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縣三化螟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精心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隆林縣地處桂西北,南部部分鄉鎮屬桂西北高寒山區,氣候寒冷,一年只能種植一季水稻即中稻。水稻的灌溉大多靠雨水,隆林縣地域廣闊,各地降雨量差別很大,因此,水稻播種期前後差異也很大,栽培制度複雜、品種遲早不一,為三化螟提供豐富的食料,螟害率相當高,最高白穗率達26.8%,對隆林縣的糧食生產構成一定的威脅。因此,筆者根據多年的觀察和分析,提出今後的防治對策,供大家參考。

隆林縣三化螟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精心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1為害情況和特點

1.1為害情況

隆林縣有16個鄉鎮,水稻種植面積約0.6萬h㎡,三化螟年發生面積約0.2萬h㎡,約佔水稻種植面積1/3,每年損失糧食約450萬kg。三化螟在隆林縣主要以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為主害代,第一代發生較輕,由於沙梨鄉大多屬望天田,水稻播種較遲,秧苗尚未分櫱,組織緊密,蟻螟難以侵入為害。據調查,秧苗枯心率一般為1.8%~2.3%,高的達5.6%。第二代蟻螟孵化盛期正好與早稻破口抽穗期以及中稻本田分櫱期吻合,加上各地插秧遲早不一、禾苗分櫱期長,為三化螟提供豐富的食料,因此,第二代發生較重。

據調查,2016年各村三化螟為害平均枯心率分別為:沙梨村9.5%、扁牙村8.2%、明福村8.5%、那谷村9.6%和央臘村9.2%,最高枯心率達19.6%。第三代蟻螟孵化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也正與中稻破口抽穗期以及晚稻分櫱期相遇,非常利於蟻螟的侵入為害,第三代螟害發生更重,2016年調查各村,三化螟為害平均白穗率分別為:沙梨村6.5%、扁牙村6.0%、民福村7.5%、那谷村5.8%和央臘村7.6%,最高白穗率達26.8%。第四代主要危害晚稻,因隆林縣晚稻面積少,所以發生較輕或不發生。

隆林縣三化螟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精心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1.2為害特點

三化螟為單一食性,主要為害水稻,以幼蟲鑽入稻莖蛀食為害,苗期、分櫱期初幼蟲侵入假莖啃食心葉,心葉受害失水縱卷,稍褪綠或呈青白色,外形似蔥管,俗稱假枯心。把卷縮的心葉抽出,可見斷面整齊,多可見到幼蟲,生長點遭到破壞後,假枯心變黃死去成為枯心苗;孕穗期、抽穗期為害造成枯孕穗或白穗,受害嚴重時白穗率可達15%~26.8%,甚至顆粒無收。

2發生規律

三化螟在隆林縣一年發生3~4代,一般年份以第四代幼蟲滯育直接進入越冬,偶爾年份第四代發生很輕或者不發生。至次年春氣溫回升至16t以上時開始化蛹,羽化為成蟲。第一代螟蛾羽化盛期在4月5日—4月17日,蟻螟孵化盛期在4月16日—4月30日;第二代螟蛾羽化盛期在6月6日—6月20日,蟻螟孵化盛期在6月14日—6月30日;第三代螟蛾羽化盛期在7月20日—8月4日,蟻螟孵化盛期為7月30日—8月14日。

隆林縣三化螟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精心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3發生原因

3.1三化螟發生與氣候(溫度、雨量)有關係密切

春季氣溫回升的遲早及持續的時間與穩定情況,對當年越冬代三化螟發生遲早有直接的影響,特別是越冬代三化螟幼蟲臨近化蛹期間的降雨量影響最為顯著。凡此期間雨水多的年份,越冬幼蟲自然死亡率高,同時有利於加速春耕進度,壓縮越冬蟲源田的面積,減少當地蟲口基數。但在隆林縣一般年份越冬代三化螟羽化盛期在4月上旬至中旬,溫度對其影響不大;隆林縣有水灌溉的稻田面積較少,水稻的灌溉大多靠雨水,多數年份,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雨季尚未開始,要靠灌溉淹沒稻茬,消滅越冬幼蟲和蛹也很難實現,所以每年三化螟發生為害較重。

隆林縣三化螟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精心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3.2 三化螟發生與水稻栽培制度和水肥管理的關係

在隆林縣種植水稻灌溉大多靠雨水,而各地降雨量差異較大,造成播種遲早不一,插秧時間拉長,品種、生育期長短不一,橋樑田面積大,混栽程度高,給螟蟲提供豐富食料,有利於其發育及繁殖,因此螟害率重;加上農戶常常偏施、遲施氮肥,普遍少施或不施P、K肥,秧苗組織柔嫩,抗性差,利於蟻螟侵入為害;第二代蟻螟孵化盛期在6月中下旬,正與早稻破口抽穗期以及中稻分櫱期吻合;第三代蟻螟孵化盛期在8月上、中旬,與中稻破口抽穗期以及晚稻分櫱期相遇,蟻螟侵入率高,所以第二、第三代為害都重。

隆林縣三化螟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精心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3.3 與防控措施的關係

在隆林縣由於條件有限,各種農業防治措施未能實現,如消滅越冬蟲源,壓低蟲口基數欠佳;在三化螟發生期間農民缺乏相關的病蟲防治知識,錯過最佳的防治時期,而當田間已出現枯心或白穗時才意識到用藥防治,可此時幼蟲已到大齡階段,抗藥性強,防治效果差;加上農戶用藥不對口,造成濫施化學農藥,大量殺死害蟲天敵,使螟害呈加重趨勢。

4防治對策

防治三化螟可採用調整栽培措施、消滅蟲源,壓低蟲口基數,調節插秧期避過螟害危險期,保護利用天敵和科學合理使用農藥等綜合措施。

隆林縣三化螟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精心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5農業防治

一是處理稻樁,稻樁是三化螟越冬的唯一場所,在收穫後或秋種前耕翻土壤,將稻樁翻埋入土,可消滅部分幼蟲;

二是適當調整水稻種佈局,使易受螟害的危險生育期與蟻螟盛孵期錯開,以避免或減輕螟害。根據各地播種的早遲以中熟品種為主,生育期為140d左右,早稻應在3月上旬播種,有條件的地方中稻應在4上旬播種,因為第一代蟻螟的孵化期為4月中下旬,此時播種的秧苗尚未分櫱,可避免或減輕螟害,而第二代蟻螟的孵化期為6月中下旬,此時中稻大田的分櫱期和早稻的破口抽穗期已基本結束,第三代蟻螟的孵化期為8月上中旬,而此時中稻抽穗已基本結束,晚稻分櫱期也基本結束,因此可避免或減輕螟害;避免混栽、減少螟蟲上、下代的“橋樑田”,做到健身栽培培育壯秧;

隆林縣三化螟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精心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三是控氮、增磷、補鉀,實施配方施肥,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櫱,使用水稻生長髮育整齊一致,增強水稻抗性,可減輕螟害的發生。有條件的地方儘可能採取春耕漚田,淹沒稻茬7~10d,可淹死越冬幼蟲和蛹;消滅越冬蟲源,壓低蟲口基數;對種植綠肥的村屯,選擇無螟害或螟害輕的稻田或旱地作為綠肥留種田。

6人工防治

秧田是三化螟集中產卵的地方,當卵塊密度大時進行人工摘除,集中燒燬,減少蟲源。同時,保護利用天敵;利用三化螟有趨光的性能,有條件的地方,田間點燈誘殺大量的成蟲,將其在產卵之前殺死,可大大減輕螟害。

隆林縣三化螟發生規律和防治對策,精心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7藥劑防治

要根據隆林縣病蟲測報站發佈的病蟲情報,結合水稻生育期,確定防治時間。防治枯心,根據水稻分櫱期與蟻螟盛孵期相遇時間的長短決定防治數次,如相遇時間在10d內,應在蟻螟孵化高峰前1~2d施藥一次;相遇時間超過10d需用藥2次,第一次在蟻螟孵化始盛期施藥,隔5~7d再施第二次藥

防治白穗,在蟻螟盛孵期內,水稻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時期。應按“早破口早用藥,晚破口晚用藥”的原則,一般在破口露穗5%~10%時施藥1次。如螟蟲大發生,蟻螟孵化期長,或水稻孕穗抽穗期長,需增加防治次數,兩次施藥的間隔期為4~5d。選用內吸性強、滲透力強的藥劑,首選汙染小,防治效果好的生物農藥,如阿維菌素,蘇雲金桿菌等;另外可選用殺蟲雙、殺蟲單、毒死蜱,氯氟氰菊酯等藥劑防治。在藥劑防治的基礎上各地應大力推廣昆蟲信息素誘殺成蟲可持續治理技術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