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能听懂现代人说的话吗?

海浪之家6622


前面讲过,古人日常说话也讲白话文。那穿越回古代,我们能不能和古人无障碍交流呢?答案是不能。因为古人即使讲白话文,其白话文的发音也是古汉语发音,和我们现代汉语发音大不相同。

根据古汉语学者的研究,历史上古代汉语的发音大致经过三个时期的变化,分别是上古音、中古音和近古音。上古音指从西周到汉朝的汉语发音;中古音指从南北朝到唐朝的汉语发音;近古音指从宋朝到清朝的汉语发音。(关于古汉语的发音分期,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此处只采用这种较为广泛的说法。)

这三种发音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和现代汉语的发音更是天壤之别。比如说同样是“青青子衿”这句话,三个时期的古汉语发音分别是:

上古音(周朝、秦朝、汉朝):cen cen cilumu kelumu

中古音(南北朝、隋朝、唐朝):ceng ceng ci ginmu

近古音(宋朝、元朝、明朝、清朝初年):cing cing zi gin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蒙,有点像外语?为什么古汉语的发音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迁,他们讲的胡语与中原汉语融合,导致了汉语发音发生了重大变化。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今天的闽南语、粤语、广东客家话和江浙吴语保留了一些古汉语的发音。原因就是最初的汉语使用者,在胡人入主中原的时候,不断地向南迁,衣冠南渡,把最初的古汉语的发音带到了南方,经过千百年的世事沧桑,至今还残存着一些。比如,古汉语发音中有个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四个声调中已经没有了,但是在吴语粤语等方言里依然还有入声。今天的日语和韩语里也保留着一些古汉语发音的元素,所以南方人在学日语发音时会感到一丝亲切,学起来很顺口。

有的人会感到疑惑:古代又没有录音机,你是怎么知道古汉语发音的?其实用不着录音机,用拼音的方式就可以拼出古汉语的发音。古代没有今天的汉语拼音,却有一套类似拼音的文字注音体系,叫“反切法”。简单地说,就是用两个字为一个字注音。一般都会选择两个常用字来反切,前面的字取其声母,后面的字取其韵母和声调。比如山峰的峰,反切法注音为“房生切”,取“房”字的声母f,取“生”字的韵母enɡ和声调“一声”,反切出来就是fēnɡ了。

中国人早在两千年前就使用反切法了,今天学者通过隋朝的《切韵》等韵书可以复推出中古音系,但上古音的复推比较麻烦,还要借助亲属语言(比如藏语)的发音规律。但这些都是复推,不可能和古人完全一致。

有的朋友还疑惑:今天用普通话读唐诗还是很押韵,怎么能说中古音和今天普通话发音不一样呢?这是因为中古音的韵母和今天的韵母变化没有太大,特别是平声韵(句尾押韵字为一声或二声)的唐诗,今天读起来依然押韵。但你若读上古音时代的《诗经》,你就会发现不怎么押韵了。

古汉语发音是个很有趣的问题,但要记住:如果想穿越回古代干大事,一定要选择好时代;否则,你穿回去可能连话都听不懂。穿越有风险,选择须谨慎!


穿插游击队


晋代以前的古人应该是听不懂的,晋代以后也只能略懂一二。因为晋代时大量胡人,也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大量迁徙到中国腹地与汉民族杂居通婚,此时的汉民族语言糅合了北方民族的语言。而真正继承了古汉语部分的应该是现在的粤语,他们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南下的大军,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陈胜吴广起义时秦朝差点灭亡的疑问,虎狼之师的秦军去哪儿了?粤语里说吃为“食”,走为“行”,衣服为“衫”,工资为“薪”,较好的保存了古汉语的精髓。


骠骑府


首先要清楚,这个古人到底有多古。明清时代的人,听普通话,大致可以。如果是唐宋,能听懂一般就算不错,比较从鲜卑的北魏到宋,汉语的鲜卑化,已经成为标准,再掺杂写契丹、突厥、和女真等阿尔泰语,因此北魏以后到唐宋,汉语发音是中古语言。南方从东晋南迁的汉人,还会保留秦汉的汉语发音。南北方发音区别应当很大。

秦汉以前,则是古汉语发音。汉字的读音就基本上是双音节或多音节去发音,如同英文一样,跟现在汉语发音。就如同今天的说普通话的人根本听不懂闽南语、客家话、粤语一样。只有写字交流的份

汉语方块字的特性就是,书写是固定,或大体变化不大,但读音就千变万化了。


历史哨声



谢谢。这是一个据理推断,据证推敲,据情推测,据由推理的历史辩正故事.(一)

.因为能把声音记录下来-进行对比照,只有近百年的历史,百年之外,纪录口音的只有《康熙》字典的《切音法》、就是取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拼出当前的字,似乎有一点

声音的模样,再往《切音法》之前,关于声音的记录,就是书面流传诗词的《押韵》,再就是口对口的言传身教了,无法从文物,文献中找到声音的记载.1877年爱迪生发明了留声机,1898年波尔森发明了录音机,人们才开始能听到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是人类有关纪载声音的历史缘故.

(二)那么古人?把古人定位在远古吧,好解择一些,其实明清也是古人.那时的古人的语言能力很差,只是靠吼,叫,喊几个简单的音调交流信息,没有系统的语言.所以,《古人不可能听懂现代人说的话:》现代人也不知道古人说的话,(三)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的不断发展中.有关自己的口音,虽然在百年前无据可查,但相信依靠口对口的言传身教,语言能力日臻完善,口音也在不断变化,不断改进,不断丰富,不断进步,像我国近代就实现了《普通话》的应用和普及,所以古人和现代人的口音根本就不一样了,就像《亚玛文化》突然就消声灭跡,杳无音讯,历史上出现了断层,即便代代相传,百年之前的声音却无据可查:,也只能说远古人,就是明,清人也根本就听不懂中国普通话的.同样也听不懂英国:美国,和法国的语言.历史真像绝不能依靠推测,推断,推敲,推理来证明,要有据可查.谢谢,本人学识浅薄,也只能说这些《无证狡辩》了,谢谢你的指教.


海岱山夫


这个问题有毛病 现代普通话是全国都知道都学过了才可以交流 隔古代 地域间交流都是有问题的 别说古人能不能听懂现代化 只说古人跟古人之间交流 不是一个地方的那就千差万别 各省各市官话都不一样 除非是中央朝廷的大级别官员能听懂所谓的中央官方话 其他的都是地方官话 而且当时的人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 他们没有现在的身份证 可以到处游玩 出行都是很受限制的 就像建国初期人们使用的粮票 各地之间很难通用的 所以 我们思考古人的问题不能仅仅用现代人的思维去考虑 如果非得这么做的话 那结果肯定与真实生活千差万别。


Smartbo191175629


这个问题非常好!

至少是元代以前的古代人不能听懂现代人说的话。为什么这样说呢?

语言是包括文字、语音、词汇语法等诸要素,其中语音是变化最活跃的,随着时间、地域的变化语音也会变化,如不同地方的人对同一个词的读音有差异。

同样地,不同时期对同一个词的发音也不尽同。以汉语为例,可以将汉语语音分为上古音(先秦两汉时期)、中古音(魏晋~宋)、近古音(元~1919年五四前)、现代音。不同时期的官方话语音都是以当时的京城话语音为标准,从元代以后官方话语音变化不是很大了!但元以前的古人如果穿越到现代,基本上不能听懂现代人的话,如保留有上古、中古音的闽南话、广东话是北方人听不懂的。

幸好汉字是用来看的,解决了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人的沟通困难,比如我们还能看懂甲骨文。


西河夏安


古代口语与今天相比肯定有变化,比如现在的新词古代没有,古代有的词今天消失了。但基本词汇古今相差不大,读音也无大变化。总的来说,只要我们能看懂古代的白话书面语,那时的人就能听懂今天的话。比如我们能看懂宋代白话小说,宋代人就能听懂今天的话。同理,我们能看懂唐诗,那么唐代人一定也能听懂今天的口语。唐之前,白话书面语较少,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只言片语中发现当时的口语,如晋代世说新语中就有很多口语,汉书中也是如此。这说明汉魏南北朝口语也与今天相差不大,那时的人听今天口语,也问题不大。


语之助


这个问题需经考证后,才能得出结论,而不是瞎猜。语言交流无非关键两点,发音和词意。句法不同还可以克服,如果发音不同,就很难听懂,如果词意不同亦难理解。我认为自中国文字产生以来及今,肯定存在共同的发音和词意,随着历史不断发展推进,共同的发音和词意愈来愈多。到了清代与今相比,共同点可以达到约90%的程度,这就是今人和晚清对话,毫无困难的原因。如果继续向前推演,以200年为一个时间段平均变化率为约5%,推演至秦朝,就不太容易对话了。


鄭66257486


中国文化没有断层,如果是越南和韩国的古人是看不懂今天的文字的,中国古人完全能听懂现代中国人的话,因为古人讲话生活用语和现在没有多大区别,只是书面语古时候是文言文,现代是白话文,古人连文言文都能懂,何况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白话文交流呢?所以古人能听懂今天国人的语言。有谁不信可以给司马迁去个电话,保证他会说“你真笨,为什么不用微信语音说话,这漫游费算谁的?”


许跃波


如果没有翻译,或者没有交流学习是听不懂的,古汉语说是客家话还有粤语,有人说客家话是宋代官话,我想问问有几个人懂客家话,有的人会说白话但他也不懂客家话。所以我们听不懂古人说的,古人也听不懂现代人说的,就跟评书岳飞转金乌术说的就是北方话,岳飞说客家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