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公基”VS新基建,工程人該何去何從?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國際金融海嘯、中美貿易摩擦等背景下,一個名詞火遍全國:“新基建”。那麼面對這種新變化,工程人又該何去何從呢?


“鐵公基”VS新基建,工程人該何去何從?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是指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該定義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2018年12月提出。其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

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內涵更加豐富,涵蓋範圍更廣,更能體現數字經濟特徵,能夠更好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根據官方定義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鐵公基”VS新基建,工程人該何去何從?


新基建與“鐵公基”的關係:


“鐵公基”VS新基建,工程人該何去何從?

他們都是包含在大基建的範圍內:同時“鐵公基”和“新基建”共同構成國家基礎設施網絡。交通運輸、信息等基礎設施共同構成國家基礎設施網絡。交通強國、網絡強國、製造強國等互為支撐。只有兩者搭配起來,才能穩步推進中國經濟健康發展。

從當前形勢來看,“鐵公基”和“新基建”是“互為表裡”的關係。新老基建並重,傳統基建託底,新興基建發力。那麼對於我們工程人來說,應該如何應對這種挑戰呢?

從政策上看,國家的支持力度是最強的,同時也可看目前十多個省市發佈的重大項目規劃和專項債投向也可看出來,目前存量PPP項目總投資規模大概17.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鐵公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隧道等)是大頭,約7.1萬億元,佔比接近41%。因此未來“新基建”的藍圖中,對於我們工程人來說無疑不是好的


“鐵公基”VS新基建,工程人該何去何從?


宏觀來講,新基建並不侷限於建築領域,它和傳統建築是共同存在的,屬於相輔相成,互幫互助的關係,傳統基建在原先基礎上肯定會迎來一波發展高峰,但新基建的出現,對於我們工程人來說也是機遇,只有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把握機遇放眼未來,這才是作為一個合格的工程人應該要做的。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順應時代趨勢的發展,才能成就豐功偉績。中國的基建行業正處在時代變革的風口浪尖,誰搶得數字化建造的先機,誰將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一尺科技:承接數字建造(BIM)全過程顧問,BIM項目管理,工程數據庫開發,BIM技術標設計,輔助組建BIM團隊,施工動畫製作!特色專業:路橋隧、軌道交通、電力、水處理、綜合體、超高層、幕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