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為人神祕,他的思想是如何影響近千年的中國古代史的?

先森雜談


鬼谷子可能是戰國時代乃至整個中國歷史上最神秘莫測的人物,可以說他的四名弟子:龐涓、孫臏、張儀、蘇秦幾乎串聯了一部戰國史,然而他本人卻一直神龍見首不見尾,甚至有人懷疑此人是否真實存在。事實上關於鬼谷子的生平正史上的確缺乏記載,我只能根據自稱是其弟子的龐涓、孫臏、張儀、蘇秦以及戰國時代其他名士的筆記儘量還原鬼谷子的形象。傳說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一說春秋戰國衛國朝歌(河南淇縣)人;一說是戰國魏國鄴地(河北臨漳)人;一說陳國鄲城(河南鄲城縣)人,僅僅只是關於他的籍貫問題就從沒人得出過確切答案。據說他在清溪鬼谷隱居,所以自稱鬼谷先生。他常入山採藥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 “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谷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蘇張(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莊、 列一派;尹文一派。他通天徹地,智慧卓絕,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佔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昇。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鬼谷子的師尊是世界辯證法創始人、世界哲學之父、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的老子。其實關於“鬼谷子”這個名號的由來還有其它說法: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家姓趙的和一家姓周的,他們是鄰居,趙家經商,周家務農,兩家相交甚厚,關係密切。後來趙家經商破產了,周家便慷慨接濟,趙家為表真誠的謝意,許諾將女兒許配給了周家。過了不久周家父母相繼去世,家境敗落,作為商人的趙家悔婚毀約。周家公子念青梅竹馬之情,氣惱加相思,竟病亡入黃泉。趙家女是知情達理的賢惠女子,聞其噩耗,趕到周家公子墳前悲號不止,因哀痛過度,竟哭昏過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公子要求她把墳前的一株稻穀帶回家去。趙家女甦醒後見身邊確有稻穀一株,她真的帶回去,淘米吃了,以後趙家女懷孕,生下一個男孩,健康成長,成了一個聰明的男子漢,這就是鬼谷子。因鬼生谷,因谷生子,趙家女給自己的孩子取名為鬼谷子。這是很有深意的關於鬼谷子出生的傳說,表達了真情而知理的女子的殷切希望。事實上除了較為著名的龐涓、孫臏、張儀、蘇秦之外,商鞅、李斯、呂不韋、白起、李牧、王翦、徐福、毛遂、范蠡、甘茂、樂毅、魏昂、茅蒙、要離、范雎、猗頓、田穰苴、蔡澤、鄒忌、酈食其、司馬錯、蒯通、黃石、公孫衍、魏僚、曹劌、荀躒、魏章、西門豹、魏成、王齕、文種、田駢、白圭、計然、呂耕、任座、李冰、趙奢、田單、李悝、匡章、陳軫、許行、石申、甘德、劇辛、鄒衍、郭縱等500多位精英據稱都和鬼谷子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弟子進山之前都是無名小卒,出山後有的出將入相輔佐國君變法改革或馳騁疆場,有的著書立說終成一代大師,有的保境安民為民眾所景仰,有的經商列國富甲天下,有的鑽研科技造福後世,有的興修水利發展農業使百姓無衣食之憂。國漫《秦時明月》聲稱鬼谷子門下還有蓋聶這樣的武林俠客,倘若屬實,我們不禁要驚歎鬼谷子究竟是何方神聖?竟會同時精通經濟、軍事、外交、武術、農業、科技、哲學......他簡直是開創了戰國時代的綜合性大學。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比孔老夫子都牛——孔夫子門下雖有三千弟子,但出類拔萃的精英人物只有孔門七十二賢;鬼谷子門下竟有五百精英。在這些精英弟子中以兵家與縱橫家者成就最為顯著且最為人所熟知——兵家的代表人物:白起戰無不克,王翦橫掃六國。關於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一人之言,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勝過百萬雄師!”蘇秦和張儀,太史公司馬遷就曾在其《史記》中鄭重寫道:“此二人真乃傾危之士也!”一笑則而天下興,一怒使諸侯懼。鬼谷門人遍佈各地、風雲一時,個個都建立了不朽之功業:龐涓遇羊而榮,孫臏逢戰不輸,蘇秦佩六國相印,張儀兩次做秦國宰相;還有商鞅李斯,一個為孝公改革變法,一個助始皇一統山河!至於後來東渡日本的徐福,據傳則成了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神武天皇。如今日本民間遍立廟堂在朝拜,很多日本人甚至公開聲稱自己就是徐福後代,並留有家傳徐氏族譜可供閱覽。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日本著名企業家大橋武夫,德國著名歷史學家斯賓格勒等世界精英名流都曾仔細深入研讀鬼谷子的智慧,給予鬼谷先生崇高讚譽。在臺灣,鬼谷子的影響也非常之大。上世紀五十年代學者陳英略就出版了《鬼谷子的心理作戰方法與理論》一書,引起廣泛注意,被馬上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當時美國駐臺灣軍事顧問團團長蔡斯親自為此書作序。在國內軍事理論界、史學界、經濟學者、外交界等對鬼谷子的研究方興未艾,鬼谷子的學術思想被廣泛運用於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1994年和2001年,兩次召開的全國性的鬼谷子學術思想研討會,引起了海內外學者的強烈反響。近幾年中發表於各種報刊的鬼谷子研究文章達數千篇,新出版的研究專著一百多種。研究的範圍越來越廣,層次越來越深。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牛人卻完全是因為弟子們出名而連帶一塊兒出名,他本人終生未曾走出鬼谷,也幾乎沒在正史上留下任何記載。而且他的弟子們跨越整個戰國時代,以此推算鬼谷子的年紀未免過大。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在國漫《秦時明月》中已經給出了一個合理的解釋:鬼谷子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而是鬼谷門派歷代掌門人的通稱——一代鬼谷先生故去,則會有下一代鬼谷先生接替。也許傳說中的王禪老祖只是鬼谷派的開山鼻祖,也許後來還有其他鬼谷先生。也有人認為:可能早期的龐涓、孫臏的確是鬼谷弟子,由於他們的名號實在太過響亮,於是後面就不斷把出類拔萃的精英人士附會到鬼谷門下。至於鬼谷子為什麼如此博學多才倒是有一個傳說一直傳承至今:相傳鬼谷子的師傅昇仙而去時曾留下一卷竹簡,簡上書“天書”二字。打開看時,從頭至尾竟無一字,鬼谷子一時心中納悶。與師父相依為命九年時光,感情日篤,今天師父突然離去,一時覺得無著無落,心中空空蕩蕩的,無心茶飯,鑽進自己的洞室倒頭便睡。可又如何睡得著,輾轉反側,老是想著那捲無字天書竹簡,直折騰到黑,那竹簡仍在眼前鋪開卷起,捲起鋪開,百思不得其解。索性爬將起來,點著松明火把,藉著燈光一看,嚇得他跳了起來,竹簡上竟閃出道道金光,一行行蝌蚪文閃閃發光,鬼谷子嘆道:“莫非這就是世傳‘金書’”。於是他一時興致倍增,一口氣讀將下去,從頭至尾背之成誦。原來上面錄著一部縱橫家書,盡講些捭闔、反應、內楗、抵峨、飛鉗之術。共十三篇。第一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先抑制一下對方的勢頭,誘使對手反駁,以試探對方實力。有時也可以信口開河,以讓對方放鬆警惕,傾吐衷腸;有時專聽對方陳說,以考察其誠意。要反駁別人就要抓牢證據,要不讓人抓到證據,就要滴水不漏。對付對手有時要開放,有時要封鎖,能把放開與封鎖靈活運用就可以滔滔不絕,變化多端。只有這樣才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第二篇大意是說:與人辯論,要運用反覆的手法。反過去可以知其過去,復回來可知其現今。如果反反覆覆地試探,沒有摸不到的底細。有時可以運用反辭來試探對手,要想聽到聲音就先沉默,要想張開,就先關閉;要想升高,就先下降;要想奪取,就先給予。第三篇大意是說:要掌握進退的訣竅,這訣竅就是抓住君主的愛好,只要抓住了就可以隨心所欲,獨往獨來。如能順著君主的情緒去引導或提出建議,就能隨機應變,說服君主。第四篇大意說:凡事都不是鐵板一塊,都是有裂痕的。在辯論中要能利用別人的裂痕,同時,還要防止自己一方的裂痕。秋毫一樣的裂痕,可以發展為泰山那樣大。所以當裂痕小時要補住,大點時要切斷裂縫,當大到不可收拾時就乾脆將其打破,裂痕也就消滅了。第五篇大意說:與人雄辯要設法鉤出對方的意圖,用飛揚之法套出對方的真話,再用鉗子鉗住,使其不得縮回,只好被牽著走。這樣就可縱可橫,可南可北,可東可西,可反可復。第六篇大意說:主教練要修身,單獨修道、修行。第七篇大意說:要遊說天下人君,必須會揣測諸侯真情,當人極度興奮時,就無法隱瞞真情,當人極度恐懼時也無法隱瞞真情。在這時才能有效地遊說和說服人。周瑜把孫權的妹妹都給搭進去,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全部都是母親)第八篇大意說:善於摩意的人就象釣魚一樣不動聲色,讓魚自動上鉤,“摩”的目的就是刺激對方,讓他不由自主地上你的鉤。把事情辦成功,使人不知不覺。第九篇大意說:要遊說入主,就要量天下之權,要比較各諸侯國的地形、謀略、財貨、賓客、天時、安危,然後才能去遊說。第十篇大意說:要做大事,就要有一個嚮導,就像指南針一樣,遊說的嚮導是謀略,要先策劃好,再按著策劃的目的去遊說。第十一篇大意說:遊說要先解疑,解疑的好辦法是讓對方道出實情。第十二篇大意說:耳朵要善於聽,眼睛要善於看,用天下之耳聽,則無不聞;以天下之目看,則無不明;以天下之心慮,則無不知,只有對事情瞭如指掌,才能言無不驗,言無不聽。第十三篇大意是:遊說要靠巧辭,要對什麼人說什麼話,說什麼話就要採用什麼辦法和說辭。不要簡單直言,要研究講話的對象,講究講話的技巧。讀完這十三篇,鬼谷子不禁拍案叫絕,平素與真人辯論從未有主動之時,原來真人有如此金書,不知者怎可與之爭強。不禁想起與師父一起生活研習的時光,一股股暖流,一陣陣的心酸,不時又加幾分孤寂。於是,息了明火,鑽進被窩睡去。夜間少不得夢見金書在手遊說天下。第二天醒來覺得十分困頓,但還是放心不下金書,又打開想細細推敲,不料書中又一字皆無。鬼谷子從頭翻至書尾還是一字不見,更覺此書乃師父至寶,要十分珍重,走進內洞將其攤在臥榻之上。然後走出洞門照師父所囑練功,作法,一日三餐雖不香甜,倒也好打發日子。不覺日落偏西,黑夜又至,鬼谷子走入內洞上榻休息,只見金書閃著金光,字跡依稀可見,鬼谷子越覺奇了,原來月光從天窗射進來照在金書上,至此鬼谷子發現這金書原屬陰性,見日則不顯,在月光,燈光下才顯其縷縷金文,真乃曠世奇書。鬼谷子走出內洞,到石桌邊,掌上燭明火把,又讀將起來,卻意外發現:怎麼換了文章,昨天讀的本是縱橫之言,如今怎麼成了兵法?於是把竹簡細細翻一遍,還是兵法,並無縱橫之術。這書更加奇了。於是一口氣讀將下去,仍然是十三篇。第一篇大意說:縱橫捭闔乃萬物之先,是方略、圓略、出入的門戶。治世安民,一統天下,兵非良策。擁力而避戰,交言而弭兵,不戰而屈人,以戰而止戰才為上策。第二篇大意是說:兵機大事在知己知彼,要有致勝之謀,必須審其情,定其基。掌握敵隋要快、要全,暴露給敵人的要少、要慢,陰謀與陽謀,陽謀與陰謀,方略與圓略,圓略與方略,要交替運用,不可固守一端。兵無定策,策無定形,使人無可乘之機,這就是“鬼才”。第三篇大意說:君臣上下之事,有親有疏,有遠有近,君臣之間遠遠聽到聲音就思念,那是因為計謀相同,等待他來決策大事。在這種情況下君主要重用,將帥就要出仕,建功立業。如果在君主近前不被任用,那是計謀不合,在這個時候卸甲歸田才是上策。第四篇大意說:分合合,這是自然。破身之仇、殺身之仇,資源分配問題,被人挑唆。第五篇大意說:凡要決定遠近征伐,就要權衡力量優劣。要考慮敵我雙方的財力、外交、環境、上下關係,那些有隱患的就可征服。征服的上策,是靠實力去威懾。第六篇大意說:各國之間或聯合,或對抗,要成就大業,需有全面計謀,要能攜四海包諸侯。不是聖明君子,不能通過深層的智謀,則不能統帥國家,沒有智慧的人不能主持用兵。要正確確立聯合誰,打擊誰,關鍵在於自己要有才能智慧,比較雙方長短遠近,然後才能可進、可退、可縱、可橫,把兵法運用自如。第七篇大意說:要策劃國家大事,就必須會揣測他國的想法,如果不會揣測,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也是沒用的。揣測是計謀的根本。第八篇大意說:主持練兵,使軍隊能打勝仗而士兵又沒畏懼感,使軍隊常在不動兵器、不花費錢物的情況下就能取得勝利,這才算“神明”。而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謀略,而謀略是否成功,關鍵又在於周密。第九篇大意說:善於爭霸天下的人,必須權衡天下各方的力量,要度量各國的土地人口、財富、地形、謀略、團結、外交、天時、人才、民心等國事,然後才能做出重大決策。第十篇大意說:凡兵謀都有一定規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法,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第十一篇大意說:凡是要做出決斷,都是因為有所疑惑,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通過分析來決斷的。而軍中大事,各方面頭緒十分複雜,難於決斷時,可以用占筮的方法決斷大事。第十二篇大意說:在用兵將之時要賞罰嚴明,用賞最重要的是公正。賞罰嚴明才能無往不勝。第十三篇大意說:舉事欲成乃人之常情,為此,有智慧的人不用自己的短處,而寧可用愚人的長處,不用自己笨拙的方面,而寧用愚人所擅長之處,只有這樣才不會窮困。鬼谷子的這十三篇兵法與後世所傳孫子兵法十三篇,一文一武互為表裡,相輔相成,鬼谷子所傳為文兵法,而孫武所傳為武兵法。鬼谷子主張以圓略(國策)致強兵,孫子則主張以方略(攻守)而致全勝。兩部兵法都主張不戰而屈人之兵。鬼谷子從發現了金書的奧秘以後,每夜讀一遍,則每夜可得一書。第三夜得的是致富奇書,裡面講些養殖方法,貿易原則,講“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講“世無可抵則深隱以待時”。此法由鬼谷子傳給計然、呂不韋、白圭等人。第四夜讀到的是《養性修真大法》,裡面主要講述《本經陰符七術》,講盛神靠五氣,神為之長,心為之術。五氣要靠志、思、神、德等精神因素。這四者不衰,靜和養氣才能成為真人。鬼谷子以此秘訣傳茅瀠、徐福,以後又傳陶弘景諸人。第五夜讀到推命相面術,裡面講天武經;命數、面相及人生禍福,此法亦由鬼谷子傳給茅瀠,以後又傳給司馬季主、李虛中等人。第六夜、第七夜……,鬼谷子每夜必讀一遍,每次一部新書,天上人間、治國安邦、仕途經濟、天文地理、星命術數、丹藥養生,無所不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鬼谷子視為珍寶,愛不釋手。


歡樂頌歡樂GO


韓非子說:“上古競於道德,中世逐於智謀,當今爭於力氣。”上古即夏商周三代,中世即春秋時期,而當今即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時又稱先秦,這是一個人性扭曲的時代,一個血腥的時代,一個沒有規則和秩序的時代,一個顛覆原有一切價值觀念的時代,一個前所未有的社會大動盪時代,戰爭連連,民不聊生,勝者為王,國無寧日,歲無寧日,邦無定交,土無定主。也正是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時代,誕生了先秦諸子,形成了各種學說流派百家爭鳴的局面,使中國人文思想大放光彩。《鬼谷子》一書也因此應運而生。

鬼谷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著有《鬼谷子》一書。這本書從《周易》陰陽思維的角度來探討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協調,包括如何察言觀色,揣摩心理,獲得信息,抓住機會,利用弱點,審時度勢,講求技巧,施展謀略,而這些方法論,又突出體現在一張嘴上。“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他強調“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開口說話是陽(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不說話時為陰(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鬼谷子認為“陰陽其和,終始其義”。就是說,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何事應明說,何事應暗說;對誰應曉之以理、侃侃而談,甚至聳人聽聞,大說特說,對誰應該動之以情、娓娓傾訴,甚至苦苦相求、似說非說……其結果,便是大驚大喜、大開大合,陰陽無常,變化莫測,“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做到左右逢源,得心應手,勢在必得。

鬼谷子的兩個學生蘇秦和張儀從老師那裡學習了謀略和說辭之術,於是在諸侯國之間奔走遊說,合縱連橫,風光無限。蘇秦曾一度兼任六個國家的總理(偑六國相印),張儀為秦相助秦國完成了統一大略。他們以三寸之舌退百萬雄兵,以縱橫之術解不測之危,無非就憑著一張嘴。

說話對人來講確實太重要了,外交斡旋要會說話,商業談判要會說話,人際溝通要會說話。激情的演講令人難忘,幽默的談鋒啟迪心智,精彩的語言、巧妙的思路、嚴密的邏輯、動心的聲音,說話真的是一門學問,是一門實踐的藝術。孫路弘老師有一個講座,題目是“說話就是生產力”。為我們介紹了說話的技巧和魅力。企業管理需要溝通,沒有溝通就談不上管理,溝通就要說話。有效的溝通,要從會說話開始。

鬼谷子的“鬼”在於只講謀略,不講道義。所以,歷來對《鬼谷子》毀多譽少,史學家說蘇秦、張儀不過是“流氓無賴”。孔子一生辦學,他開的四門課其中之一就是“言語”。如果說老子講真,孔子講善,莊子講美,鬼谷子就是講謀。謀是思謀和策略,是認識論和方法論。三十六計和“孫子兵法”也無非是計謀,老子、孔子、莊子也不是沒有謀,也被人罵過!說話,本來就是工具、手段,高尚善良的人可能不善良辭,懷有卑鄙目的人可能口吐蓮花,但那不是鬼谷子先生的錯。


心天來


你能想到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蘇秦、張儀、孫臏、龐涓、李牧、白起、商鞅、李斯、徐福、甘茂、呂不韋等都是親師兄弟嗎?答案是!他們的師傅就是鬼谷子。

我們只知道"知己知彼則百戰百勝"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如果再深入瞭解下去,我們會發現這個策略之法最早出自與鬼谷子。

鬼谷子名為王詡以及王禪,約公元前400年-約公元前270年,號玄微子,衛國朝歌(今河南鶴壁市淇縣)人,戰國顯赫人物,是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

歷史長河,時光如梭,為什麼數千年前的鬼谷子思想至今影響著我們,我們今天一起來重新這位神密卻又家喻戶曉的人物。我們一起再深入瞭解這個神密人物的神密之處吧!

十六字思想核心精髓:

權衡利害,趨吉避凶,

天地萬物,為我所用。

六句立足之本:

1: 窮則變,變則通。

2: 知己知彼。

3: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以蔽匿之者。

4: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以蔽匿之者。

5:同情而俱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成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想疏者,其偏害者也

6: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鬼谷子思想價值至今整個中國乃至整個世界都依舊在用,不論是戰場,商場,人際交際我們都能找到他的影子。


你的桃花庵


鬼谷子雖然被很多行業奉為“祖師爺”,但是鬼谷子推崇的思想是較為極端,頗有心計的。而孔子的儒學思想一直以“仁愛”為主要,更符合封建時期的想法,得到了更好的推崇。所以鬼谷子的影響力不及孔子。

鬼谷子身為縱橫家創造人,一直充滿著神秘的色彩,後人對他的瞭解也是寥寥可及,更有些人開始懷疑鬼谷子這個人並不是真是存在,只是人們虛幻出來的。相傳,鬼谷子有隱身、移天動地之術,曾隱居在鬼谷山暗中幫助保護其弟子。鬼谷子的學識在當時是十分淵博的,精通各家的學問,但是即便如此後來他的學說四處還是受到打擊,不被推崇。

開創儒學的孔子我們都十分熟悉,他的儒學思想直到現在仍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孔子推崇的“仁、義、禮、智、信”思想在現在的很多國家都有被引用。寬容、博愛、義氣、誠心、溫雅也是當今人們口中的良好品德。孔子的很多思想都在激勵我們積極上進、勇往直前,在很多高校也會建有孔子像、孔子博物館之類的,可見人們對孔子的認可程度有多大。

雖然因為時代背景和人們思想的不同,鬼谷子的影響力不及孔子,但是鬼谷子的成就依然不能被否認。鬼谷子和孔子都是古時期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物,無論是在封建時期還是現如今他們兩人都應受到尊敬。


胡亂看一點東西


動物都有好奇心,何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