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轮船》的思考:失去庇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值得给孩子搭建


《白轮船》的思考:失去庇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值得给孩子搭建

《白轮船》是吉尔吉斯斯坦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一篇中篇小说。也是一部充满童真与浪漫色彩,融合神话、虚幻与现实,又充斥着悲情与批判色彩的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被父母遗弃的小孩与外公的故事。全篇小说有两个泾渭分明的世界——孩子的纯真善良、充满幻想的世界与成人乱象丛生的世界。作者通过极其细腻的笔法,充满浪漫主义的想象力,写出了孩童的纯真,以至于在这样的文字下,我们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少年,那个无忧无虑,与石头、花草、动物说话的年代;又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写成人世界的乱象:人性的自私,自大,狂妄与丑恶揭露无疑。两个世界的描写与塑造,营造出鲜明的矛盾冲突。

而小说的主人公,那个被抛弃的孩子,就在这两种世界的矛盾冲突中逐渐迷失,最后走向悲情的结局。

很多人在读完本书后,有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有对人性的思考,也有对阶级的思考。而通过本书,我更多看到的是一个关于孩子从世界观的建立到崩塌的失败的教育案例。

外公的善良与神鹿的故事构建了孩子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文中的孩子有着不幸的身世,他被父母遗弃,父母在遗弃他之后,又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家庭,所以孩子从小被外公带大。

他的外婆并非自己的亲外婆,对他没有太多疼爱,而姨母与姨夫一直无法怀上小孩,对这个没有父母的孩子,自然谈不上有多少喜爱,反而因为自己无法拥有孩子,对他有着那么一丝嫉妒与恨意。

孩子就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一直长到了七岁。但他并不孤单,因为他有一个真正关心爱护他的外公,还有那些不会说话的小伙伴——石头"马鞍"、"狼"、"坦克",还有牵牛花等等,这些都是他的朋友。当然,他最亲密的朋友,还是外公送的望远镜与书包。孩子经常会跟书包和望远镜说话,用望远镜久久的看远处的白轮船。那艘白色的轮船,是他的寄托与希望,并且他还听说,他的父亲,就在这艘船上。

这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有着如此纯洁的童真,对未来,充满着无尽的希望与幻想。他的内心,就像那白色的轮船般,没有一丝杂质,纯净如一张白纸。

《白轮船》的思考:失去庇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值得给孩子搭建

孩子的外公在这张白纸上挥下了两笔,第一笔是善良;第二笔是信仰!这是如此艳丽的两笔,这两笔都是作为人最为可贵的品质。

善良是外公用行为写下的,外公的善良表现在对所有人的友善,比如外公可以在别人的喜宴上帮忙,如同自家办喜宴,作为宾客,干着端茶递水的在他人认为屈辱的活而从不在意。因为他乐于帮忙,性格随和,所以虽然人们很需要他,很喜欢他,但从来不敬畏他,但外公却无所谓。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标准的老好人,但这一切都是源于他的友善,他的善良刻到了骨子里面。

老老少少都跟他“你我”相称,可以拿他开玩笑,因为老头子是个没有脾气的人;可以拿他不当回事儿,因为老头子是个从不计较的人。难怪俗话说,不会使人尊敬自己,就要受人欺。他就不会。

信仰是外公用故事写下的。外公常给孩子讲一个古老的传说,传说一次吉尔吉斯人遭遇洗劫与扫荡,一头长角鹿不顾麻脸瘸婆婆的劝告,救下了最后的两个族人,被救下的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最后又将族群繁衍下去,直至发展壮大。然而,壮大后的人们为了获取鹿角放在死去亲人的坟头以表示孝顺,开始了疯狂屠杀鹿群,最后长角鹿带领剩下的几只鹿离开了人们……

外公对孩子说,长角鹿救了族人,所以是长角鹿是布古人共同的母亲。

只有这样,我们才叫一家人,打从我们的老祖宗长角鹿妈妈起,我们布古人就是一家人了。圣母长角鹿传给我们的是友爱,要我们一举一动、一思一念都要做到这一点……”

《白轮船》的思考:失去庇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值得给孩子搭建

外公的善良与长角鹿的故事深深影响了孩子,让这个7岁的孩子拥有了同样的善良,鹿妈妈,也成为了他的信仰,长角鹿身上所体现的平和与爱逐渐渗入孩子的血液,成为他身体乃至思想的一部分。

这个年仅7岁的孩子,渴望成为一个强壮而有力的可以保护他人的人,也常常在梦中请求神鹿妈妈赐给姨夫姨母一个孩子……外公给这个孩子搭建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友善与希望的世界。

然而,外公可能永远都不曾想到,给孩子亲自构建的世界会在某一天彻底崩塌,而且,造成这一切的人还是外公他自己!

孩子的世界崩塌了

对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来说,在外公讲过的无数次的故事中,他或许早已将鹿当成了自己的母亲,而白轮船,在他的心中,可能更相当于自己的父亲。所以这个孩子,才会对长角鹿与白轮船有如此的敬仰与向往。

也因此,在有三只鹿出现在他们生活的地方时,孩子的内心是如此的兴奋,因为他的母亲带着他的信仰和对他的爱回来了……

长角鹿妈妈还是用和善的、会心的目光留神地朝孩子望着,它的眼睛大大的、黑黑的、水汪汪的。孩子感到十分惊奇的是,长角鹿妈妈能够像人一样叹气,叹得又伤心、又凄怆,就像外公那样。

《白轮船》的思考:失去庇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值得给孩子搭建

在那一刻,应该是孩子最为幸福的时刻,但这样的时刻太过短暂,一声枪响彻底打碎了他的梦。孩子的姨夫,为了一己私欲,逼迫外公对鹿开了枪,并举办了一场鹿肉宴。孩子眼看着自己的姨夫用斧头一次次劈砍着长角鹿早已被砍下的脑袋,看着之前亲切而和善的望着他的,现在清澈而惊愕的没有闭上的母鹿的眼睛,陷入了呆滞。

在姨夫他们狼吞虎咽的咀嚼声中,在他们哄然陈说着是如何逼迫外公开枪打死长角鹿的那一刻,这个7岁孩子的世界彻底陷入了黑暗。

孩子闻着恶臭的酒气,听着大声的狂笑,感到越来越热,越来越闷。头又涨又跳,非常疼痛,简直像要炸开似的。他觉得好像有人在用脚踢他的头,用斧头劈他的头。他觉得好像有人拿斧头对准他的眼睛,于是他把头晃来晃去,拼命躲避。

他希望远离此处,变成一条鱼,去寻找他的白轮船,他走出了房间,向着河水的深处走了过去......

《白轮船》的思考:失去庇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值得给孩子搭建

孩子世界观崩塌的原因

孩子世界观的崩塌,根源在于姨夫及其朋友人性的恶。却也与外公的软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外公给孩子构建了一个善良、和平、充满爱与希望的世界,却又亲手打破了它。这样的反差,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无法承受的。在故事的结尾,孩子走出房间,看到躺在泥土中痛苦万分的外公,他希望与外公一起,守住他们共同的信仰,希望外公给他这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一点光与支撑。他甚至还在问,库鲁别克——那个他认为的代表着力量与正义的强健的年轻人——会来吗?他仍旧希望,外公给予一个肯定的答复,与他一起等待库鲁别克过来审判这些吃着鹿肉的人。但当他看到外公沾满了泥和土,只有乱糟糟几根胡子的脸,并浑身发抖时,孩子彻底绝望了。

因为给他这个世界的人,此刻连自己的世界都已经崩溃了。外公给了孩子一个明艳的世界,却没有能力去庇护这个世界。孩子的世界观,在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失去了最初的庇护与支撑,轰然倒塌。早知如此,或许,外公根本就不会带给孩子如此的良善与信仰。

《白轮船》的思考:失去庇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值得给孩子搭建

当然,我们无法也不忍去苛责外公,因为他在开枪的同时,其实也是对自己的信仰开了枪。他之所以摒弃了自己的信仰和终身信奉的东西,根源还是在于心中的爱,对他女儿也就是孩子姨母的爱,对他外孙的爱,他希望以此来保护他们,让他们肉体上不再受孩子姨夫的折磨。

不知他那孩子的头脑是否懂得,莫蒙外公躺在这里,是在为自己那长角鹿妈妈的故事的幻灭而痛心;是否懂得,是外公违心地背弃了自己要他终生信奉的东西,背弃了祖先的遗训,背弃了良心和自己珍贵的信念,而干这种事是为了自己苦命的女儿,也是为了他这个外孙……

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对一个单纯善良的孩子来说,精神的折磨远比肉体的折磨更加致命!

《白轮船》带来的反思

悲情的结局远比皆大欢喜更容易给人以思考。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在对子女的教育中,我会尽量给孩子善与美的世界,相信这也是所有为人父母的选择。我们都希望孩子生活在阳光下,远离阴影,从而有一颗善良与美丽的心灵。孩子心灵的这张纯洁的白纸上,我们都渴望挥洒出明艳的色彩。

但我们可能从来少有思考,我们是否真正给了孩子的世界足够的庇护,我们有时是否在亲手摧毁我们搭建的这个世界。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好的国家与时代,现实的残酷远比不上小说中的残酷,但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审视自己,是否从自身来说,我们没有在孩子的世界越界

孩子身体上的痛苦,我们不乏关注,我还记得小时候看的很多写亲情的作文,千篇一律都是自己生病了父母多着急,晚上背着去医院的故事。但孩子的精神世界,真正又引起了多少人的重视?

《白轮船》的思考:失去庇护的世界观与价值观,不值得给孩子搭建

更为可怕的,是父母亲手毁掉自己给孩子构建的世界。有多少人在给孩子搭建与人为善的世界时,同爱人吵得不可开交;有多少人在给孩子搭建遵守规则的世界时,自己却在一步步越界;又有多少人在给孩子搭建乐观积极的世界时,自己成天却在怨声载道......

给孩子构建一个世界不容易,但要毁掉它却是如此简单。很多人希望孩子比自己优秀,活成不似自己的模样,但却又始终保持自己的模样,须知,你的模样就是你给孩子的世界。

《白轮船》告诉我们,当给了孩子一个世界,就要有庇护的决心,而提供这样的庇护,首先需要从自身做起,毕竟小说中压垮孩子世界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给了他这个美好世界的外公的信仰的最终崩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