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一座沒有愛情的城市,一本保證婚姻幸福的法典。一個愛錢如命的浪子,一個沒人敢要的“悍婦”。愛情如同瘟疫一樣侵蝕了這個無愛之城,二人婚後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所有人的命運會發生怎樣的改變?跟著小朵一起走進繁星戲劇村的《愛在無愛城》!

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愛在無愛城》是一部由繁星戲劇村簽約導演黃彥卓根據莎士比亞經典劇目《馴悍記》改編的話劇。莎士比亞在《馴悍記》中以男權視角塑造了凱瑟麗娜這一“悍婦”形象,在“悍婦”被其丈夫馴服後,最終成為失去自我的“賢妻”。但是男權和女權究竟應該在愛情與婚姻中達到一種怎樣的平衡?這在現實社會中也變得愈加尖銳和具有現實意義。

一座沒有愛情的城市中,愛情是人類的終極幻想。如何才能做到“婚姻幸福”呢?那就是屈服於男權,喪失掉尋找愛情和自由的本心。這是四百年前莎士比亞身處時代的正確的價值觀。然而在當代,這部浪漫主義喜劇應該怎麼呈現呢?

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原著莎士比亞《馴悍記》)

話劇《愛在無愛城》延續了莎劇中的滑稽幽默,並且在此基礎上超越歷史和現實枷鎖,將全劇搬到了一個沒有愛情的架空城市,探索了兩性關係中愛情和金錢的價值,劇中保持了原著《馴悍記》中凱瑟麗娜的熱情、活力和獨立,舞臺劇《愛在無愛城》中的凱瑟麗娜,依然是一個沒人敢要的“悍婦”。隨著愛情—這個人類終極的幻想,如同炫目的陽光一樣灑滿這個無愛之城的時候,凱瑟麗娜、以及在這座無愛的城市、所有人的命運又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愛在無愛城》全劇發生在一個叫做“妄城”的地方,因為法典的存在,變成了一座無愛之城。一段段由法典決定的婚姻背後,在表面和平的婚姻背後,其實是對女性的壓迫和欺辱。在特殊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意識覺醒,有人則準備挑戰,有人則希望獨立自由。劇中三位性格特點迥異的女性在男尊女卑社會下的衝突變得醒目異常,但覺醒的並非僅僅是女性,還有男性,有的在積極的支持,有的則是過後才幡然悔悟,但鬥爭也在繼續。

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皮特的真實身份是一名海上流浪者,到了妄城卻做了騙子,他為了錢娶了市長的大女兒,卻在相處過程中日久生情,最後在愛情的力量下破除妄城的謊言,解救了妄城。而身為貴族階層的大鬍子卻只能通過糟蹋女性來維護自己的聲譽,維護自己的地位。莎法官本是法典的守護者,直到最後才看清事情的真相,失去了真愛之後遠走他鄉。最早意識覺醒的人卻獲得最慘痛的代價,騙子卻能拯救全城,坑害人民的人一直高高在上,作為一部輕喜劇,對於人性的解讀,已經到了淋漓盡致的地步。

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導演黃彥卓對《馴悍記》的進行了合適改編和精美的舞臺設置,使得觀眾感慨於莎翁劇作的魅力的同時,再一次感慨於繁星戲劇村對經典劇作的創作魅力。變化最大的當屬始料未及卻又使人潸然淚下的結局了。

《愛在無愛城》裡7位角色之間或交鋒或融合,隨著劇情的推演,構成一張戲劇重重的大網,急劇的矛盾衝突,飽滿的角色性格,每一處細節都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浪蕩不羈卻真誠的“海賊”、豪放不羈的“悍婦”、冷酷嚴厲的“市長”、貪婪虛偽的“大先生”、計謀多端的“篡位者”、面對愛情懦弱不前的“君子”,因愛殉情的“痴女子”……給大家展現一場關於愛情、權謀和人性的多重掙扎與碰撞的大戲,絕對是一部讓演員演得過癮,觀眾也看得過癮的好戲!

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在《愛在無愛城》的編排中,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隻鴨子、一頭牛都有了人的屬性,變得充滿意趣,細膩無比,更體現了導演對生命的尊重與敬畏。黃彥卓導演對於全場觀眾笑點與淚點的準確拿捏,使觀眾在捧腹大笑和隱忍含淚之間潛移默化地感悟到了戲劇的魅力。

除了細膩獨到的劇本改編以外,《愛在無愛城》的另一大亮點便是貫穿於全劇的箱鼓運用。在演出過程中,演員通過手掌拍、敲箱鼓不同部位而發出多樣性的打擊聲音,生動形象地體現出每個場景和人物各自鮮明的特點。這種新穎的箱鼓表演方式再加上音樂與舞美的恰到配合,不僅趣味性十足更加深了視覺聽覺的雙重感受,讓觀眾徹底沉浸在小劇場話劇的藝術魅力當中。

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現代人越來越注重“自我”這個概念,講求在愛情和婚姻中,留三分給自己。男人和女人都不是婚姻和愛情的附屬品,在愛情和婚姻中保持獨立的人格才能最終以恰當的角色更好的生活。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的愛與自由,小朵筆芯!

愛與自由-《愛在無愛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