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黑變病的中醫治療

結腸黑變病,也有直腸黑變、大腸黑變病的稱呼。雖然臨床表現有所差別,但是對此類疾病的病機認識,則是基本一致的,都是認為各種因素導致的腸道局部缺血、毒素堆積所致。

結腸黑變病在祛除誘因後,可以自行恢復,這是個好消息。臨床所見基本上是由致病因素無法祛除,才不得不採取中醫治療方法的。中醫治療的思路,就是改善腸道局部血供,促進腸道局部有毒有害物質排出,從而加速結腸黑變的逆轉。中醫治療此類疾病,療效不錯。有時候辯證有些困難,這個是導致久治不愈的問題所致。

大部分便秘的病人,在中醫看來都是屬於實證、熱症。臨床表現為大便乾燥,腹脹,腹痛,口乾,口中異味大,小便短赤,怕熱多汗,心煩易怒,失眠多夢。這種病人佔了絕大多數,治療上就是使用苦寒導瀉藥物,大黃、番瀉葉、蘆薈一類的,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長期單一使用就會出現問題了。這類苦寒的中藥,主要作用部位在大腸,對身體其他部位作用較弱,長期使用往往導致大腸虛寒,而其他症狀同前。大腸局部寒,導致局部血管收縮,血供不足,進而發生黑變。這個時候,中醫辨證往往容易出現問題,整體辨證和局部辨證不一致,容易按照實熱來治療。效果嘛自然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了。遇到這種情況,必須局部和整體結合來辨證。局部給予溫補藥物,而整體給與涼潤或寒潤藥物,這樣才能達到治療目的。如濟川煎加減等藥物則比較適合。除了這個問題以外,其他的辨證分型就不容出現問題了,對症治療即可。

以大便乾結不甚,腹脹,腸鳴,解大便費力不暢,便後不爽的症狀為主的,以行氣藥解除大腸氣滯,氣行則血行,大腸得到營養自然恢復加快。如六磨湯可用,此時大黃則是行滯通便兼有活血的功能了。如果合併有乏力、氣短的氣虛症狀,則可以加用黃芪、黨參等補氣藥物。再有脾腎陽虛症的,可見大便困難,手足冷,腰背冷,腹痛,腹脹的,用溫脾湯治療,裡面大黃要少用。陰虛證則伴有大便乾燥、潮熱盜汗、心煩口乾,可用增液湯治療。

血虛便秘,老年人居多。大便長期乾結,類似陰虛,但是還有血虛不能濡養的表現,可見面色蒼白或無光彩,口唇及舌體舌淡,皮膚粗糙,頭昏眼花,頭髮乾枯,指甲多稜易斷等。見效特別慢的就是血虛這一類的。一般來講,有形的血不能速生,平常人吃中藥生血,也需要一個月左右,如果年老體弱、脾胃功能差,那麼這個時間將會更長。

腸道溼熱或者寒溼,導致出現腹瀉,或者有慢性腸炎、大便時干時稀。這種需要健脾祛溼,逐漸改善胃腸功能,可用三仁湯等藥物。腸道功能恢復後,對局部的刺激因素消除,結腸黑變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有因為其他臟腑的的疾病引起胃腸道缺血或者淤血的,這種原因導致的結腸黑變,治療起來更麻煩。一般需要先將原發病因祛除治療才能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如心衰的需要治療心衰,肝硬化的需要治療肝硬化等。中藥也可以臨時給與益氣養血、活血化瘀等緩解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