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这场“春雪”即将到来 抑制梧桐飞絮工作也启动了

杭州这场“春雪”即将到来 抑制梧桐飞絮工作也启动了

江志清 摄

四月“飘雪”,说的往往是漫天的飞絮。他们时而窜进鼻孔里,时而窜进脖子里,时而又与路过的市民游客来一个肌肤上的亲密接触,让不少人头疼。

为了减少春季梧桐飞絮的发生,从4月2日开始,在杭州市园林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全市梧桐飞絮抑制控果修剪工作正式启动。

杭州这场“春雪”即将到来 抑制梧桐飞絮工作也启动了

梧桐树絮毛的源头在哪?跟着园林工人登高一看,原来飘落在地上的黄褐色、毛绒绒的絮毛,是从梧桐树上那一颗颗圆滚滚的球果里爆出来的。杭州市西湖区城管局绿化科工作人员杜亮亮表示,这些絮毛都是梧桐树的种子。

梧桐会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开花、长新叶,到3月下旬4月初的样子结出小小的幼果,只是因为它们长得实在太高了,所以能看到并注意到它们花朵和幼果的人实在不多。

到了秋天,梧桐树的球果会成熟,这时候它们还是绿褐色的,不会产生絮毛;冬天,梧桐树会落叶,可那一颗颗圆圆的球果还是会完好无损地挂在枝头过冬,远远望去,就好似一个个小铃铛,所以它才有了“悬铃木”这个名字。

等到来年春天,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那些成熟的黄褐色球果早已在身体里装好了成百上千颗种子,并做好了“炸裂”的准备,就等着一阵暖风将它们吹开,帮它们寻求合适的土壤开始生命的又一次轮回。

杭州这场“春雪”即将到来 抑制梧桐飞絮工作也启动了

正因如此,在药剂抑制梧桐飞絮工作尚未全面推广的前提下,对它们进行修剪作业,无疑是当下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对梧桐进行的修剪作业,一般有常规修剪和控果修剪两种形式。常规修剪,就是园林养护作业人员通过上树或者使用登高车作业等方式对其进行整形修剪,在保证树冠形态的基础上,重点对它的枯枝、烂头、矛盾枝、病虫枝、交叉枝、过密枝、部分结果枝进行修剪。

控果修剪,就是为控制梧桐树球果数量而开展的修剪工作。简单来说,结果枝、球果、今年部分已经结幼果的枝条都被修剪掉了,这三大源头都控制住了,它的果毛自然就会少下来。

这是减少飞絮的传统方式。2019年,园林专家们在下城区香积寺路、西湖区通普路首次开展了梧桐飞絮抑制试验。梧桐飞絮的抑制试验原理与柳絮抑制试验原理相似,也是通过树干注药的方式,从而达到抑制植株结果的效果。

这个试验,除了测试药剂在控果和抑制飞絮方面的作用,还要测试其注入树体后对植物生长是否有不好的影响,注药孔能否完全愈合,毕竟保证树木健康是一切试验的前提。

从第一次试验结果来看,经过注药的梧桐树上的球果变少了。据专家预估,试验路段的梧桐树可以减少50%左右的球果。从第一轮试验来看,试验药剂还需要在试剂用量和注药时间上进行再优化和调整,力求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不过,园林专家们表示,去年只是小试,今年这个试验还要继续,而且范围会扩大。等到试验成果出来了,药剂和注药技术成熟了,才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未来几年,杭州的梧桐飞絮也会和柳絮一样,越来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