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朱生豪即使天人永隔五十餘年,還是深情如斯。

眾人知道宋清如是因為朱生豪,在嘉興市區禾興南路73號朱生豪故居門口,這對患難情侶身體相連,宋臉龐微側,朱深情凝視,似喁喁私語。他們雙眸微閉,冥思著,陶醉著,帶著一種尊貴、寬容的氣氛,一種神秘的蘊涵,他們的內心仍停留在秋風與落葉蕭蕭的歌聲裡吧。

這是嘉興雕塑家陸樂的作品。

宋清如(1911年--1997年6月27日),著名的莎士比亞戲劇翻譯家、詩人朱生豪的夫人。

1911年春出生於江蘇省常熟縣西張欄杆橋日暉壩(今屬張家港市鳳凰鎮安慶村)一戶富豪家庭。1932年進之江大學,1933年起即常在《現代》等多種文學刊物發表詩作,被譽為有“不下於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詩人。

因為對於詩歌的共同愛好和朱生豪結為伴侶,1942年兩人在戰火中的上海舉行了簡單的婚禮,並攜手進入莎士比亞的世界,對朱生豪的譯莎事業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民國才女宋清如|與朱生豪即使天人永隔五十餘年,還是深情如斯。

1

人們知道朱生豪,是因為莎士比亞劇作,這個年輕的譯作家把生命中最美最後的日子都獻給了它。宋清如呢,這個朱生豪背後的女人,當年的之江才女,她有過怎樣的童年,她往日的生活到哪裡去了,她的青春如何在時代的悲愴中得到昇華?

宋清如生於1911年。與她同年出生的有蕭紅,比她稍早的有孟小冬、丁玲、林徽因、陸小曼等人,晚於她的有蘇青、張愛玲、孫多慈等,這些民國女子大多心路坎坷,老照片中的形象是素色旗袍,布鞋,髮式乾淨,表情嫻雅。她們是舊時代的新女性,能斷文識字,有遠大抱負,但她們只是女性,暗夜中行走的人,無一例外都有一顆隱忍、豐沛之心。

宋清如是有讀書情結的。從家鄉讀到外省,從私塾讀到學院,連嫁妝也可以不要,真正是把讀書當作事業來追求了。可能幾千年來被憋壞了,一旦爆發,像火山,擋也擋不住。出走,讀書,讀書,出走,夢魘似的,民國女性的身影在校園裡出現。

朱生豪留下莎劇第四集六個史劇沒譯,倉促離世。朱在遺囑中囑胞弟文振來完成此事,可文振的譯風明顯與朱生豪不符,出版方並不滿意,宋清如決定代夫重續譯事。這真是一個壯舉。

民國才女宋清如|與朱生豪即使天人永隔五十餘年,還是深情如斯。

2

一個人死了,那未完成的事業由另一個來繼續。夫妻寫書,琴瑟和絃,同時代的人,徐志摩和陸小曼曾共同創作過話劇《卞昆岡》;楊憲益、戴乃迭合譯《離騷》成定情物。宋清如是存有這方面的想法的,既完成丈夫的遺願,又能讓彼此的魂魄流淌在莎士比亞的世界裡不死。

可因為時代的原因,宋清如的譯稿盡毀。毀掉的不僅是譯稿,而是一個詩人筆底的情致、心血、希望……

宋清如是詩人,曾有過一段創作上的輝煌期。作為大學初年級的學生,她的新詩《有憶》、《夜半歌聲》等可以稱得上是20世紀30年代新詩中的精品。施蟄存曾說,如果繼續寫下去,她不會比冰心差。

駱寒超甚至斷言:就詩人素質和創作成就而言,清如都比生豪先生要略勝一籌。

一言以蔽之,宋清如是有詩才的,並且成績不俗,可惜沒有再寫。

民國才女宋清如|與朱生豪即使天人永隔五十餘年,還是深情如斯。

3

多麼遺憾,如果沒有戰爭和政治運動,時代氣氛也融洽,宋能擁有一個安逸的家庭環境,她的後半生也不會這麼潦草。

沒有假設,老年宋清如回家了,回到嘉興南門朱氏老宅。房間的牆上掛著朱的畫像,許多舊傢俱還是當年的,她睡在朱生豪曾經睡過的床上。她淡然地看待人生的離合,默默為辭世做準備。她編寫了朱寫給她的書信《寄在信封裡的靈魂》,但刪除了一些屬於私人感情的內容。那個時代人注重的是靈魂歡愉,即使天人永隔五十餘年,還是深情如斯。

民國才女宋清如|與朱生豪即使天人永隔五十餘年,還是深情如斯。

一切都像回到了當年,回到她初進這個小院的一九四三年。一九九七年,宋清如聆聽仙樂而去。因朱墓已毀於“文革”,所以她只能和《莎士比亞全集》、朱生豪的書信及那個裝了他靈魂的信封一起下葬。這多像一首詩,兩個詩人的靈魂在雨聲裡失眠或做夢,那境界是如何不同。

宋清如曾寫過這兩句詩:她苦念天上的仙樂/黎明時飛回了天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