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探源:简及简姓

  简,形声兼会意字,繁体字写作簡,读作jiǎn。其甲骨文、金文字形尚未发现。篆文上下结构,上为竹字头(),下为閒。异体字有䉍、{竹上、閒下},规范为簡,简化字写作简。本义剖开竹竿。

汉字探源:简及简姓

简字的演变

  简字由竹和间(閒)构成。其中,竹子是高大乔木状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茎木质而中空,称为竹杆。閒,会意字,其金文字形是上下结构,上为月,下为門,表示月光从门缝中照进来。間为后起字,改月光为日光。简化字写作间。

汉字探源:简及简姓

间字的演变(《字源》)

  间字有使有缝隙的引申义,因此本义就是把圆竹杆用石刀剖开(以便用来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如,筐、篮、箕、筛等等)。人们由于经常重复劈开竹杆使之产生缝隙的动作,于是就把这一动作的过程用符号记录下来,写作简。

  在创造文字符号之初,人们并不会造纸然后把字写在纸上,只会就地取材,把表达自己想法的符号用坚硬的石头把符号刻在岩石上(称为岩画),或用石刀刻画在牛骨和龟甲上(叫做甲骨文)。后来,人们学会用毛笔把文字符号写在布匹(包括丝绸)上,称为帛书。由于帛书成本太高,不易普及。为了降低成本,人们就把随处可见的竹子用石刀劈开,打磨成窄长的板子,在上面写字。这种写了字的竹板,名为简牍。因为写在长竹板上,又称竹简。

汉字探源:简及简姓

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遣册(局部)

  从甲骨文中有册和典两字来看,虽然甲骨文、金文中没有简这个字,但不代表那时没这字。册字就是竹简用皮绳串起来的样子,而典字则是把竹简收藏起来的样子。同是埋在地下,用来记录卜辞的甲骨因为不易腐烂,用来记事的竹简相对易腐烂。即使过了三千年,殷墟甲骨文上文字符号依然清晰,而目前能辨认的距今最早的竹简上的文字,是战国早期曾侯乙(?-约前433年)墓中竹简上的文字。

  一、简字的引申义

  由于简字本义早早消失,其写字的长竹板这个引申义反而取代了本义。因此,《说文解字》说:簡,牒也(简,写有文字的竹片)。

  1.书写用的长竹板。(1)《诗经·小雅·出车》: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哪个不想回家乡?但怕天子有军令)。(2)《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南史氏听说那两个太史都死了,拿着写了同样内容的竹简前去)。如,竹简,简牍,简策,简册。

  2.书信,书籍。(1)《盐铁论·大论》:呻吟槁简,诵死人之语(阅读古旧书籍,是诵读古人的话语)。(2)王充《论衡·自纪》:吾文未集於简札之上,藏於胸臆之中,犹玉隐珠匿也(当我的文章尚未写于简牍且藏在内心之时,就像美玉藏于石、珍珠藏于蚌一样)。如,简帖,简札,信简,书简,简帛。作书信时通柬,如,简帖可以写作柬帖。

  3.竹简是竖着写的,一列文字称为一简。《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昭王读法十余简而睡卧矣(魏昭王才读过十几列的法令就躺下打瞌睡了)

  4.长条状。《周礼·考工记·弓人》:凡相筋,欲小简而长,大结而泽(凡选择筋,要小筋成条而长,筋端的结要大而润泽)。

  5.由于书写工具和材料都难获得,因此,古人要把事情书写在竹简上,就必须写得简明扼要,引申为概要,节省。苏轼《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我因此记下以上经过,叹惜郦道元的简略,嘲笑李渤的浅陋)。如,简单,简易,简要,册繁就简,言简意赅。

  6.缩减。如,简政,压缩政府机构,减少机构人员。

  7.制作竹简时,要挑选能用的,引申为选择。诸葛亮《前出师表》: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如,简选。简任。

  8.一种状如竹简的兵器。《宋史·任福传》:(任福)挥四刃铁简,挺身决斗,枪中左颊,绝其喉而死。如,简格(盛放弩矢的用具及放刀剑的架子)。此义后写作锏,如,杀手锏。

  9.一种状如竹简的乐器。这种乐器是由两根长约65厘米的竹片组成的打击乐器,名叫云扬板,以左手夹击发声来显示节拍。据说,八仙中的曹国舅手中拿的就是这种乐器。如:简子(简板,说唱曲艺时用以伴奏)。

汉字探源:简及简姓

八仙之一的曹国舅手拿简子

  二、简姓的由来

  或许,掌握制作窄长竹板手艺的人被称为简,这样的家族以简为图腾标识,形成了简姓氏族。而被称为简的地名,则可能与这些地方长着能够制作窄长竹板的竹子有关。比如,古黄河支流简河(故道在今山东省阳信县、栗陵县境内),以及四川的简阳(原简州)。

  据文献记载,简姓来源有:

  1.源于姬姓。(1)周太王公亶[dǎn]父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仲雍的儿子叫季简,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的,称简氏。后迁居河南密县一带。这一支是密州简氏。(2)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鞫[jū]居,是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的后代,因食邑在续,又称续鞫居,谥号简伯,史称续简伯。续简伯的后代中有以其食邑为氏,称续氏;有的以其谥号为氏,称简氏。这一支是范阳简氏。(3)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简子取,是毕公高的后裔。在简子取的支庶后裔中,有以先祖名号为氏的,称简氏。这一支为安邑简氏,或称夏县简氏。

  2.源于嬴姓。(1)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鞅,又名志父,赵孟,谥号简,史称赵简子。赵简子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的,称简氏。这一支为邯郸简氏。(2)战国时期,秦国君嬴悼子谥号简公。在秦简公的庶系子孙中,有以先祖谥号为姓氏的,称简氏。这一支为秦川简氏。

  3.源于芈姓。战国时期,楚简王熊中之后中有以先祖谥号为氏的,这一支是荆门简氏。

  4.源于改姓。春秋时期,秦国有大夫叫蹇[jiǎn]叔。在蹇叔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氏的,称蹇氏,后来改蹇为简,称简氏。这一支是咸阳简氏。贵州遵义也有“蹇”氏改“简”氏的。

  5.源于满族。(1)托里氏。清顺治年间,托里·简泰在征服云南南明政权时阵亡,被清世祖追赠为云骑尉。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首音汉化为姓氏的,称简氏。(2)关佳氏(亦称官佳氏)。嘉庆帝做太子时娶关佳氏。关佳氏生皇长女时因难产而亡,后来,被追封为简嫔。在简嫔族人中,有以其封号为氏的,称简氏。这一支是河北易县简氏。

  如今简姓人口150多万,按照人口数量排名第129位。

诗曰:

简指劈竹做长板,

符号文字写上边。

删繁就简妙文章,

深居简出心坦然。

参考文献:

1.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学勤主编《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3.《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4.《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5.《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