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嶽先生 《物演通論》

先對〈物演通論》的學說做一個總概括。第一,弱演變量,大家注意我的哲學學說跟其他哲學體系通常被人做種種類比,說你這不過是佛教的一個另外的變形解釋,或者你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另外一個變形解釋等等。我把它列清楚,我的學說的基本特徵,我把它叫“五印一綱”。

第一,叫弱演變量,就是能量的衰變和質量的衰變統一。萬物的演化只不過是一個自發衰變演變變量。它把強勢演化的那個進化論全面顛覆。

第二叫代償位相,這個話稍微有點複雜,我前面一再講,代償叫屬性代償,而屬性的集合就是我們所說的物類或者物種,因此我把它叫第一假象。什麼含義?它的本質是一個弱演變量。當一個弱演變量進入到某一個弱演下傾線某一個點上,它的存在度和代償度彙集在那一個點上。

這個時候它表現出一個物態或者一個物類,或者一個物相,我們所說的物類的差別,物質形態的差別,物種的差別,其實只不過是那個弱演變量存在度和代償度的差別。

這個東西帶出和展現成不同的物類、物態和物種。我為什麼說它是第一假象?請大家回想古希臘的假象,古希臘那個時候還沒有認識論,它說萬物只是一個虛幻的假象,它後面有一個決定它的理念,這叫第一假象。後來認知加載上面對它的對象再加扭曲,我把它叫第二假象。我在這裡假定我們的認知不扭曲對象,對象表現出來的物態、物形、物類、物種,其實只是一個假象,是什麼的假象,弱演變量的假象。因為任何一個物類、物種或者物態,其實只不過是一個增益屬性的集合。

所以人類跟萬物一樣,同樣只是萬物屬性的更高度的集約化,所以人類在物象系統上位居其末,存在度最低,代償度最高,這叫代償位相。就是你的存在度和代償度滑落到哪一個位點上,你就展現為哪一個物態或者物象。

第三,有限區間,也就是我前面講的有限衍存區間,它是個非時空的物質內質存在,只存在效價的觀照,它是一個全新的宇宙觀,它說明宇宙萬物存在在哪個範圍內,在哪種程度上存在,這叫有限區間,這是它的第三項重大內涵。

第四,分化耦合,它在精神哲學上表達為感應屬性扭曲耦合,它在社會哲學上表達為生存性狀耦合。

我前面講過屬性和結構是一回事,是對同一個東西的不同角度的觀照,這叫分化耦合。屬性結構一體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實體存在。

第五,偽在危在。這都是我書中使用的概念,大家要詳細瞭解它,讀書。所謂偽在就是精神哲學上探討我們人類的一切知識都得不到本真,而且越來越得不到本真,它不能構成我們的維護系統。所謂危在是指社會結構越來越脆弱,越來越動盪,它也同樣不能對我們構成一個有效維護體系。這叫偽在危在。

最後一綱,也就是數學模型之綱,儘管我帶不進去變量,叫反比函數之和為常量,代償度只不過是存在度的反比函數,而代償度加存在度就是存在閾常量。這個數學模型構成一綱。它解釋有效代償為什麼有效,而同時有效代償為什麼同時恰恰就是無效代償?

因為代償度的增量根本不能彌補存在度的失量,而且這個數模我們可以把它稱為道法方程。請大家想老子的“道”是什麼?遞弱代償法則。所以我的學說是給老子道論做了一個現代大信息量系統證明。什麼是過去的道,“天之道”,“人之道”,始終說不清楚。我們今天在一系上說明“人之道”是“天之道”的末尾代償形態,“道”是什麼?遞弱代償法則。因此它在天人合一這個方向上把人和自然統一,把人文學和自然學的鴻溝填平。

因此我說,中國原始文化是一個重要參考系。這一脈思路在中國發生而不在西方發生,西方才是哲科思維和文化的元素,是因為它沒有這個文化基因,是因為中國自古就有天人合一和天道討論,因此它在我們的思路中埋下了一個發育的種子。

這就像我前面講古希臘,埋下了歐洲近代興旺和文藝復興的種子是一個道理,這叫中國原始文化,是未來文明再造的重要參考系,我前面講課講這句話在這落實。最後它是基礎理論。只有建立基礎理論,你才能尋求下一期文明建構的邏輯路標,請注意我用這個詞,我們沒法在細節上說未來社會是什麼樣子。

但我們可以大致說,未來社會一定得有哪個基本路標,你必須朝哪個方向建構,否則你絕難生存。而這個邏輯路標來源於基礎理論,《物演通論》這本書的副標題——自然存在、精神存在與社會存在的統一哲學原理,它用一個遞弱代償原理,通解自然、精神和社會,這是此前任何理論不可能做到的。

自然科學、物理學只解釋自然,生物學或生物化學只解釋生物,社會學只解釋社會。從來沒有一個理論把它全部貫通。然後我在書裡有一句話,我曾經在第三版上把它放在封面上,叫“人性是物性的綻放,人道是天道的賡續”,這是典型的天人合一。

人性是萬物所有屬性的最大增益集合,所以叫“人性是物性的綻放”,大家想想是不是?我前面一再講物理感應在你的神經系統底下存在,生物電流,細胞膜極化,生物電脈衝,這個是你的整個神經系統的基礎。然後感性、知性、理性,從扁形動物一直到靈長目動物,萬物的屬性增益,最終集合為人性。所以“人性是物性的綻放”。這裡不光包括屬性,還包括本性,也就是弱演變量,最終落實在人類的最後這個點上。這叫“人性是物性的綻放,人道是天道的賡續”。

借用老子的話,“天之道”、“人之道”,但老子把“天之道”和“人之道”割裂了,他認為“人之道”,人類文明違背了天道,而我講人道只不過是天道的繼續,它完全一脈相承。

糾正老子這個重大錯誤,真正實現天人合一總論。然後我又做三個結論,叫自然趨弱,弱歸人性。萬物弱化演化,最弱化的承載體就是人,精神趨知,知歸茫然。從物理感應,到扁形動物感性,到脊椎動物知性,到靈長動物理性,越高級的感知,採集的信息量越大的感知越缺乏穩定性和確定性,感知越來越趨向於背離本真和茫然化。知識和精神發育不構成我們的維護系統。

第三,社會趨繁,繁歸動搖。社會只不過是自然結構最繁華的一個代償體,它也因此是一個最動盪、最脆弱的結構,因此它對人類的生存維護最終是無效代償。

從任何一個角度表達遞弱趨勢的一路貫徹,表達著人類未來的高度危機和麵臨的文明形態改造的緊迫任務。

我們對全課做總結,我不是要討論死滅問題,或者有生必有死的陳詞濫調,恰恰相反,我是要尋求未來生存的邏輯路標,此乃最深厚的悲憫情懷。儘管它冷靜的看似冷漠的程度,之所以要將遞弱代償原理,引申到精神哲學和社會哲學範疇,除哲學本身的主題需要外,就是為了說明人類僅有的兩項求存手段即智能提升和社會進步,為何偏偏是燈蛾撲火?

既往的發展路徑,無可依賴,思想先於文化,文化先於制度。我解釋這兩句話,我前面曾經講過文化先於制度,我舉過一個例子,辛亥革命中孫中山提出建立民主憲政,到今天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在制度構型上是典型的民主社會制度,兩院:參議院、眾議院——政協和人大,兩院一府制度跟西方一模一樣,可我們根本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憲政民主制度,不是我們沒有這個理想和目標,而是我們的文化沒有形成。如果這個文化總體上沒有形成任何制度設計無效,因為制度是要由人來建構和由人來執行的,這叫文化先於制度。

同時再往深說思想先於文化,也就是任何新思想,才會產生新文化。新思想在未來文化構成的最前端,新思想的傳播和彌散,就是未來的文化,這是它們的關係。所以新思想、新文化的發生和彌散,是未來新型文明結構得以建立的先聲與前提。人類文明是鋪墊在思想通道上的,文明只不過是智人的求存方式而已。

因此人類文化最重大的事情是兩項。第一,給人類提供一個新的宇宙觀,跟當今和未來生存形式相匹配的宇宙觀,這是第一重要的事情。第二,為人類登上未來生存格局,尋求與之相呼應的道德制高點,也就是新的普世價值,叫為求生存。

中國的崛起絕不能是僅僅是經濟的崛起,財富的崛起。一個民族要被別人尊重,一個民族真正崛起的標誌是文化崛起。中華民族在近一千年裡,為世界文化幾無貢獻,這是我們中國人近代被人瞧不起,卑微化的原因,所以再造新文化才是中華民族崛起的最重要標誌。

結語,萬物為求存在,生存高於一切,人類好自為之。

最後我說一句話,我在這裡只講了一個輪廓和梗概,如果大家要了解它的細節和證明過程,請讀《物演通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