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基督教传教历史

基督教传人包头地区的最早年代可以追溯到清同治二年(1863年),英国传教士戴迪生来到包头市九原区沙尔沁村传教,教点设在村西街侯记院内。1875年内地会传教士康慕伦(Cameron) 从山西长途跋涉来到内蒙古西部地区的绥远地区考察,他给内地会的报告中,将此地区列为一个少有基督教新教传入的地方。内地会就此将传教范围从山西大同延伸到长城以北归化城 (呼和浩特市旧城)。

包头基督教传教历史

1882年,内地会曾派遣瑞典传教士鄂必格夫妇(Pastor Gusduv Oberg)到包头镇萨拉齐沙尔沁传教。同年内地会又差派瑞典传教士高理生到包头镇传教。高理生到包头后租了包头召拐子街(后称洋人街)一人巷的一间民房,作为包头站的基址。他在帽子上缀着一枚“宣传福音”的铜徽章,每日沿街布道,同时出售福音书单行本,一个铜钱就可买一本。这个操着生硬中国话的洋人,让老包头人惊异不已,曾有一度把他租住的小巷唤做“洋人巷”。

1886年,内地会派遣英国传教士克乔治(又称华国祥)到归化城租赁水渠巷永宁号院内的房子建立了第一座基督教新教教堂,设为归化城总站,后又在东顺成街租房设立了第一个医疗诊所。1888年,包纳特(Burnet)在包头镇(包头市东河区)建立总站。1892年,瑞典协同会牧师喜理雅格逊奉归绥宣道会之命,在德胜堡设堂传教,后迁入丰镇城。1893年欧洲各国先后来到归化的男女传教士60多人传教,因而基督教传至相邻各旗县乡镇,并将旧城县府街的教堂进行了扩建。1898年美籍瑞典人费安河(又名费尔灵顿)在五原县的大余太、扒子补降传教(现乌拉特前旗新北镇)并建立教会。

1900 年,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冲击了全国各地的教会,教堂被焚烧,内地会遇难传教士及家属共有188人,信徒5000人,而内蒙古西部地区受难的就有44人,占全国近1/4,信徒近干人,占全国近1/5。传教士被迫离开中国或逃往外地。当时内蒙古的许多外国传教士也遭遇了相同的命运(高理生被杀),少数外国传教士经外蒙古回到了欧洲。

1900 年后,内地会将接管的宣道会、瑞华盟会、瑞典圣洁会部分传教士重新组合成瑞典协同会,工作重点设定在归化、包头、丰镇。1902年瑞典协同会在丰镇五龙街购地建造教堂一座,同年在托克托县旧城南街洋人巷设立分堂,称福音堂。1903年,瑞典协同会在包头沙尔沁的鄂尔格逊盖建教堂和讲道所,同时还建有宿舍40余间,在包头培养的第一批传道员有张承福、贾琏、温云敖等人。同年协同会派鄂必格夫妇先后在萨拉齐县城内洋人巷 (现革新巷)及大西街路南传教,并购买十几家的房产作为传教站。1904年瑞典传教士阎德生(Fetersion)由四川经陕西来包头,创建包头内地会。阎德生先在四川入私塾学习汉语、四书五经,后到包头租赁麻角巷南头的一处民房开始串街传道。1906年瑞典协同会在归化城建教堂,并以归化城为中心不断拓展传教区域,在毕克齐、铁帽、三两等地都建有教堂。

1913年,瑞典传教士伊登榜来包头与阎德生一同布道。1914年对丰镇教堂进行改造,分别扩建了南堂、北堂,北堂即现在丰镇基督教新教教堂。同年托克托城教会扩建原1902年建成的福音堂,改称耶稣堂,有房27间,瑞典传教士4人在此工作。1917年阎德生购置了包头吕祖庙街东面一张姓院子,兴建大礼拜堂(后称西堂),萨拉齐瑞闻生牧师做监工,经费由瑞典协同会支付。开展布道活动并兴办学校最初有2个班,后增到3个班,设有圣经、国文、算术3门课程,学生多时达80余人。1917年在凉城永兴东街盖平房45间,建立了大教堂。1918年,瑞典的克鲁森牧师和克尔顺夫妇来包头传道。同年又在归绥毕镇头道巷建立教堂。1920年,瑞典协同会传教士瑞闻生在萨拉齐城先后购得面积约20市亩的10多处民宅, 兴建“人”字形大礼拜堂,可容纳1500人,是当时绥远地区最大的教堂。1921年,建归绥市通顺街教堂和阳沟沿教堂。至此瑞典协同会在归绥的传教已具规模化。

1925年,瑞闻生牧师由萨拉齐来包,先住在西堂, 后买下了圪料街22号的南北大院一所,该院原是车马店,又叫筒子店,有土房70 间。第二年,瑞闻生牧师正式调至包头,他首先修缮西房作谈道所和灵修室(即现在包头市回民办事处院内左侧的西房),然后与其妻瑞德生从吕祖庙西堂搬到谈道所居住开始传道,其妻瑞德生则专心行医。1927年着手筹备在圪料街22号兴建礼拜堂,1929年建成大礼拜堂和住宅院,即现在的东堂,还开建了两个讲道外堂,一个在圪料街,一个在草市街。随后在古城湾、鄂尔格逊、沙尔沁、固阳县、哈尔忽洞等地设立支堂,并设有传道员传道。在包头传教的瑞典协同会牧师还有勇魁士、山党玉、白克伦等。其中白克伦会蒙古语,专门从事蒙古地区的传教活动。

1928年绥远特别区改称绥远省。1935年,瑞典协同会将包头西堂、东堂、布道所等内地会所属教堂,移交中国教牧人员管理,包头成立内地会分会即包头地方教会,孙钰、贾曦为长老,刘武、张重义为牧师,宣秀英、王毓贤为传道员,张超、孙志义、安玉成、康计祯、谭银梅为执事。同年由教徒安玉成在西脑包前街46号院买地建堂,刘振纲负责。1935 年,包头教友人数大量增加,达到800人左右。同年,瑞典协同会在包头西堂创办恩育小学。次年又在可可以力更镇南大街购民房一处,作为正式教堂,并对教堂进行修葺,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所有活动都由本地传道员主持,教会由此走上了自立的道路。

日军于1937年10月攻占归绥,扶植德王成立蒙疆组织统治,于1939年9月成立“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改归绥为“厚和浩特”特别市。抗战胜利后国府收复失地。并恢复“归绥”旧称。1944年,在包头城内西门大街10号兴建教堂,即今天的西门基督堂。

1947年,瑞典协同会把包头东堂北院、西堂外院、沙尔沁、固阳、鄂尔格逊、萨拉齐、察素齐、毕克齐等大部分房产契约交给地方教会。1948年,因瑞典协同会总会停止拨发经费,当地传道人员开始自谋生路, 有些教会靠信徒捐款继续工作,有些教会则合并缩减开支。教会学校因经费拮据也相互合并,传教受到较大影响。至1949年,内地会在包头市境内,有外籍牧师、传道人员6人,华籍传教人士16人,教堂28处,教徒1668人。到1949年,内地会退出了绥远地区,绥远地区的教会工作由当地传道人员接管。

教会在吕祖庙西堂外院建立恩育小学,最初十几个学生,后人数增加,学校教授国文、算术等课,学生免费入学,教学质量优良,在包头声誉甚高,受到家长的赞扬和社会的好评,为社会培养了不少人才。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党政军要员通电宣布起义,中共解放军和平解放绥远省全境。1952 年,恩育小学与私立纯慈小学合并,改为公办的包头市十三初小(现为牛桥街第二小学)。1954年绥远省撤销并入内蒙古自治区。

1952年经过三自革新运动,传教人员停发了职薪,完全自谋生路。在包头城内大圪料街22号建成大礼拜东堂,即今天的包头基督教堂,1958年教会活动被禁止,传教人员被划为右派,教堂被占,成了团结公社办公地,直到1982年12月24日举行复堂礼拜,恢复宗教活动。

包头基督教传教历史

包头教堂(东堂),只有左边的塔是原来的建筑

包头基督教传教历史

包头基督教会主要成员合影

至今,瑞典教会与包头教会依然保持联系,后代多次回到当年他们先辈传教的地方。1999年10月,瑞典教会一行27人到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萨拉齐教会参观访问。2000年11月11日,瑞典原在萨拉齐传教的安牧师的后代,率信徒26人到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萨拉齐和丰镇参观访问。2002年10月6日,瑞典国原在萨拉齐传教的安牧师的后代率信徒30人到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萨拉齐和丰镇参观访问。2004年9月,瑞典教会的阿尔贝克松牧师率团来呼和浩特市访问,后来又来过两次。2005年10月13日,瑞典教会的安牧师率团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萨拉齐访问。2006年10月9日,瑞典教会由阿尔贝克松率团,一行20人来内蒙古参观访问。

我们要永远记住那些把一生奉献给传教事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