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开山跃川

(一)起源

"茶马古道"是一个新鲜而惊艳的词汇。它是指滇川和康藏进行茶马交易的通道。

茶马古道——开山跃川

它的正式起源是在唐宋。唐宋时期,朝廷发展"茶马互市"贸易,用境内产量较为丰腴的优质茶叶去交换边疆地区肥壮骁勇的马匹。原来的茶马古道是滇藏两省交流时自发产生的,在宋朝以前,茶马互市的主阵地是西北或北方,北方高原地区的游牧民族所驯养的马匹比中原的质量好了很多倍,适合用来作为军马和皇室用马。到了宋朝,国境从原来的塞北、宁夏缩减到了河北南部。所以当时交易的市场已经没有了,在北方广阔的地区无法进行茶马贸易,于是北宋把目光投向了西南。西南指的是康藏,或藏东。那里也是极高的高原地形,太阳辐射极为丰富,加上诸多河流的上游,水源充足,低纬度更是带来了丰富的热量,所以西南的马匹不输北方(特殊的多山地形可以锻炼马匹的耐受力)。渐渐地人们的目光盯上了西南,开始有一些自觉行为来发展、扩大茶马古道。

茶马古道——开山跃川

宋朝时期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开始了大繁荣,随着经济重心难移,各大商业市镇的发展,人民都生活水平也提升了不少。宋朝的经济是属于一种小国之内的高活跃度经济。宋的疆域不大,甚至没有超过秦朝,但它的经济活跃区域几乎是全国全境的。在当时,每一个大一级行政区都有着经济强州(当时的州河府相当于现在的高于县一级的区划,府是路的治所),每一个地区都凭借着当地独特的行业促成了经济短时间快速发展。这个时候茶叶的商品化亟待提高,提高一种作物的商品化就意味着这种作物将越来越广泛地成为一种商品,越来越广泛地传播,也越来越具有价值。茶叶的商品化比各种粮食的商品化都要简单,也都产生的早。拿水稻和小麦来说,中国古代虽然有交易行为,但大多数人的家里是种粮食的,只要交够了每年税款,粮食剩下的都是自己家里食用,肯定够但也不会留下太多,就没有过多地流入市场进行交易了。

茶马古道——开山跃川

茶叶的商品化源于这种作物的生长限制。茶叶的生长条件较为严苛,需要充足的水热条件,同时又有着严格的山地丘陵地形的限制。所以并不是每一个地方都适合种茶,但确确实实是每一个地方都喜好饮茶。这样便促进了茶叶的商品化,它最为一种商品风靡全国,也迅速地传入世界各地。

(二)三条茶马古道

川藏茶马古道形成于明朝。

从唐代开始四川各地的茶叶开始自发流入西部,开始了那个地区的人饮茶的历史。

茶马古道——开山跃川

唐代开始并没有形成大规模从四川出发的路线,因为当时唐朝的疆域辽阔,入藏路线选择四川出发,比选择在青海出发要困难的很多。四川的西部是几座连绵千里,而且自奔向南延伸的大山脉。在古代生产力条件差,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情况下是很难从有大规模的人从四川跨过这些山脉向西进发的。相比之下,青海的条件极为便利,进入青海可以通过一马平川的河西走廊,虽然都是高原山地地形,但河西走廊比连绵的山脉要容易。跨过了河西走廊就可以径直入青,青藏之间的通道当时相对发达,这样可以避免了许多地形不利造成的损失。

明朝时期川藏茶马古道正式形成了。主要原因是统治者对于边疆人民的关心和特殊政策。明朝初期统治者对于边疆问题十分开明,颇有一点李世民的风范。他们对于边疆和内部的贸易持鼓励态度并且设立了一系列机构,颁布了许多措施来振兴这种贸易经济。这种现象无论对于文化还是经济都是十分有利的。

茶马古道——开山跃川

后来,川藏道极度繁荣兴盛,最终取代了青藏道,这深化了西南茶马古道的战略意义,使其更加重要和具有内涵。

滇藏道发源较早,大约在公元六世纪。滇藏的地形也是十分复杂且不利于交流的。云南西部是辽阔的横断山脉和众多大江大河的上游,不是高山险峰就是大河汤汤,令许许多多商人望而生畏。这条线路不仅仅是沟通了中国内地的交流,还将中国的文化、货物带到了西亚和喜马拉雅山南麓地区。这是意义重大的事情,它作为中国和南亚交流的通道被保留了下来。滇藏道后来和川藏道一起承担了内地各向边疆地区都持续输出工具,它更像是一种独特的富有内涵的文化,更像是一首缥缈让人难以置信的神话。

(三)茶马古道的意义

一、文化

茶马古道作为两地的常年日积月累的交流渠道,承担起了文化输入输出的神圣使命。这和各个区域之间对于外来文化的态度无关,不管地区内的人对于外来文化是什么态度,只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交流,两地的文化都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交融,受到彼此的借鉴,最终提取为两个更加精华的文化。

茶马古道——开山跃川

相对来说,川地和滇地的文化文明的程度要优于西部,商人小贩们在行商坐贾时会有意无意之间传播内地的文化,他们回来之后也会向当地的人诉说西边的风景、人情世俗,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交流之中两地完成了各自地域文化的升华。

文化的交融就促进了整个国家之内人民的团结,促进了中原王朝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的强化,从而在另一种角度——统治基础上稳固了国家内部环境,延续王朝的国祚。文化交融是一个漫长辛酸的过程,往往两地文化交流直到各方发生变化就要几十年的时间,"交融"局面形成则需要几百年的时间,而同化的尺度更是达到了千年。纵观各地文化发展,在几千年的交流中,融合不是罕见的想象但也屈指可数,能做到同化文明的是凤毛麟角。

二、经济

茶马古道、茶马互市是一项贸易措施。他首先是活跃了内部的经济,使其灵活、多样。增加了商品货物种类,丰富了内部的市场,就会使人民有一种富足感,还会是商人萌发冒险精神和行商意识。会促进一大批商人自觉地前往边疆开拓市场,在扩大了市场的同时会促进内部经济的全面发展,因为经济体越大,经济发展就会越稳定,不易受到挫伤,恢复能力也会较强。

三、历史纪念意义

茶马古道从正式形成持续了一千多年,从萌芽诞生更是持续了近两千年。它作为一个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证了中华的沧桑历史,见证了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力,塑造了一种顽强,坚韧的精神。这样一种精神构成了中华精神核心的一部分,中国的历史大都具有一种悲壮的沧桑感,从昭君出塞,到三国鼎立,无论治世还是不平安的日子里总有一些人负重前行,为了进步而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正是这样一些先行者,让我们后人领略了本不属于我们的风景,让文化得以耀眼。

茶马古道,开山跃川。

参考文献

《明史》

《宋史》

《史记》

《汉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