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第一書記陳籽伉:富裕村成了真正的“富裕”村

黝黑的臉龐,樸實的穿著,從1991年出生的“小鮮肉”到富裕村的"農民",臨沂市稅務局派駐平邑縣柏林鎮富裕村的第一書記陳籽伉和第一書記工作組一道,堅持黨建引領,凝聚黨員、婦女、家族代表和村民創客“四股力量”,將村集體收入為零、黨組織渙散的村子,變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團結村。

临沂第一书记陈籽伉:富裕村成了真正的“富裕”村

陳籽伉在講解村史。

抓黨建 賦能村莊建設

富裕村由陳家莊村和鞏固莊村兩個自然村組成,道路破敗,村集體收入幾乎為零,且有大量負債;黨組織渙散,兩年間換了三屆班子。當地村民無奈自嘲:“富裕村不富裕,鞏固莊不鞏固。”

2018年4月,陳籽伉和同事李先鋒一起被選派為駐村第一書記來到了富裕村。“無產業、無資金、無項目、高負債”,眼前這“三無一高”的難題怎麼破?成了擺在第一書記面前的頭一個難關。

“從走訪開始、由村‘兩委’突破、讓黨員帶頭。”初來半個月的陳籽伉和李先鋒開始了逐家逐戶的走訪調研,有反映路難走的、有埋怨土地被佔的、有指責財務混亂的、有投訴產權不清的,總而言之,問題歸根在村黨支部領導不力上。

於是他們兩人白天走訪,晚上與村“兩委”成員逐一談心談話。剛開始,村“兩委”成員有的避重就輕、支支吾吾,有的說話自相矛盾,這也讓第一書記傷透了腦筋。後來陳籽伉嘗試和他們從家常聊起,談起了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求學和工作經歷以及自己來村後的感受,就這樣一下子拉近了第一書記與村“兩委”的距離,他們開始願意講真話、願意說實情。村“兩委”的疙瘩解開了,凝聚力也逐漸強了。後來,第一書記還制定了村“兩委”坐班制度、每日簽到制度和周例會制度,村“兩委”運行逐步有序開來。

之後,為了建強基層黨組織,第一書記根據富裕村實際,細化黨員量化積分,制定61條管理細則;嚴明獎懲措施,動態培養入黨積極分子,大大增強了黨員的在黨意識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積極性。“我還記得第一次開黨員大會的時候,自己心裡也很緊張,但看到有的同志儘管腿腳不靈便、架著雙柺也來參會,心情又格外激動。”陳籽伉說道,“當時面對68名黨員,他們有的黨齡和我父親年齡差不多大,還有的是自衛反擊戰的空軍戰鬥英雄,心裡更多了一種尊重。”當天的黨員大會上,全體黨員在陳籽伉書記的帶領下,重溫了入黨誓詞,第一書記為每一名黨員佩戴了黨徽,大家的勁頭更足了。

临沂第一书记陈籽伉:富裕村成了真正的“富裕”村

村黨群服務中心。

促經濟 打造中藥材種植基地

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鄉村振興,是第一書記的工作使命。入村兩個月,在綜合分析了村情村況後,陳籽伉和第一書記工作組認為可以利用蒙山有利自然地理環境種植丹參,打造蒙山中藥材種植基地。

“建立‘公司+合作社+村兩委’三位一體產業發展模式,形成‘公司抓管理監督、合作社抓具體經營、村兩委抓服務協調’的產業發展機制。”當第一書記將工作想法向上級彙報時,領導非常贊同,並牽線與魯南製藥集團合作,簽署與村合作社定向收購合同,共同打造丹參中藥材種植基地。

目標已定,重在落實。說幹就幹,2018年6月,他們流轉了土地400畝;7月底,9萬株丹參苗準備扦插。而就在此時,蒙山進入了雨季,暴雨一場接著一場,甚至幾次險些引發山洪,惡劣天氣持續了半個多月,眼看最佳扦插時機就要錯過,陳籽伉心急如焚。此時正值農閒,流轉了土地的村民多外出打工,第一書記資金一時又難以籌措,400畝土地就靠十來號人該如何是好?

“當時我們想推遲一段時間再扦插,但陳書記不同意,因為這樣會影響苗子成活率和產量。”合作社負責人李傳營回憶說,“兩位第一書記真是頂著困難往前衝啊,先是帶著村‘兩委’,後來叫上黨員幹。不少村民看到第一書記們都親自下地了,好多人也帶著農具自發來幫忙。”“書記帶頭,幹活不愁。”就這樣,30多名村民自發義務勞動,一週內扦插丹參苗近20畝,保住了9萬株種苗的成活。

“那時候腰真是快累斷了,長這麼大還真第一次幹這麼多農活。”陳籽伉笑著告訴記者,“我們累不要緊,要的是能帶動這樣一股勁兒和精氣神兒。”

後來,富裕村第一書記借鑑先進經驗,與金豐公社簽訂託管協議,由其負責深耕、種植、施肥、除蟲、收穫全過程,以機械化種植取代手工勞動,有效解決村民“不會管、不善管、管不過來”等問題。幾百畝的丹參地也在機械化操作下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種植,保守預期可為村集體年增收20萬元。

有感情 兒子取名“小富裕”

“我4月19日駐村,一直到五一假期回家,才知道妻子懷孕近一個月了,她怕我擔心,就沒告訴我。”談起家庭,陳籽伉有著說不出的愧疚。結婚兩年多,工作單位和家相距百里,每天早出晚歸,陪伴妻子的時間屈指可數。

“那天聽他說要去任第一書記,我當時眼淚就下來了。”陳籽伉的愛人董慧子說,“我有同事做第一書記,知道有多苦、有多累。我本想讓他跟領導說說,最後也沒開得了口。後來我就在心裡暗暗祈求能把他分派得離家近一些,後來知道在蒙山,淚水怎麼也忍不住了。”富裕村距離他們的家有270里路,走高速也要近兩小時。原本還能早出晚歸的陳籽伉,自從駐了村就只能週末回家。妻子孕吐強烈,有時只得自己開車去做產檢。

“你不在家,我吃的最多的就是速凍水餃。你回家來,我覺得連速凍水餃也特別好吃。”這條信息珍藏在陳籽伉的手機裡,是妻子懷孕7個月時候發給他的。

2018年11月25日,週末在家的陳籽伉正收拾明天一早回村的衣物,躺在沙發的妻子突然痛苦地叫了一聲。他嚇了一跳,只見妻子臉色煞白,豆大的汗珠冒了出來,疼得無法站起來。妻子捂著肚子,臉色十分難看。陳籽伉頓時慌了神,因為距離預產期還有近40天,他趕緊帶著妻子趕到醫院。

在醫院經歷了40多個小時後,27日上午孩子降生了,母子平安。“小名就叫富裕吧!”這是妻子從產房被推出後,對陳籽伉說的第一句話。這也是一個飽含了對任職村強烈情感的名字。

“作為第一書記,我很光榮;能為百姓出力,我很充實。”陳籽伉的話擲地有聲。

臨報融媒記者 王富軍

临沂第一书记陈籽伉:富裕村成了真正的“富裕”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