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人物傳說在我國流傳非常廣泛,各類人物都可以成為傳說的主角。例如,北京就有許多魯班的傳說,在這些傳說中魯班不僅僅是木匠行業的祖師爺,甚至其他很多行業也敬奉魯班,成為中國古代崇尚勞動智慧的象徵。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土木建築工匠祖師魯班畫像。

魯班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土木建築工匠之一,也是相傳有許多發明創造的大發明家。從古至今2000多年來,他一直被土木建築工匠們尊奉為祖師。

魯班,姓姬,公輸氏,名般,班與般同音同意,故稱為班。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春秋時期魯國人。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一個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人參與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逐漸掌握了土木建築設計和生產技能,積累了豐富的相關實踐經驗。

而傳說中的魯班,逐漸被神話。他不僅向後人傳授各種技藝,而且還時常在人們遇到困難時突出出現,幫助人們解決建築或工藝上的疑難問題。

如老北京的歷史上中關於魯班的傳說類掌故就有:鋦白塔、西便群羊、崇文鐵龜、挪鍾、樣樓等等。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魯班畫像。

關於紫禁城角樓的設計過程,老北京人中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神話傳說,這個傳說與魯班有關:

有一天,明朝的永樂皇帝夢見了四面歇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的角樓,便下令要在紫禁城的四角建造四個這種樣式的角樓。可怎樣建沒又沒有現成的圖紙和樣子。

就在全城的建築師傅們犯難時,突然走來來了一位老人,送給他們一個蟈蟈籠子轉身就走了。師傅們一看那蟈蟈籠,正是“四面歇山、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條脊”!難題終於有了答案。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據說,那位老人就是顯聖的魯班。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全景。

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全景衛星照片。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今年是建成600週年。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從景山上望故宮。


紫禁城外圍宮牆,除了有四座城門外,四角還有四座角樓,由於其有獨特建築和藝術特點,為世人所矚目。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午門。


自古以來,皇宮建築四周都有城牆,城牆四角也都有了望警戒用的角樓。而紫禁城的四座角樓,比起前朝皇宮的角樓,它們的造型更加玲瓏,結構更加巧妙,功能更加多元。

紫禁城的角樓是一個神話般的存在,很有講究,也很有故事。

紫禁城角樓,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

角樓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於皇宮的防衛設施。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東北角樓。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西北角樓。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東南角樓。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西南角樓與西華門。

角樓的屋頂是三重簷,用72條脊相銜接,形成縱橫連貫,多角相錯。角樓內沒有柱子,外沒有梁頭。而且,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角樓呈現的都是正面。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東南角樓。

紫禁城角樓是四面凸字形平面組合的多角建築,座落在須彌座之上,周邊繞以石欄,屋頂有三層,上層是縱橫搭交的歇山頂,由兩坡流水的懸山頂與四面坡的龐殿組合而成,因這種屋頂上有9條主要屋脊,所以稱做九脊殿。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角樓的中層採用“勾連搭”的做法,用四面抱廈的歇山頂環拱中心的屋頂,猶如眾星拱月。

下層簷為一環半坡頂的腰簷,使上兩層的五個屋頂形成一個複合式的整體。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西北角樓。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東北角樓。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東南角樓,東華門依稀可見。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西北角樓。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紫禁城西北角樓與北側的景山遙相呼應,大高玄殿南側的牌樓和習禮亭也清晰可見。


由於角樓的各部分比例協調,簷角秀麗,造型玲瓏別緻,成為紫禁城的標誌,使人驚奇,讚歎與敬仰。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角樓的細部照片。


有意思的是,真正的紫禁城角樓的設計方案可能來源於元代。在故宮紫禁城西北角外的大高玄殿前,曾經建有兩座習禮亭。這習禮亭與紫禁城角樓的樣式是一致的。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故宮西北角樓、大高玄殿的兩座習禮亭,可見建築樣式相似。


圖說北京: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角樓的建築藝術、功能與魯班的傳說

▲清末的大高玄殿習禮亭照片。


問題是,在習禮亭拆除過程中,專家在部分木結構構件中,發現有元代時的字跡,說明習禮亭的構件應該源於元代。其實,從建築發展史上看,明清北京城就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設的,技術和材料的繼承流傳是必然的。



原創作品,版權所有,謝絕抄襲轉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 本號致力於解密歷史的細節,兼而訂正一些人們觀察歷史時,由於不實傳播而產生的誤會,努力提供高清並真實的歷史圖文。敬請關注,持續解密歷史的細節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