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跌倒”之后,嘉庆为什么一年就花光了从和珅那抄来的钱?

历史思想家


都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其实不然,嘉庆并吃不饱

和珅被没收的家产总计有没有8亿白银这个先不说,就算是这个数字,但也应该是包括房产、田地、玉器、字画等在一起的。

嘉庆皇帝继位时的清朝国库基本上被他的老爹乾隆皇帝掏空了。

而且在乾隆时间也发生了多次战争:平定大小金川叛乱、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台湾战争、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平定西藏、镇压苗疆。

嘉庆在位期间清朝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规模比较大的有:白莲教起义、天地会运动、天理教起义,尤其是白莲教起义历时九年,涉及到省份有四川、陕西、河南、湖北,除此外还有多次规模较小的起义。

当时的清军不是在镇压起义就是在镇压起义的路上,这些都要花费银子的。

第一,和珅的家底大部分根本就没全入国库。以清朝官场作风,但凡抄家,钦差们总会在朝廷和皇帝默许的潜规则下,先中饱私囊。

第二,嘉庆皇帝把和珅的土地田产分了出去。土地田产这东西没法换取直接的钱财,与其派专人负责打理,不如赐给别的皇亲国戚什么的。

第三,嘉庆年间,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出现蝗灾、鼠疫、瘟疫、洪灾等等。其实盛世太平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只不过盛世时朝廷与地方政府很快能摆定这些。

第四,嘉庆的老爸乾隆就已经掏空了嘉庆的爷爷雍正留下的家底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乾隆皇帝七下江南住在哪里大家也知道,正是千古著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乾隆来一次,曹府都要大出血一次。。


我很好笑


“和珅跌倒”不假,嘉庆皇帝却并没有“吃饱”,不仅没吃饱,连塞牙缝都紧张。

和珅被抄家时只有现金400万两白银,所谓的巨额家资更多的是房产、地产、珠宝、字画等等,短时间内很难变现,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这几百万两白银很快就被耗光了。

嘉庆皇帝一辈子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替自己的皇阿玛乾隆背锅,其在位期间的横征暴敛和昏聩不作为的恶果终于在嘉庆朝集中爆发。

早在乾隆六十年,东南地区便爆发了蔡牵起义,纵横闽浙十余年,到嘉庆朝仍然未能完全平息;嘉庆初年,白莲教又起义,横跨六省,百余州府被义军攻破,嘉庆皇帝为平息叛乱,付出了高达2亿两白银的巨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嘉庆七年,广东天地会又起义了。

嘉庆八年,嘉庆皇帝本人在顺贞门遭遇百姓陈德行刺,理由是不满清王朝的暴政。其实嘉庆皇帝挺委屈的,老爹吃喝玩乐一辈子,黑锅却让他这个儿子背,早几年去杀乾隆皇帝不好吗?

嘉庆十八年,天理教起义,这回更玄乎,教众居然拉了太监刘金恒做内应,小部队闯入紫禁城,准备刺杀嘉庆皇帝,与禁卫军展开了搏斗,至今的紫禁城隆宗门的匾额上还有乱党的一支剪头呢!

虽然这次斩首行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嘉庆皇帝的心情可想而知,这也太不拿他这个皇帝当回事儿了!

这次风波还让紫禁城的古树都遭了殃,嘉庆皇帝害怕树大有刺客藏身,砍掉了紫禁城所有的树。

总之,嘉庆朝充斥着叛乱与平乱,翻来覆去都要用钱,和珅的那点儿银子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别说吃饱了,塞牙缝都紧张。

不过明离子也要为这位存在感不是太强的皇帝说句公道话,他的能力虽比不上爷爷雍正皇帝,但比他爹要强太多了,在收拾烂摊子的过程中,嘉庆皇帝轻徭役,减赋税,让清朝有了几年休养生息的好日子,不然还按照乾隆皇帝那样子折腾,估计撑不了多久,大清政权就得让自己把自己玩死。


明离子


钱多钱少,都有它的花法,但甭管怎么花,都会得到一个道理,就是——钱是不禁花的。

清朝这个王朝,要说最有名的贪官,那就是和珅了,乾隆帝的宠臣,也就被宠这一代,到了嘉庆帝的时候,和珅被嘉庆帝收拾的干干净净,人没了,家产也被嘉庆帝抄了个干净。

“和珅跌倒,嘉庆吃饱”这句话广为流传,解释出来就是和珅的财富被嘉庆帝收了之后,那简直就是一大笔意外之财啊,说吃饱都是轻的,应该说是“吃撑”。

嘉庆年间,在嘉庆帝下令处理掉和珅之后,从和珅那抄家抄了多少呢,据说是“八亿两”,比当时的国家一年税收都多,这就看出和珅的财富是多么的厚实,当然,这八亿两,自然不可能都是真金白银,和珅家也放不了这么多,除了直接能花的钱之外,还有和珅的家产、古玩啥的。


而嘉庆帝得到了这么一大笔钱,也没花多长时间就见底儿了,这是啥原因呢?

还是那句话,不管钱多钱少都有它的花法,你要用这笔钱天天买馒头吃,那花一辈子也花不完,可对于嘉庆帝来说,钱花的地方多了去了,自身皇家开销、官员工资、军队军饷……,再加上其他的,比如官员贪污,镇压起义什么的,都是大开销。


这么一来,钱对于嘉庆帝来说,就是不经花呀,抄和珅家来的钱,还没捂热乎呢,就跟水一样流走了,他还一点儿办法没有。


說与山鬼聽


嘉庆上位后最严重的问题,就是民间起义不断。嘉庆之前大清国还算稳定,但是到了嘉庆一朝,反清运动似乎瞬间到了高潮期。仅仅是白莲教起义,就让清廷头痛不已。从嘉庆元年到嘉庆九年,白莲教起义军攻占州县达204个,朝廷调动数十万大军镇压,仅军费花销就超过两亿两,再算上战后安置,花钱如流水。此外还有天理教起义、东南沿海一带起义等等,光打仗就打了十多年,财政支出可想而知。

嘉庆帝与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虽然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但他为了维护政权稳定对统治阶级的肃贪力度有限,以致于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倒更加严重。

嘉庆年间数次爆发饥荒,云南地区、直隶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地灾民无数,朝廷只得出钱赈灾,一帮贪官拿钱去赈灾,自上到下全都铆足了劲捞油水,嘉庆就是有金山银山也被搬空了。最后是大清财源枯竭,嘉庆重农抑商,盐政废弛,再加上闭关锁国,严重影响清朝贸易,偌大的大清国坐吃山空,和珅那些钱又能撑多久?杯水车薪罢了!




帆断刈


和珅算是历史上所有贪官里比较出名,排名比较靠前的!据说他被嘉庆帝抄家的财产有八亿两白银!他的财产相当于朝廷十几年的收入!坊间笑谈“和珅跌倒,嘉庆吃饱”!

再来说说为啥嘉庆帝如此败家,其实当时乾隆选择继承人的是时候就已经没有选择性了!是不得已才选的嘉庆!这个人属实没啥能力,而且乾隆还早早退位来教导他!可是没用!另一个方面,大清在乾隆后期就已经腐败的不像话了,留给嘉庆的也是一个烂摊子!吏治腐败,叛乱四起!加上嘉庆没能力,早早败光家产也就不足为奇了!




历史人文百科


没这么夸张,如果嘉庆真的一年之内花光8亿两白银,那大清就可以直接亡了

乾隆留下来的烂账

乾隆晚年倦政,好大喜功,他也非常喜欢讲排场,曾经6次下江南。其实,每次下江南,都是花费不菲,这也就造成了地方上财政的巨大亏空。

充实了嘉庆的小金库

我们知道,清朝的皇帝是有个小金库的。这个金库的作用,除了供皇室使用外,在关键时刻,还可以调节国库不足。但同理,当国库银子充足的时候,皇帝以及管理皇帝小金库的手下,是想着从国库里拨一些过去的。

民生建设用了一部分

清朝时期,黄河水患还是没能彻底解决。朝廷为了防治黄河水患,每年都要征召沿岸的徭役。老百姓既要拿钱,又要出力,自然是怨声载道。

这次修建堤坝全由国库出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前后花了大约4000多万两银子,这也是嘉庆在位期间最大的贡献。

镇压起义的军费

嘉庆是一个比较悲催的皇帝,乾隆不仅留给他一副烂摊子,到了乾隆晚期,各种农民起义更是层出不穷。嘉庆在位期间,不是在平定叛乱,便是在平定叛乱的路上。甚至最严重的一次,都被天理教的叛军攻入到了皇宫之内,简直是骇人听闻了。

而且,此时官场上的风气已经很难扭转,贪污之气横行。和珅这些价值8亿两的东西,其中许多是书画、古玩,在后续的管理过程中,想必也会被人上下其手。


宠宝贝贝


嘉庆登基为帝,是乾隆帝禅让的,乾隆为太上皇。换句话说,嘉庆元年至嘉庆四年期间,清朝大权还是乾隆执掌,嘉庆最多只能扮演皇太子的角色。

乾隆后期,好大喜功、奢侈糜烂,皇太后和自己的八十大寿,整个京师巨典繁盛;吏治败坏,其中‘盐引贪污案’和‘捐监冒赈奇贪案’最为典型。

到嘉庆年间,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正式爆发:张正谟、聂杰人等在湖北一带起义;王聪儿、姚之富等在襄阳地区起义;王三槐、冷天禄等在四川达州地区起义。

虽然执政后,整顿吏治、打击贪官、改革官气,但成效甚微。除了补足乾隆时期的窟窿、军事上的耗费,还要免除受灾地区(嘉庆年间各种自然灾害不断)的赋税。

和珅的家底大部分根本就没全入国库。以清朝官场作风,但凡抄家,钦差们总会在朝廷和皇帝默许的潜规则下,先中饱私囊。

嘉庆皇帝把和珅的土地田产分了出去。土地田产这东西没法换取直接的钱财,与其派专人负责打理,不如赐给别的皇亲国戚什么的,那样也可以拉拢关系。

嘉庆年间,各种自然灾害不断,出现蝗灾、鼠疫、瘟疫、洪灾等等。其实盛世太平年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只不过盛世时朝廷与地方政府很快能摆定这些。

嘉庆的老爸乾隆就已经掏空了嘉庆的爷爷雍正留下的家底了,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乾隆皇帝七下江南住在哪里大家也知道,正是千古著作《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家,乾隆来一次,曹府都要大出血一次。。


金属风暴


嘉庆资质平庸,他不像乾隆像那样好大喜功、贪图享受,他一生节俭,在治国之道上他不如乾隆,但总的还说还算是一个好皇帝。虽说清王朝是在他手里开始走下坡路,

和珅家产之谜

和珅家里到底有多少银子,史书并没有记载,最终流传下来的有两个数字:一个就是八亿两,还有另外一个数字是两亿三千万两。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就是,不管是八亿两还是两亿三千万两都只是一个估值,金银只是一部分,肯定还有诸如房产字画奇珍异宝之类的。

嘉庆把这笔钱都用来做了什么呢?

首先用来还债。乾隆在位时贪图享受,六下江南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不仅掏空了国库,而且还欠下了很多地方债务。嘉庆上台后必须要填补这些地方债务,不然地方官员哪有钱去为民办事呢?

第二兴修水利、救助灾民。

第三用来打仗。在嘉庆初期,全国大小起义不断,反清复明更是达到了一个高潮,还有白莲教起义。谁都知道打仗最耗钱,为了镇压这些起义

由此可见,所谓的嘉庆一年花完和珅的八亿并不准确,抄和珅家所得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多。

这8亿两白银实际上是一个粗略估值的数字,这个里面包括的是它的经营珠宝以及它所储存的白银黄金,还有田地地产商铺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加起来估了个价值大概八个亿。

但是这些钱很少能够重新回馈到国家体系之中。怎么讲呢,皇帝要剪大头的拿!和珅的家产全部抄家,但是国家却有两个管钱的地方,一个是内务府,一个是户部,经常看清宫剧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两个地方,内务府是皇帝的私人金库,而户部,才是整个国家的财富集中地,也是整个国家能够使用的银库。


串场河


有一部电视剧叫《铁齿铜牙纪晓岚》,讲述的是和珅、纪晓岚、乾隆三个人的故事。当然从正史上纪晓岚与和珅根本没有发生过这些事。

和珅一上任就针对官员收了一个税叫“入城税”。只要如入城的官员或是秀才(以后有机会做官)都要收税。

这样会导致的后果可想而知,做官为了捞钱,而且真实的情况可能比电视剧更加严重

这就是嘉庆接手的帝国。一个从内到外,从上到下都已经糜烂的管理阶层。

嘉庆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君主,却无法让一颗已经枯萎烂透的大树重新获得生机。

嘉庆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杀了和珅。杀和珅不只是为了他的家产。

和珅收藏的古董、字画;购买的房屋地产才是他家产中的大部分。。

我们猜测和珅的现金有3个亿;按当时的政治情况来分析应该只有2个亿会入到国库之中。之后就是赈灾拨款,这个地方说有旱灾需要50万那个地方说有水灾需要80万。

更重要的是嘉庆虽然杀了和珅却没有将反腐进行到底,只是做了一个形式。

嘉庆继位,各地的税收基本都收不上来。盐铁是重税是国家经济的命脉。

和珅的家产虽然没有8亿两但确实是丰厚,连乾隆的几个儿子都眼红。传说嘉庆皇帝继位之前,几位皇子在一起聊天,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就说:“皇位就像天上的雨点那样掉下来,也砸不到我的头上,但是哪位哥哥当了皇帝,但愿能将和珅的宅子赏赐给我。”

嘉庆皇帝远没有他父亲的运气,雍正皇帝留给乾隆的是白花花的银子,稳定的国家以及相对清廉的官员队伍,到了嘉庆这里,钱是没有的了。


有意思的视频人


提到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他是身边的红人,同时也是中期最大的一个贪官。和珅这个人非常的精明,他懂得讨的欢心,所以他的官就越做越大,权力越大,和珅的野心也就逐渐的膨胀,和珅开始利用自己的手里的权力贪污受贿,慢慢的和珅手中就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据说和珅的家里的财产甚至还要超过清朝的国库,可见和珅贪污了多少。

乾隆皇帝退位之后,嘉庆皇帝登基,一开始乾隆还是太上皇,所以嘉庆并没有什么实权,和珅还能够保住小命,可嘉庆皇帝早就已经看不惯和珅,等到乾隆驾崩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拿和珅开刀,派人抄了和珅的家,就这样一代大贪官就凄惨的死在了监狱当中。

  嘉庆皇帝从和珅的家里抄走了八亿多的财产,空虚的国库一下子就充盈了起来,因此大家才会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皇帝从小就比较节俭,他当上皇帝之后更是倡导宫里都缩减用度,宫里的妃子想要吃肉都难。按理说嘉庆皇帝这样抠门,有了和珅的家产足够他开支,可是为何仅仅过了一年的时间和珅的家产就花光了呢?等到登基的时候,整个清政府可以说是,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还是因为贪污,康熙晚年的时候,清政府就已经贪官污吏盛行,年老的康熙也没有了年轻时的精明,在他的放任之下,清政府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后来康熙去世登基,是一个狠角色,他用铁血手腕整顿吏治,这次改变了清朝的颓势。

  雍正为乾隆奠定了好的基础,所以乾隆不用花多大的力气就创造了乾隆盛世,但是乾隆统治期间,朝中的官员又开始贪污,官吏上下相互的勾结,整个朝廷都被搬空了。嘉庆皇帝他想要将朝廷治理好,可是他的能力不够,他从自己做起,本想着带领着朝中的官员一起节俭度日,可是朝中的官员都是阳奉阴违,最后就只是苦了嘉庆一人。

  朝中的官员还是该贪就贪,甚至贪污腐败比乾隆时期还要严重,和珅贪污的钱是有很多,可是再多也顶不住官员贪污,嘉庆皇帝天天叫穷,下面的官员却是吃了满足油,中饱私囊,再多的钱都不够花,和珅的八亿两根本就不够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