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變清水 南流風景美 ——南流江流域綜合治理凸顯成效

家家戶戶都養豬,牲畜糞便、生活汙水直排入河,水鳴河大大小小的河溝汙水四溢,臭氣熏天,蚊蟲亂飛。“一到夏天,河裡的惡臭順著風能傳好幾里路過的人都會掩起口鼻。”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水鳴鎮的村民說,以前,養殖場沒有汙水治理設施,糞便汙水順著雨水流入農田、下滲到水鳴河中。


水鳴河的狀況是南流江流域水汙染曾經的一個縮影。因水質惡化,南流江汙染在2016年的中央環保督察中曾被列為廣西9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問題之一。由於連年不斷的排汙,使南流江2017年的水質狀況與上一年相比下降兩個級別,年均水質為Ⅴ類。


2018年,橫塘斷面平均水質改善至Ⅳ類,部分月份水質達Ⅲ類,實現了“一年初見成效”的目標要求。2019年南流江橫塘斷面年均水質為Ⅳ類,同比水質不變,但氨氮濃度下降64.1%,總磷濃度下降30%,其中4月、8月、9月、10月、12月水質均改善至Ⅲ類,11月水質改善至Ⅱ類,是2016年以來水質首次出現Ⅱ類,12月支流全面消除劣Ⅴ類;亞橋斷面年均水質為Ⅲ類,達國家考核目標。


清水變黑,百姓難耐


生豬養殖方式粗放,糞汙直排無處理。“近年來,南流江水質惡化主要是受養殖業嚴重汙染的影響,2018年6月曾被生態環境部約談。”博白縣“南流江辦”常務副主任葉藝介紹。南流江周邊主要產業以生豬養殖為主,流域內有養殖戶近5萬戶,僅玉林市就有4萬多戶。畜禽養殖密度最大的玉林段,每年生豬存欄量約260萬頭,出欄量約為650萬頭。畜禽養殖汙染嚴重,養殖汙染約佔流域汙染的46%,主要是氨氮和總磷超標。


小散養殖戶佔據了半壁江山,流域內年出欄量500頭以下的中小散養殖戶佔比約98%,存欄量佔78%。小散養殖戶習慣了粗放式的生產方式,長期以來糞便資源化利用率低,大量畜禽養殖糞汙直排入河。僅博白縣一個縣,每天畜禽養殖糞汙排放量就有近3萬噸。


往北溯流而上,玉林市福綿區也面臨相似的困境。但與博白縣不同的是,福綿區段的南流江,其汙水主要來自曾輝煌一時的“世界褲都”。這裡服裝加工業十分興旺,與之相伴隨的是水洗等配套產業的發達。福綿區24家水洗廠每天產生7萬噸-10萬噸汙水,晚上開工、偷排入江,令人防不勝防。


汙水經過長時間累積,讓曾經清澈的南流江面如“潑墨”一樣變成“黑水河”,曾喜歡下水游泳的當地居民游泳後便渾身發癢,不再敢靠近。2016年7月,中央環保督察指出福綿區因生態環保問題不達標的水洗廠問題。然而,全區43萬人,從事服裝產業的就有11萬人,如果關閉24家水洗工廠,也就意味著數以萬計的人失業。


截汙建池,收運還田


面對日益嚴重的水汙染,2018年4月,廣西開始頂層施壓,自治區主席陳武實地檢查南流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並提出了南流江水環境綜合整治“一年初見成效,兩年顯著成效,三年大見成效”的工作目標,全面推進南流江治理。


重點治理在玉林,重汙染區是博白。南流江治理緊盯問題關鍵,以博白縣畜禽養殖為重點,全面開展汙染治理。然而,養豬是當地農戶的主要收入來源。在全面拆除離南流江主幹流和重點支流、水庫500米禁養區範圍內的養殖場後,限養區小散養殖戶對水汙染的貢獻率依然存在。一味地限養、清拆將使上萬農戶喪失生計。做好治理,重在促進養殖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共贏。


“ 原來是平面地板欄舍,沖洗欄舍的水難收集,養殖場沒有收集池,水就直接排到外面的水溝裡。”水鳴鎮的村民說。現在,在當地縣政府的號召下,養豬場改造了欄舍,建起了糞汙儲液池,養豬場也不像以前那樣臭味撲鼻了。罐車定期從養殖沼液池抽取沼液,拉給附近的種植戶。


去年以來,博白縣提出“截汙建池,收運還田”為主的治理方式,引進第三方糞汙收集處理服務公司,在9個鎮開展“ 公司+ 小散養殖戶+ 種植戶”試點工作。數輛專用車從養殖場抽沼液,在種植旺季,液態生物有機肥可直接用於農作物施肥;在種植淡季,則進入糞汙中轉站收集儲存起來備用。


同時,博白縣正在建設水鳴鎮糞汙收集中轉站,引導企業租賃土地發展生態農業種植,建設一條畜禽糞汙生產液態生物有機肥及消納系統,以促進糞便、汙水肥料化利用,讓養殖戶“管得住糞汙”,種植戶“用得動糞肥”。


截至目前,玉林市完成畜禽養殖場截汙池建設3.12萬個、生態養殖場1259家、有機肥加工廠(點)29個、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廠(點)18 個,成立了35家養殖廢棄物收運合作社(企業),糞汙綜合利用率有了質的飛躍。


搬遷入園,統一治汙


棉花經過紡紗、印染、織布、製衣、水洗等多道工序,才能變成一件穿著在身的服裝。裁切縫紉成型之後的牛仔褲,需要經過水的泡洗方可出廠,這就產生了大量廢水。玉林市福綿區生態環境局局長黎賢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服裝水洗是一個高耗水行業,每洗幾十條褲子就需要一噸水。水洗廠為降低成本時常將汙水直接偷排到江中,南流江變成了黑水河。


福綿區一改傳統“見汙治汙”的模式,主動對接服務,科學精準治汙。在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指導下,福綿區大力推進水洗企業退城進園,將玉林市南流江流域內全部水洗企業搬遷進入福綿中滔產業園,未能入園的水洗廠將一律關停。產業園建成了集中的汙染處理設施,各水洗企業產生的汙水統一進入汙水處理廠處理,採用生活汙水一級A 處理標準+溼地公園再處理工藝,探索出園區汙染統一治理的新模式,有效解決了牛仔服裝水洗的環境汙染問題。


已搬遷入園的一家企業負責人說:“產業園對水電氣熱和汙水處理提供了統一、低價的服務,不僅給企業帶來方便,也帶來了極大實惠。”這家企業生產涉及牛仔漿染、服裝水洗、後整加工,有大量汙水需要處理。產業園區提供的方便和實惠,吸引這家企業於去年2月從廣東搬遷到此,投產經營。


中央環保督察不僅給福綿區施加了壓力,同樣也催生了動力。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說,環保要素的優質供給推動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同時吸引了東部地區產業向園區全產業鏈升級式轉移,拉動上下游產業快速集聚。


環保產業園水電氣熱成本只有廣東的70%左右,汙水處理成本降至80%左右,低價優質的治汙成了福綿區招商引資的利器。成本優勢吸引了大量紡織、印染等企業入園。目前,福綿區入園企業已達100多家。玉林市南流江流域7個工業園區也已全部建成運營集中式汙水處理廠或截汙工程項目,其中5個項目與生態環境部門實現聯網,實時在線監測。


南流江北起大容山,峰轉十八彎,南入廉州灣,養育了9500多平方公里的千年文明。廣西將中央環保督察的壓力傳導到日常流域治理中,嚴格控制和削減汙染物排放量。


家住博白縣水鳴鎮80多歲的馮奶奶說:“我已經20多年沒見過這麼幹淨的河水了,沒想到在我有生之年還能夠看到小時候記憶中母親河清澈的模樣。”現在南流江水清了,魚蝦又回來了,水清岸綠的樣子越來越清晰,村民們期盼的下河戲水的日子也逐漸回到生活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