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浙江南浔练市镇粮仓“讲述”蜕变的故事

  春季草长莺飞,位于练市镇市河边的香樟树长势正好,树枝摇曳、树影婆娑,居民李大爷坐在家门口的长条凳上,一派悠然惬意的景象。

聆听!浙江南浔练市镇粮仓“讲述”蜕变的故事

效果图

  “快了,快了,马上就能看到‘碉堡’的新样子了。”李大爷一边与街坊唠嗑,一边望着市河南岸正在改造的练溪粮站。这个练市人记忆中的老粮站,位于镇市河以南、中吉路东西两侧,是深植几代练市人记忆的标志性建筑,总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由粮仓群和粮库等组成。

  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陆续建设,2017年,粮仓群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岁月蹉跎,如今粮站正借着春光焕发新生,更慰藉着几代人的乡愁、一群人的期待。如果粮仓会说话,那么新时代下,它又会告诉人们什么故事?

聆听!浙江南浔练市镇粮仓“讲述”蜕变的故事

“我年纪很大,曾经粮食很多”

  走近粮站,南侧10座东西向一字排列、形似福建“土楼”的圆锥形粮仓群格外显眼,因为外形特别,不少居民给它取了个昵称——“碉堡”。

  60年前,为了便于储存和调度稻谷,勤劳聪慧的练市人民根据江南水乡湿润多雨的特质,设计了高7米、直径达7.6米的圆锥粮仓,仓体空间达230立方米。

  为了能尽可能保存更多粮食,粮仓还采用传统的砖瓦工艺建造,小青瓦四面坡屋顶的设计,确保屋面雨水不被滞留,同时屋顶与仓体之间有1.5米的间隔层,并开有两个窗洞,用于通风和维修。

  据了解,粮仓群建成后,成为练市全域范围内最大的稻谷存放地,10个“碉堡”可以存放稻谷数万斤。用老一辈人的话说,这些粮仓,养活了周边100多平方公里的人们,更成了那个“交粮年代”的特殊印记。

  “交完粮食,到人民饭店吃一碗猪血汤,真是‘适宜’(南浔话)。”今年76岁的该镇建丰村村民沈春娜,依旧记得50年前划船到粮站交粮食的场景。“每年夏天交粮,早上出发,划船40分钟到粮站。”沈春娜指着屋外河道说。

  当时沈春娜家共有5亩地,产量近800斤,除去上交的500斤,剩余的足够一家人一年的口粮。“每次到粮站先验粮,合格了就给我们一张纸,不合格我们就得当场晒稻再验,这时候我们就怕下雷阵雨,容易受潮。”沈春娜说,那时候,载满稻谷船只往来频繁,等着交粮的人们排着队上岸,常常人头攒动,很是热闹。

  岁月洗礼,如今“碉堡”外墙斑驳,有些依稀能见到砖块。2017年,练溪粮仓凭借其保存完整,形制特别、功能凸显等特质,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全市范围内的工业遗产调查保护都具有指导意义。

聆听!浙江南浔练市镇粮仓“讲述”蜕变的故事

聆听!浙江南浔练市镇粮仓“讲述”蜕变的故事

“我一度沉寂,渴望新生”

  如今的练溪粮站,被中吉路一分为二,东区块为停车场,西区块则保留了主建筑群。每天早上7时,工人便准时开工,进行局部粉刷、场地清理等。虽然内部已被清理一空,但依旧能从泛着旧色的砖墙上,找到时间的痕迹,身临其境,隐隐还能闻到一股粮食香味。

  上世纪90年代,粮站转资,变更为湖州金丰粮油有限公司,主要进行粮油生产制作等,结束了属于它的黄金时期。

  奶茶店、服装店、水果店……与老粮站一路之隔的,是一排商住楼店面。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兴业态发展后,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周边新建的商住楼、幼儿园等城市建筑,再次提升了城镇化水平。

  与此相比,老粮站显得衰败、残旧,地处中心城镇腹地,老粮站既不符合当前城镇形象,又缺乏生机活力。

  “粮站是几代练市人的乡愁,要更好地留住这份乡愁,就要让它焕发新光彩。”练市镇党委政府经过商讨,一致决定,把这个老底子练市产物留下来。

  2018年,根据练市镇总体规划,该镇率先启动老粮站东侧区块改造工作,腾出1000平方米空间,新建停车位120个。

  那么,主建筑群所在的西区块该如何整改?“在前期的方案设计过程中,我们让中国美院与北京一家设计公司同时进行规划设计,就是想要找到最适合的方案。”练市镇有关负责人表示,最终,他们敲定了中国美院的设计。

  中国美院整个方案以保留原有风貌为主,最大程度修缮整改建筑群,让老物体散发新光彩。

  去年5月,西侧区块整改改造项目正式开工。眼下,主体建筑改造基本完工,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整体改造。

聆听!浙江南浔练市镇粮仓“讲述”蜕变的故事

效果图

聆听!浙江南浔练市镇粮仓“讲述”蜕变的故事

效果图

“我坚持本色,寻找新发展”

  改造现场,一堆青灰色瓦片格外引人注目,是购买的施工材料,还是准备淘汰的废弃品?项目负责人摇摇头:“这些,是我们整修原有建筑过程中,整理出的可用砖瓦,等着用到其它修复环节上。”

  修旧如旧,尽可能保存建筑原样、使用“自带”材料是老粮站西侧区块改造的核心,也是特色。

  西侧区块占地1.25万平方米,除了10个圆锥形粮仓保持现状不作任何整改外,其余建筑整改均保留本色。在这之中,包括北侧一棵高6米的香樟树,简单修枝,不作移植处理;东北角一栋青砖墙修建的建筑体保存完好,施工时只对其内部进行加固……

  “既然是乡愁,怎么能让它消失呢?”练市镇有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珍惜粮站里的一砖一瓦外,他们还立足实际,加入了一些与粮站有较强关联性的元素,如计划在广场入口处,一改常规种植花草惯例,种上300平方米水稻,成农耕文化展示地。

  据了解,根据设计方案,西区块主要由练市水乡小城市记忆馆、市民文化生活中心及城市商业业态三部分组成,其中练市水乡小城市记忆馆包含良愿、良景、良居、良品、良风五大区域;市民文化生活中心则集合了城市书吧、会议沙龙、共享空间、大众讲堂、亲子教育等功能;而位于东北角及北侧的商业业态,将为完善城镇功能提供新支撑。

  “除了把握城镇规划向北发展的基调,我们还着力提升镇区基础设施。”练市镇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心镇区在保留现有建筑风格的同时,着力提升道路、管网等市政设施,同时积极引进符合本地需求及特色的业态,满足发展需要,丰富群众生活。

  眼下,曾红的老粮站,正在准备整装再出发,成为小镇新景。

聆听!浙江南浔练市镇粮仓“讲述”蜕变的故事

效果图

聆听!浙江南浔练市镇粮仓“讲述”蜕变的故事

效果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