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记:感受春天


手记:感受春天


感受春天

今天下午,我和几个朋友去郫都区去办事,趁机感受了一下春天。

办事地点在一条清凌凌的河旁,从岷江一路奔流而来的河水,清澈透亮。河道两旁,绿树成阴,野草繁茂。虽然没有太阳,一片片金黄的油菜花却已明媚了整个天空。聆听着潺潺水声,我几乎忘了要办的事。

如果不是走出书斋,来到这充满生机的地方,我还没感觉到春天已然降临。


手记:感受春天


在河边漫步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春天来了,水变暖,柳抽丝,枝爆芽,花绽蕾,它们比人先感知到四季变化。我不禁感慨:人的感受力还不如一截枯枝。

我曾经以为要写好文章,首要的是多读书多练写。因此,我就大量接受书本知识。后来,我发现自己写的东西虽然越来越多,却越来越干瘪、做作。在看稿时,也发现有些诗人的作品越来越缺乏灵气和生机,好像是逼出来的。我觉得,这是我们忽略了接受大自然信息的缘故。社会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有条件蜗居,不出门都知天下事,也使我们接受大自然信息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弱化。


手记:感受春天

身体再累,美美地睡一觉就会恢复。但感受力一旦钝化,就很难复原。对一个诗人而言,无异于创作生命的终结。感受力的钝化,会使这个世界显得单调,也会使散文诗显得僵冷。我觉得,作为丧失了感受力的写作者不应急于写作,而应该想法如何恢复感受力,能像大地一样生动地感受到春天的勃勃生机。

每次编稿,读着大量中规中矩却毫无新意的作品,总不免陷入迷茫,仿佛独自在沙漠中前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我们从来不拒绝欣赏花的盛开,在于花是大自然最生机盎然的一部分,是鲜活的。文字一旦失去了新鲜活力,就连枯枝败叶都不如。枯枝败叶还有一种凋零的沧桑美,陈旧重复的文字却不过是一堆毫无生气的尸骸。作为编者,我更愿意读到那些充满自然气息、让人怦然心动的作品。


手记:感受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