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名英國飛行員拼死撞毀大壩!洪水狂洩,1200多人睡夢中喪生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開羅宣言》發表,標誌著全球反法西斯戰役進入到戰略反攻階段,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堅持對日本作戰,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同盟國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

開闢了歐洲第二戰場,加速了德國的滅亡,我們所要講述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52名英國飛行員拼死撞毀大壩!洪水狂洩,1200多人睡夢中喪生

一、 戰狼獠牙

在一九四三年五月十六日的晚上,英國總司令部制定了一個計劃,目的是炸燬德國西部的一個水壩。通過閱讀歐洲史我們可以知道,德國的崛起時間在十九世紀中葉,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帶動的機器大生產的崛起。

德國魯爾區的煤鋼工業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產品和財富,其中的克虜伯工廠所生產的巨炮以及毛瑟公司所生產的槍支彈藥更是為德國在歐洲作戰提供了強有力的後勤保障支援。也正因為這個原因,魯爾區的軍事設施就成為了盟軍的重點破壞對象。

盟軍所要破壞的水壩名為默內水壩,是當時歐洲最大的水壩,這個水壩為當時的魯爾區提供充分的工業水源,其配備的發電站可以為下游的工業提供用之不竭的電力,與相鄰的埃爾德水壩聯動,提高了德國內陸運河網的水位,構成了德國工業的閥門。

這些水壩不僅僅提供了工業區所需要的水電供應,而且還影響了魯爾河谷的運河運輸能力,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每製造一百噸的鐵需要四百噸的水,

因此炸燬德國東部的水壩能夠沉重打擊德國工業的生產能力“懲戒行動”因此而生。

52名英國飛行員拼死撞毀大壩!洪水狂洩,1200多人睡夢中喪生

為了順利的實施這個計劃,英國總指揮部進行了反覆的演算,人們發現,完全炸燬一個水壩需要大量的炸彈並且是直接命中,才能夠對水壩的整體結構進行全部的破壞,但是德軍的防空網過於密集,火力非常猛烈,從正面進攻根本沒有任何可能性。

而且德國的大型水壩的主要構造材料是混凝土澆築,非常堅固,需要的炸彈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量級,同時在德國的防空網攔截下,英國空軍只能趁著夜色的掩護進行密集編隊飽和攻擊。

但是進行密集編隊飽和攻擊的話,攻擊的精度又成了一個大問題,只有百分之十的炸彈能夠落到轟炸範圍內,如果目標過小,轟炸的準確率只能達到百分之三,因此高空轟炸的方案因為準確率過低被排除了。

二、 柳暗花明

經過對航拍照片的反覆分析,同盟軍終於找到了防禦弱點——水壩附近的河道上沒有攔阻的東西,因此可以實施超低空轟炸,但是炸彈的威力和精度又成了一個問題,這個時候,英國的空軍航空工程師有了想法。

52名英國飛行員拼死撞毀大壩!洪水狂洩,1200多人睡夢中喪生

如果炸彈能像小孩子從小玩的打水漂游戲一樣,在水面上跳躍前進,就可以在翻滾越過攔阻網的同時擊中大壩,經過不斷地實驗,人們選定了橢圓形炸彈作為彈跳轟炸,只要高度在十八米左右,這種炸彈就能在水面彈跳起飛,於是這樣一個魔幻的轟炸任務終於準備就緒,只欠東風了。

三、 一擊致命

英國的皇家第五聯隊為了這個計劃組建了一個新的轟炸機中隊,來完成這個任務,任務的目標就是上文提到的默內大壩與其他與其聯動的兩個大壩,這三個大壩共同提供了整個魯爾區的工業用水。

它們被擊毀後引發的洪水也能引起最大的破壞力,轟炸機組成員為了達到最完美的轟炸精度,通過水壩兩側的塔樓進行校準,只要達到合適的方位角,就是最好的投彈距離了。

五月十七日凌晨,九架飛機起飛,通過瓦爾赫倫島到達歐洲大陸,前一批次的乘員死於防空火力,A機的成員眼看任務即將失敗,扔下炸彈後來領其他架次共52名飛行員筆直的撞上了默內大壩。裂縫裡水柱噴湧而出,整個大壩的壁都在顫抖,它們的努力最終摧毀了大壩。

接下來,第一機組帶領著剩下的五架次飛機直飛埃德爾大壩,天公作美,埃德爾大壩所在的埃德爾谷那一天處於濃霧的包圍之下,防空火力無法準確的定位它們,同時也為投彈任務帶來了巨大的困難,第一架飛機嘗試了六次都沒有準確擊中大壩。

52名英國飛行員拼死撞毀大壩!洪水狂洩,1200多人睡夢中喪生

代號Z的飛機連續兩次投彈失敗,k機組的人員成功投下了炸彈並擊中了大壩,但是破壞力還不夠,直到最後一架飛機投下了最後一個炸彈,大壩終於崩潰了,其中的一名機組人員回憶當時的情景“我們看到強烈的地震撼動著整個大壩,然後就像有著巨大的手指捅破張紙板一樣,一切都崩潰了。”

機組成員完成目標後,機組人員的返航也同樣重充滿著危險,他們的飛行高度僅僅相當於樹梢的高度,返航的這段時間又損失了兩架飛機,其中一架飛機墜入荷蘭的北海,飛行機組全員喪生。

四、 “在我身後,洪水滔天”

同盟國軍隊的這一次攻擊摧毀了兩座水壩,但是這一次攻擊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總共損失了將近一半的轟炸機,但是這一次主動出擊是整個歐洲地區空中戰役的高潮。

52名英國飛行員拼死撞毀大壩!洪水狂洩,1200多人睡夢中喪生

總共十九架轟炸機就對德國的工業農業和運輸業遭到重大打擊,其摧毀大壩引發的洪水就造成了一千兩百多人的死亡,沖毀了各種運輸系統,後來其他地區的盟軍也效仿了這種措施,在後來的英美對德國的轟炸集中攻擊德國的工業生產設施。

加速了德國的戰敗,轟炸機中隊凱旋後受到了熱烈的歡迎,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為它們頒發了勳章,上面寫著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一句名言“在我身後,洪水滔天”。

後來一架偵察機負責對轟炸效果進行評估,據當時的偵查員描述,“當我離默內大壩還有150英里時,我就能看到整個工業區像是籠罩在東方的薄霧之中,當我飛臨上空時才發現這樣的薄霧其實是陽光照在奔流而下的洪水上的景象。

52名英國飛行員拼死撞毀大壩!洪水狂洩,1200多人睡夢中喪生

下方三天前還是一片寧靜的山谷,已經是一片汪洋,整個山谷被淹,只有樹梢以及教堂的尖頂露出水面,我完全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