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不承认,你说的“我都是为你好”,背后都是“控制欲”在作祟

10位家长里,就会有8位家长喜欢唠叨孩子,几乎所有的父母在“啰嗦”这件事上都具有天赋,似乎不用学习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如何唠叨孩子,“教育”孩子。

殊不知,在家长们的唠叨行为里,并不全是所谓的“引导”和“教育”,家长的控制欲有多强,你可能不知道。

别不承认,你说的“我都是为你好”,背后都是“控制欲”在作祟

在电影《囧妈》里,被“保护”着长大的徐伊万,重现了生活中控制欲极强的家长和极度渴望自由的孩子,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徐伊万和母亲的关系并不融洽,尽管在徐母看来,她把人生最美好、珍贵的一切都给了儿子。

一趟火车旅程让两个人打开了心扉,徐母脱下了自己的假发,告诉儿子其实自己已经不像当年那样风华正茂了,岁月的痕迹在她的身上留下了无数的伤疤,这伤疤也包括与自己渐行渐远的儿子。

同时,徐伊万也告诉母亲,那些所谓的“前程”、“未来”其实都是母亲所要的,所想的,她从来没有问过自己是否真的喜欢,真的接受。

许多家庭就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家长一味的给孩子安排,但是从来没有征询过孩子的意见与想法,一句“我都是为了你好”不可以代表一切,这是控制欲在作祟,有多少父母意识到了?

别不承认,你说的“我都是为你好”,背后都是“控制欲”在作祟

一、中国式父母的通病:控制欲过强

孩子要学音乐,家长觉得不可以,这是不务正业,没有前途的事情,有钱人家才能做艺人,当明星,普通人家的孩子只有踏踏实实学习才好。往往我们独断的行为里,都埋藏了很多对孩子的不理解,对其爱好的偏见。

日前,一篇名为《北大留美学生万字数落父母,12年不归拉黑父母6年》的文章吸人眼球,这是高材生王猛对其父母写下的“断绝书”,一向听话的他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开心过父母对自己做出的安排,而文章中也说明了他和家人紧张的关系:在很多年前他就不回家,随后也断绝了和父母的联系。

看,家长控制欲下的孩子心理负累中,亲子间的关系也并不融洽,这是非常不明智的选择。

别不承认,你说的“我都是为你好”,背后都是“控制欲”在作祟

二、父母控制欲过强,孩子往往不幸福

1、 亲子关系紧张,孩子对家长的排斥心理强

《小欢喜》里,当乔英子巍巍颤颤的站在海边,对着她的妈妈说话时,她问妈妈,知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报考那么远的学校,从前妈妈问的时候她没有说,可是这次她很坚定的说:因为我想要离你远一点儿,越远越好,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父母控制欲过强,很容易引起孩子的排斥心理,不仅无法像我们想的一样,教育孩子,反而会影响到亲子关系,离间你和孩子。

2、 孩子内心压力大

家长总顶着“为你好”的理由来要求孩子,强迫孩子,殊不知在这些要求里,孩子同样也忍受着煎熬。

他知道自己要上进,知道自己要努力,可是被推着不得不完成使命,没有自由的生活,很容易压垮一个人的信心、耐心与毅力,孩子内心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

别不承认,你说的“我都是为你好”,背后都是“控制欲”在作祟

三、孩子成长的自由,家长如何给予?

1、 了解孩子的想法并给予重视

孩子成长的自由,需要家长们主动的了解孩子的想法,并且对该想法给予充分的尊重。

换句话说,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例如孩子个人的兴趣爱好问题,这是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的基础。

想想看,是不是几乎所有的家庭里,都会因为孩子的爱好而发生矛盾?

喜欢天文学的乔英子几乎是被妈妈逼得跳海的,因为她心仪的学校并不是妈妈认可的,而妈妈拒绝听从英子的想法。

无独有偶,季杨杨喜欢赛车,毫无疑问,家长们都觉得这没有出息,不务正业,所以他们一家的争吵也经常发生。

孩子自由的生活,健康的成长,需要父母们对孩子多一些了解,对其想法、爱好的多一些尊重,有的时候误会不是孩子提供的,反而是家长们制造的,你知道吗?

别不承认,你说的“我都是为你好”,背后都是“控制欲”在作祟

2、 设置原则和底线

框架和规矩的设立既是为了束缚孩子,也是为了提醒家长们,该在什么情况下允许孩子,放任他自己干,又是要在什么情况下及时出面,制止孩子,以防更不好的情况发生。

因为在生活里我们也会纠结,会矛盾,到底怎么样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和引导,过了怕生活孩子,没有做到位又怕孩子犯糊涂,自己不够尽责,影响孩子的一生。

这个时候规则的建立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是家长的定心丸,也是孩子手中那根有限度但是依然自由的风筝线。

3、 寓教于乐,劳逸结合

一味的学习无论是习惯多么好的孩子都会受不了,只有学习没有其他生活的孩子,同样无法成为我们心中优秀的人。很多情况下孩子的错误都是我们设想出来的,例如孩子今天没有完成写一套试卷的任务,家长们就会恐慌,要是孩子因此而退步了怎么办?

成人竞争压力大,一刻都不能松懈,但是孩子不一样,他们的生活除了让他变得优秀的那些学习以外,还存在着各种可能性,只有寓教于乐,劳逸结合,才能培养对学习充满热情、兴趣孩子。

别不承认,你说的“我都是为你好”,背后都是“控制欲”在作祟

所以,家长们不要把学习当做孩子的所有,这是不对的。

李玫瑾教授在幼儿成长的问题中表示,孩子成长过程的心理阳光比智力更重要,所以我宁可让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我一定让他活得快快乐乐,但是现在很多家长在逼孩子,这种教育导致我们的孩子到后来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孩子成长的自由,需要家长们关注其中的心理健康、快乐、兴趣等元素的存在。

所以说家长别不承认,你说的“我都是为你好”,背后都是“控制欲”在作祟,别再用自己的标准去伤害孩子了,有自由的成长环境才能培养最好的孩子。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里是小微爸爸课堂,在这里你能发现最实用、最有意义的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