四,在嘉庆年间,公元1815年至1817年云南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饥荒整整持续了三年,民不聊生,饿殍满地,易子而食。而且在嘉庆统治的后期,直隶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地区,频频遭遇大旱,百姓生活极为困苦。嘉庆年间的直接财政收入大约只有4000万两左右,财政吃紧,而且小刀会、天理教的暴动又是此起彼伏。国家经济捉襟见肘,皇帝的內帑私库也不得不拿出钱来赈灾,而內帑中的绝大部分也都是当年抄没和珅得来的罪产。而且由于继承了父亲骄奢淫逸的性子,嘉庆在位时也是挥金如土,挥霍不已,将接盘侠的命运又传给了自己的儿子——道光皇帝。


白山黑水北漂人


说起贪官很难不让人不想起大清朝“领班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大贪官钮祜禄·和珅。

这位赫赫有名的巨贪,生前既嚣张又有钱,落马更是突然: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驾崩,正月初四“亲政”的嘉庆帝就雷霆出手,罢免和珅一切官职。正月初八正式将和珅下狱,正月十五定了和珅二十条大罪,三天后将和珅“赐令自尽”——这位大清朝的一代巨贪,人生就此打住。随后和珅被抄家,据传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8亿两至11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倒了和珅,富了嘉庆”这几句民间广为流传的话,和珅的家产值白银8-11亿两,是清王朝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重要原因。

咱们来看看和珅家产的清单,这个贪官到底是多大的排场:房屋3000间、田地8000顷、银铺42间、当铺75间,木材铺,药铺,酒铺,粮铺,旅店,古玩店,青瓷店,灰瓦店,车具店,轿子店总共100多家,还兼营车马运输,土地买卖等,赤金60000两、吉林人参1200柄、小珍珠230串、大金元宝(100两一个的)100个、小银元宝56600个、银锭900万个、洋钱15800元、制钱150万文、桂圆珍珠10串、大红宝石10个、大蓝宝石40个,银桌40桌、3尺以上的珊瑚树11支、衣服12300件、狐皮550张、貂皮850张、粗细皮56000张,铜器361万件、瓷器10万件、镏金八宝床24座、西洋钟700座、四季好衣服7000件。所有物品总计约8-11亿两白银,和珅财富真正的富可敌国。

但是从这些清单来看和珅的可用现银远没有达到8-11亿两那么多,很多的钱还是属于文玩土地等不属于现银无法短期内变现的物件地产之类。所以和珅的巨资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大!!!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吃饱”了和珅的家产,抄了那么多的真金白银,嘉庆帝最后又把钱花在哪里了呢?

填补乾隆皇帝留下的巨大窟窿

大清发展到嘉庆年间,已是举步维艰。外加“太上皇”乾隆帝在位时,各种事“作”的太厉害。诸如“下江南”等大事,他晚年自己也承认“做无益害有益”。可承认也晚了,“下江南”的花费数字,明面上就有两千万两白银,比后来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还多。实际更是多得多。相关的“烂账”,当然全由嘉庆帝扛。

镇压白莲教所花的巨资

乾隆晚年时,越演越烈的西南“白莲教大起义”。这事儿在乾隆帝执政时,就是闹得凶。可那时乾隆帝好大喜功,各级官员也就各种瞒报,成天报喜不报忧。待到乾隆与和珅都前后脚离开人世,前线在各级文武官员的糊弄下,已经“糊”成一锅粥。虽说接下来嘉庆帝发了狠,撤换了大批无能军将,调集重兵围剿,总算在嘉庆九年把这场大乱平定下来,可清王朝前后花费了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多年后甲午战争赔款。

治理黄河水患巨大开销

黄河大水,这更是乾隆和珅“君臣”,亲手甩给嘉庆的大锅。乾隆晚年时,在和珅的“操办”下,河道总督成了大肥缺,历任总督都是和珅的心腹,上任就知吃拿卡要,大清如“生命线”一般的“河务”,完全歇了菜。乾隆六下江南期间,黄河就多次发水,到了嘉庆年间,更变成了空前大患:黄河在河南山东等地多次决口,京杭大运河屡次被断,北京城也有“断血”风险,只能大修!于是,也同样从嘉庆亲政起,到嘉庆九年,历经五年时间,投入大笔巨资,清王朝完成了一次空前的黄河治理工程。嘉庆九年工程顺利在衡家楼合龙,从此“全河已归故道,江境水势顺畅”。堪称整个十九世纪里,拼死拼活一二十年的嘉庆帝,干的最有影响力,效果最卓越的大事。当然,钱也没少花。

更要命的,是嘉庆年间越发衰败的社会经济:人口的激增,土地兼并的加剧,叫嘉庆年间人口突破三亿的大清朝,却只拥有七百九十一万顷耕地。国民经济的压力可想而知,偏偏此时的嘉庆,还抱着老一套的治国思路,闭关锁国越发加剧,荒唐的“禁矿”政策,更遏制了经济发展。另外极度严苛的“禁垦”政策,严禁内地农民出关屯垦。多余的劳动力,连“找活”的出路都没有,这大清,怎能不穷?再加上越演越烈的腐败,日益巨大的贫富差距,种种杂七杂八的难题,叫嘉庆一辈子,都在苦苦地撑,甚至还因“天理教之乱”,痛哭流涕下罪己诏。但说到底,他能把一个完整的大清江山,交到儿子道光帝手里,已经算很不错。因为,“扛锅”原本就重,治国的思路又与历史大势背道而驰,嘉庆帝面临的治国大坑,就算再抄十个和珅的家,也是填不平啊。


-_-133286751


和珅一直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历史人物之一,《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也都把和珅作为了反派,和珅“千古第一贪”的名头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几百年来,大家都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那么和珅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银?

关于和珅被查抄的家产,众说纷纭,有说合计价值超过两亿两的,也有说合计价值八亿两,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不管按照哪种说法,似乎查抄和珅都能极大地扩充清朝国库,要知道,乾隆给嘉庆留的库银也不过八千万两。


然而,这些都是不靠谱的推测!和珅的家产,远远小于这个数字!


先看看上面的说法怎么来的。两亿两的说法流传最广,包括《和珅犯罪全案档》、《殛珅纪略》以及晚清薛福成的《庸盦笔记》中得来。以《庸盦笔记》为例,这本书中以“嘉庆上喻”的形式提供了一份和珅家产的清单,合计超过2亿两。

前令十一王爷、庆桂、盛住等查抄和珅家产,呈奉清单,朕已阅看,共计一百零九号。内有八十三号尚未估计,已估者二十六号,核算共计银二万二千三百八十九万五千一百六十两,着存户部外库,以为川、陕、楚、豫抚恤归农之用。


其实,这三个版本的记载,《庸盦笔记》内容和形式都极为相似,应该都是互相借鉴,其实可信度都不高。比如这份“嘉庆上喻”,多次出现了“绵二爷”,其中绵字用了缺笔,显然是为了避讳道光,真伪一目了然。


薛福成自己也说,“此项清单,据云为世俗传抄之本“、“事隔九十余年,见闻已歧异如此”等,摆明了也不相信这份清单的真实性,所以和珅家产两亿两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


至于八亿两的说法更是离谱。还是之前的描述,一百零九号里面已经估了二十六号,估出来两亿两,那一百零九号按这个比例不就估值八亿两?清朝的《杌近志 》里八亿两就是这么记载的:

“其家财先后抄出凡百有九号,就中估价者二十六号,已值二百二十三兆两有奇。未估者尚八十三号,论者谓以比例算之,又当八百兆两有奇。”


类似的说法也被清末文学家徐珂写进了《清稗类钞》,顺带着提到了当时确实盛传“和珅跌倒,嘉靖吃饱”。

《清稗类钞·讥讽类》:“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令自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由此可见,不管是两亿两还是八亿两,这两种说法本质上是同一版本,属于被夸大的野史,并无史实依据。想要知道和珅到底贪了多少,还得从官方史料中寻找答案。

真正记载和珅家产的可信史料,包括当时查抄和珅家产的定亲王绵恩的奏折以及内务府的奏报,这些都是研究和珅家产总价的第一手资料。先看绵恩怎么说:

臣等奉旨查抄和珅及伊家人刘全等家产,所有查出和珅家产:二两平金三万三千五百五十一两,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二分。俱已交广储司收讫。业经奏闻在案。续查出和珅借出本银钱所开当铺共八座,及家人刘全、刘印、刘陔、胡六自开、伙开当铺共八座,亦经奏闻在案。臣等自正月初八日起,迄今查得和珅契置取租房,计一千零一间半;取租地,计一千二百六十六顷零。此处查出,和珅借出应追本利银二万六仟三百十五两。并自拴大车八十辆,每辆银一百二十两,共发出车价银九千六百两,分供各户领办。


内务府的奏折:

由提督衙门交到查抄和珅家产案内,二两平纹银九十六万两、杂色元宝银六十八万两、色银一百三十七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以上共得银三百一万四千九十五两三钱三分。已照例按库法弹兑,共得库平银二百八十三万三千二百四十九两六钱一分。


两份奏折数字基本相符,互相可为参照。这样看来,除去难以计价的珍宝之外,和珅的家产中,现银只有三百多万两,算上黄金和价值几十万两的房产、田地等,总家产也只有四百多万两,远远低于两亿和八亿。


乾隆时期,全国一年财政收入是四千多万两。四百万两虽然也是个天文数字,但是还不足以让嘉庆“吃饱”。因为嘉庆即位后,遇到了一件大麻烦事!那就是白莲教起义全面爆发。

嘉庆元年,湖北地区的白莲教教众最早开始暴动。虽然清政府第一时间镇压,但是这场暴动还是逐渐蔓延开来,一直到了嘉庆九年,才彻底偃旗息鼓。为了镇压这场起义,清廷前后共投入军费超过两亿两。


嘉庆三年,国库仅剩1900多万。嘉庆四年,和珅被抄家,此时国库存银短暂回升至2200多万两,然而随后又继续下滑,直到嘉庆六年只剩下1600多万两。可见,和珅的家产很快就被当成军费用掉了,而且同2亿两比起来,四百多万两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掉水里听个响那种!


小熊猫看历史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那么这八亿两用来干嘛了呢?一是补亏空,乾隆时期大兴土木,七下江南,大小和卓叛乱,征缅甸等等都是要花大钱的,羊毛总得出在羊身上,还有嘉庆时期的白莲教起义,还有官员的贪腐,清朝发展到嘉庆时期,其实已经大厦将倾,再多的八亿两也会被用完。






扶苏与鱼


有这么几条。

首先和珅的钱是折合八亿,并不是真金白银八亿,很多都是田产房屋字画瓷器什么的,尤其是字画瓷器估值这么多,但是没法换成银子来花。那些田产什么的,当时他为了拿下和珅不得不借用了他的兄弟永璇永瑆永璘的力量,所以事后必须要嘉奖一些,永瑆特别喜欢字画肯定要拿一些,永璘最不是东西,游手好闲的,在嘉庆当皇帝之前他就把和珅的房产预订了一半了。所以说,和珅的钱是折合八亿,而不是能拿到市场上花的就有八亿。

第二条是白莲教,花了两亿。

除了白莲教以外,还有一个大坑是治河工程,也是嘉庆帝的心病。

最后,乾隆后期开始的官场贪腐,已经病入膏肓,几乎无官不贪,不是杀一个和珅就解决问题的。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乾隆留给嘉庆一个挣钱的鱼,却留下了一个花钱的渔。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再多的钱也会被这些贪官污吏吃光的。嘉庆没有吃饱,吃饱的都是贪官。

这其中,最后一条才是根本原因。


粮金地天


看过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的朋友都知道王刚扮演的“和珅和中堂”这个角色。此人在剧中对乾隆百般谄媚,溜须拍马,一副奴才相。同时又极其贪婪,贪污受贿,不计其数。和珅这一辈子到底贪了多少钱呢?关于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一个说法,说和珅被抄家之后,抄出的家产折合白银八亿两之多,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而查抄的和珅 家产最后都进了嘉庆皇帝的腰包,所以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那么,和珅“跌倒”之后,嘉庆真的“吃饱”了吗?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恐怕与事实不符。

(王刚在荧屏上塑造的最为经典的和珅和中堂的形象)

【嘉庆帝】

咱们先来看看“和珅贪污八亿两”这种说法的源头在哪儿。从笔者查到的资料看,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清末徐珂编著的《清稗类钞》一书中。书中说:“和珅在乾隆朝柄政凡二十年,高宗崩,仁宗赐自尽,籍没家产,至八百兆有奇。时人为之语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按中国传统计数方式,一兆就是一百万,八百兆就是八亿。以乾隆朝平均一年4000多万两白银的收入来计算,相当于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这个说法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认定为史实。然而,这个说法实际上漏洞是很大的。

(“和珅家产八亿两”说法的来源——《清稗类钞》第四册)

首先,根据学者研究,到乾隆末年为止,通过对外贸易流入中国的白银总数只有2亿4000万两左右。而中国自产的白银,从康熙初年到乾隆末年平均一年只有大约40多万两,一百三十多年间总共产银不过6000多万两。即使说,清代发展到乾隆末年,全部产生的白银(包括海外流入和自产)只有3亿两出头,即使加上明代流入中国的白银大约4亿两和自产的白银大约4000多万两,整个中国当时一共也只有7.5亿两左右的白银存量。要是和珅一家就占有了八亿两的财富,别的不说,那多出来的5000万两的差额又是谁来补的呢?

(清代广州十三行场景,广州是清代海外白银流入的主要地区)

其次,从和珅被抄家的情况看,所谓“八亿两家产”的说法也站不住脚。和珅被嘉庆帝下狱之后,嘉庆帝曾下诏公布和珅20条大罪。这20条罪状里面,涉及到其家产情况的有:“……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串,多于大内数倍,大珠大于御用冠顶,大罪十五;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于大内,大罪十六;藏银、衣服数逾千万,大罪十七;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藏银三百余万两,大罪十八;通州、蓟州当铺资本是十余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在这些家产里面,真正的金银统计起来,黄金是32000多两,按乾隆时期金银1比15的比价,大概相当于白银50万两不到;藏银超过1000万两,加上地窖里埋的300多万两银子,估计白银总数不会超过1500万两。也就是说,和珅的家产里,真正的黄金白银估算起来最多也就是一千五六百万两的样子。至于珍珠手串、宝石之类,以清代上等珍珠、宝石的价格折算,其价值往多了算也不会超过1000万两银子。而其他家产,像和珅的当铺资本才十几万两银子。和珅府邸的不动产无法估价,但以乾嘉之际的一般价格来看,也不会高到离谱的水平。至于传闻的和珅拥有百万亩良田的说法,至少在嘉庆帝的诏书中并未提及。即使真的有百万亩之多,按乾嘉之际的平均地价,每亩大概也就在20-30两银子的水平,最多价值2000-3000万两银子。所以,和珅可以认定的家产(不包括传闻中的田产)往多了估算也就是在3000万两银子左右,如果估算少一些大概也就是2000多万两银子的水平。即使加上传闻中的百万亩良田,总计也不过5000-6000万两的水平。虽然不可谓不多,但离所谓“八亿两家产”的传闻也实在是差得太远了!

(和珅府邸即后来的恭王府,在和珅被抄家后,其府邸并未出售折现,而是给了嘉庆的弟弟僖亲王永璘)

最后,从“和珅跌倒”之后清朝的财政状况看,可以说并无什么改善。以国库的历年存银来看,嘉庆元年(1796年)尚有5600多万两,但是就在这一年,川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朝的军费开支暴增,国库存银随即开始雪崩式下滑。到嘉庆二年(1797年)就下滑到了2800万两,到嘉庆三年(1798年)又下滑到1900多万两。“和珅跌倒”的嘉庆四年(1799年),国库存银也只是回升到2200多万两,但随后又继续下滑,到嘉庆六年(1801年)下滑到了1600多万两的谷底。此后随着白莲教起义逐步平息,国库存银才开始缓慢回升。由此可见,“和珅跌倒”并没有让嘉庆“吃饱”。抄没的和珅家产对于庞大的军费开支来说,只能说是略有裨益,但根本起不到太大的作用。清朝平定白莲教前后九年时间,花费军费共计两亿两白银。如果抄了一个和珅就搞来了八亿两,嘉庆帝哪儿还会看着国库存银一路下滑而束手无策呢?


小森短视频


清朝嘉庆帝在乾隆帝死后立刻将乾隆帝宠臣和珅逮捕下狱,并查抄了和珅的家私,据说查抄出的财产折合成白银可达清政府十多年的收入。这样表面看嘉庆帝不但继承了乾隆盛世,还享受到了父亲留下的巨额遗产(和珅家产),这样雄厚的财力,似乎如果他稍加努力功绩完全可以盖过康雍乾三帝。但实际乾隆留下的乾隆盛世却只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而嘉靖皇帝的登基以后的任务就是来为乾隆收拾残局,抄没和珅所得的白银也只是如同流水一般补了窟窿。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又做了三年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政最长的皇帝,可惜虽然他在位时间长,但他的盛世却没有因他寿命而延长,反而因为乾隆帝的好大喜功使得所谓的乾隆盛世在他在位的中后期就已经名存实亡。这时历代王朝所遇的难题全部接踵而来,吏治腐败、土地兼并、天灾人祸、农民起义等问题全都在这时达到高峰,并且还有悄然崛起的海外强敌正在虎视眈眈。

就在乾隆帝传位给嘉庆帝的同一年,清朝中期最大的起义白莲教起义爆发,当时义军遍布四川、陕西、湖北、河南等省份,一直从嘉庆元年持续到嘉庆九年才被镇压,只此一场起义就已经将嘉庆帝的国库掏空,而接下来的天理教起义更是一度联合太监攻入了皇宫,被称为汉、唐、宋、明未遇之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农民起义不仅耗尽了嘉庆帝国库,并且使得清朝国势江河日下,虽然嘉庆帝在位时期努力想要改变清朝衰败的危局,但终究因为他的资质平庸没有阻止住清朝的衰落。

总结:和珅的家产看似丰厚,但其实我们仔细想来,这些都是用吏治腐败、民生凋敝的代价换来的,正是因为和珅的贪污带坏了官场使得吏治腐败,正是因为他不计民生中饱私囊使得民生凋敝,而这些钱也最终为和珅的错买了单,甚至还远远不够。


小伤聊史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提到和珅,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是清代的一个大贪官,而且还是一个很会拍乾隆帝马屁的大贪官。 人们都知道,在乾隆帝死后,对和珅深恶痛绝的嘉庆帝,在第一时间就处理了这个国家的大蛀虫。

但是,嘉庆帝究竟从和珅的家中,查抄出多少财物,却很少有人知道。 据《清史稿·和珅传》记载,嘉庆四年正月,乾隆帝驾崩之后,在权力上获得自由的嘉庆帝,在乾隆帝大丧期间就查办了和珅——嘉庆帝一边命人把和珅关押在大牢之中,一边让人去搜索和珅的各种犯罪证据。

嘉庆帝下了死命令,办案人员自然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最终,经过王公大臣们的举报,以及相关人员查证,嘉庆帝共定了和珅二十条大罪。 而这二十条大罪之中,有五条都是与和珅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有关的。 其中,部分钱财的藏匿之处,也是让办案人员和后世看客们大开了眼界。

第十五条大罪中,指出和珅家中“所藏珍珠手串二百余,多於大内数倍,大珠大於御用冠顶”。

意思就是说,和珅藏匿在家中的珍珠手串,多达二百多串,比皇宫大内之中还要多出数倍。更让人大开眼界的是,和珅所藏匿的这些珍珠,很多个头比皇帝龙冠上的珍珠还要大。 而珍珠手串,由于价值非常昂贵,一般人拥有一串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和珅能够拥有比皇宫多出数倍的数量,足见他腐败程度之高。 比皇家的多、比皇家的大,和珅此举着实是犯了皇家忌讳。

第十六条大罪中,指出了和珅另一处犯了皇家忌讳的行为,那就是——“宝石顶非所应用,乃有数十,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胜於大内”。 意思是说,按照和珅的爵位和官阶,还没有享受“宝石顶(也就是用宝石制成的帽顶子)”的待遇,但和珅的家中竟然拥有数十个这样的“宝石顶”。 更加出乎人们料想的是,和珅的家中,居然还有不计其数的整块大宝石,而且比皇宫大内所拥有的都要多。

的确,这又是和珅的一大罪责。

这两条罪责,只是点明了和珅家中藏有珍珠和宝石的大致数额,并没有指出他所拥有钱财的数额。

而在接下来的第十七条罪责中,嘉庆帝则直接点明了和珅家中所藏银子的数额——“藏银数逾千万”。 意思就是说,和珅家中的现银就有上千万两之多。

别着急,这还只是查抄和珅巨额钱财的一个开端。 接下来,办案人员再次开了眼界——因为,他们在和珅家中的墙壁中,发现了面积巨大的夹层。而在这些墙壁的夹层中,办案人员共发现被和珅藏匿的黄金共二万六千余两(夹墙藏金二万六千余两)。

要知道,黄金的价值,要远远高于白银。 除此之外,办案人员还在和珅家存放钱财的仓库中,查抄了黄金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 为了防止和珅家中有其他藏匿钱财的隐秘地方,办案人员对和珅的整个府邸进行了仔细的搜查。

最终,他们又在一处非常隐秘的地窖中,发现了和珅所藏匿的白银三百多万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 由此可见,和珅为了藏匿自己的这些灰色收入,也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动用了一番脑筋,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而这些,则全部记在了和珅的第十八条罪责中。

除了大量的金银珠宝外,和珅在京城和附近城镇还拥有几十处当铺和钱庄。而这些当铺和钱庄,总价值又有十多万两白银。 身为朝廷高官,和珅还私自经商,和百姓争夺利益,这就是他的第十九条罪责(通州、蓟州当铺、钱店资本十余万,与民争利,大罪十九)。


对于和珅的第二十条大罪,嘉庆帝调转了矛头,揭发了一个鲜为人知的惊天秘闻——那就是身为和珅家奴的刘全,竟然拥有价值二十多万两白银的庞大家产(家奴刘全家产至二十余万)。 当然,这些数额巨大的家财,绝对也都是刘全的灰色收入。

而这,又都离不开和珅的纵容和包庇——乾隆五十一年,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家奴刘全住房比很多官员的府邸还要奢华,结果被和珅设法忽悠过去。 和珅没有管教好自己的手下,放任他们胡作非为,自然也是他的罪责之一。

当然,这还没有算上和珅家中数量巨大的名贵字画和古玩。 如果这些再算入其中,那绝对又是一笔巨额的财产。 “和珅跌到,嘉庆吃饱”,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出了和珅通过贪腐所获得的钱财数量之大,是历史上前所未见的。


广慷Talk


和珅究竟有多少钱这个问题,没有确切的答案,也确实有说抄家被抄了8亿两的说法,但不管怎么说,和珅是真的有钱!那么嘉庆获得这笔钱后,用在哪里呢?

主要用于镇压白莲教起义这件事上。

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元年,一直持续到了嘉庆9年才算真正平定!这可苦了嘉庆皇帝。战争一直都是花钱巨大的项目,

在镇压白莲教时,清政府出动16省数十万的军队,导致十几名提督,总兵等殒命。前后投资超过两亿两白银,相当于国库5年的收入,而且这个资金是远远不止的,善后工作又需要大量的金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国库并没有多少钱了,在乾隆时期挥霍的差不多了。而把和珅杀了,大大的增加了国库收入,而且还有剩余。

制服的腐朽!和珅只是清朝所有大贪官的一个缩影,贪污腐败无处不在,各级官员中饱私囊,别说8亿两,80亿也是不够的。


白史简读


嘉庆一年就花完了,他在位时,社会矛盾比较尖锐,起义爆发,后来又爆发了白莲教大起义,当时为了抗击起义,花钱无数,损失惨重。很快就花光了从和珅手里夺取的财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