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凶兽,在农村随处可见?专家:一招可除

《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异兽,除了瑞兽以外,还有许多可怕的凶兽。

例如传说中的上古四大凶兽饕餮、混沌、梼杌和穷奇,不仅形象恐怖狰狞,还将人当成食物,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另外,还有一些行踪神秘,又具有预测能力的异兽。

在上古先民眼中,它们的可怕程度超过了上古四大凶兽。

其中,异兽肥遗非常具有代表性。在上古神话中,这种上古异兽能够带来旱灾,令华夏百姓生计艰难。

《山海经》记载的异兽肥遗,似乎随处可见。

根据统计,《山海经》总共记载了3种异兽肥遗,它们的形象差异巨大。《西山经》记载,太华山上生活着一种肥遗,它是六条腿的异兽,拥有4个翅膀,尾巴像蛇,能够带来旱灾。浑夕山上生活着另一种肥遗,它是一种怪鸟,拥有黄色的身体和红色的嘴巴,吃了它可以杀虫。《北山经》记载了第三种肥遗。它是一条怪蛇,拥有一个头和两个身体,生活在浑夕山上的嚣水中,同样是够预言旱灾。

《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凶兽,在农村随处可见?专家:一招可除

为何《山海经》的作者,连肥遗的真实形象都搞不清楚呢?

现代专家经过研究后认为,《山海经》对肥遗的描述存在不确定因素,说明肥遗具有三个特征:一是具有飞行能力,上古先民看不清楚。二是体型很小,上古先民无法仔细观察。三是行踪神秘,平时看不到异兽肥遗的活动迹象,它只在旱灾时突然出现。

根据肥遗的三个特征,现代专家对异兽肥遗的原型提出了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肥遗就是蜻蜓,这与太华山肥遗的形象接近。民间谚语也认为,蜻蜓的出现预示着高温天气即将到来。而蜻蜓这种昆虫平常是看不到的,像是突然冒出来的。

《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凶兽,在农村随处可见?专家:一招可除

专家提出的第二种说法认为,异兽肥遗就是蝗虫。在上古时期,旱灾爆发的同时,总是伴随着大规模的蝗虫灾害。蝗虫所到之处,田间庄稼被啃食干净,稻谷禾苗被席卷一空。而蝗虫恰好就是六条腿,四个翅膀,尾巴是环节状,与蛇的尾巴相似。

我们暂且不论异兽肥遗是蜻蜓,还是蝗虫。先来探讨一下,在上古先民眼中,为何肥遗比上古四大凶兽饕餮、混沌、梼杌和穷奇更可怕呢?这是因为"民以食为天"。上古四大凶兽纵然可怕,但毕竟是神话里的生物,即使真实存在,也吃不了多少人。而肥遗能够给整个国家或城市带来毁灭性灾难,在上古时期,人类对饥饿的感受是最真切的。

历代古籍都记载了肥遗造成的危害。《山海经》记载,异兽肥遗曾经出现在阳山。商汤偶然路过时惊鸿一瞥,便引发了持续7年的大旱灾。明代《京山县志》记载,湖北农民挖水渠时,看到了一条红绿色的怪蛇,长着六条腿。不久之后,席卷千里的大旱灾随即爆发。

《山海经》记载的上古凶兽,在农村随处可见?专家:一招可除

通过以上古籍的记载,可以看出肥遗的可怕程度。

在生产力不发达,科技水平落后的古代,古人几乎没有办法应对肥遗。

但是,部分支持异兽肥遗是蝗虫的现代专家却认为:对付肥遗,一招可除。

专家提出,古人只是不了解蝗虫,其实蝗虫营养丰富,是可以作为食物来源的。

如果古人爱上蝗虫这种食物,也许旱灾就没那么可怕了。

您认为这种想法有道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