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裡我們賺哪些錢?

影響大家股票的有三大外在因素,一是企業內在增長,二是市場的熱度,三是發放的紅利。對應到指標就是每股收益增長情況,市盈率的變化,股息發放的情況。

所以我們投資股票的邏輯,一共就3個變量,1是每股增長率,2是市場估值,3是股息率。1和2相乘得到資本損益,所以我們要想賺錢,你要去抓什麼?這幾個變量裡,你最容易抓到的是股息率,其次是每股收益增長。根本抓不到的是市盈率,也就是股市估值的變化,這個完全靠市場交易得到結果,受上億投資者的情緒影響,所以根本不可控。

如果翻開美國百年股市你就會發現美股繁榮和危機非常的多。這會造成市場的波動,但是最終結果市場還是持續上漲.

如果把市場獲利的三個元素拆分出來,從1900年至今投資標普500指數的年化複合收益率9.8%,其中盈利增長貢獻超過5%,股息率貢獻超過4%,而估值貢獻僅有0.4%。什麼意思,就是告訴我們長週期來看,市場估值幾乎是不變的。1929年的時候給市場20倍的市盈率估值,現在也還是這麼估值。這中間有亢奮的時候給到80倍,也有悲觀的時候給到10倍,但是總的來說,15-20倍就是美股的估值中樞,他總是圍繞這個數據上下波動的。所以我們如果長期投資,持有不放,估值變動對我們的意義其實並不大。反而是盈利增長率和股息率貢獻了絕大部分收益。

近十年來大家都知道美股漲的好,但其實也並非來自於市場估值提升。2011-2018年間複合收益率達到11.3%:其中EPS增長貢獻6.3%,股息率貢獻2%,估值貢獻2.9%,經濟復甦和貨幣寬鬆共同驅動“戴維斯雙擊”。換句話說,美股的持續收益還是來自於公司盈利質量的改善。而並非是市場的亢奮。

從眾我們能得到什麼規律呢?其實當股市劇烈變動時就是人們情緒起伏過度的時間段。估值變化和每股收益都猛拉向上時就意味著人們的情緒可能過於樂觀了,下一個十年的表現估計就不樂觀,歷史上出現了3次,第一次是30年之前,第二次是2000年之前,第三年是就是現在。

相反,十年指數幾乎都不漲的時候那麼有可能十年之後,都很可能會爆發一個長達幾十年的牛市1910年之前,1940年之前,還有2010年之前美股10年不漲。之後的行情,年化收益率通常都遠超10%。

那麼有人問了,A股是否符合這個定律呢,由於我們時間太短,所以看不出什麼來。我們把港股拿出來看一下。

在股市裡我們賺哪些錢?


驚奇的發現,港股是符合這個定律的,90年之前估值是向下變動的,2000年這個十年年化收益就高達20%,但由於戴維斯雙擊,結果2010年之前就特別慘淡,2011年到2016年港股的估值又向下變動。這也就意味著未來10年,我們將有更好的機會。

總結

1、請記住這個公式:收益=每股收益X估值變動+股息率

2、一般情況下整體市場的股息率基本不變,而估值變動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影響很小,時間範圍越長影響就越小,所以每股收益變動是最關鍵因素。

3、股市如果十年間大漲那麼後續十年可能會是一個熊市週期,相反如果指數十年都一直徘徊沒創新高那麼往往是戴維斯雙擊的機會。

5、股市裡永遠不要慌,你見過在賭場裡打著牌不斷數錢的嘛,不管之前是賺是虧只要一直玩都沒有結論,除非哪天你一把帶走永遠也不再玩了那時候才是最終定輸贏的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