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示范区+自贸区”虹吸效应 ——写在陕西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

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吴 凡

释放“示范区+自贸区”虹吸效应 ——写在陕西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

3月30日,杨凌自贸片区传来一则喜讯,陕西省自贸办印发《关于对我省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给予表扬的通报》,杨凌自贸片区名列其中。

释放“示范区+自贸区”虹吸效应 ——写在陕西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

从2017年4月1日,我国唯一以推动现代农业国际交流合作为鲜明特色的自贸试验区——杨凌自贸片区正式挂牌起,短短三年时间,杨凌自贸片区审时度势、深化改革,在积极探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国际农业合作的“进阶之路”上发挥强势引领作用,不断释放“示范区+自贸区”虹吸效应,乘自贸东风全力打造对外“绿色名片”。

制度创新破除发展瓶颈

今年以来,杨凌自贸片区捷报频传,带来众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自挂牌之日起,杨凌自贸片区三年内累计形成了50多个现代农业领域集成性较好的创新案例,其中9项改革创新成果在全省被复制推广,15个案例被评为我省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杨凌自贸片区累计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037户,其中新增外资企业35户,注册资本亿元以上企业31户……成绩瞩目。

改革促进创新,创新背后折射出的是杨凌自贸片区的强大韧劲和巨大潜力。

释放“示范区+自贸区”虹吸效应 ——写在陕西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

“前期,杨凌自贸片区肩负着探索和对外窗口的责任,通过加大制度创新和科技合作,以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为目标,始终紧扣国家使命和功能定位,全面落实中省部署,增强政府服务效能。”杨凌示范区自贸办主任苏亚文告诉记者,杨凌自贸片区始终对标国际标准,审时度势、深化改革,扎实探索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不仅在一步步走向全国各地,更是在世界舞台中央占据一席之地。

目前,杨凌自贸片区还组建了专家智库团队,成立了杨凌农业自贸研究中心,不断发挥农业“智囊团”作用,推动杨凌片区在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实现新的突破。

从生物农业、农产品加工、再到农业服务业发展等,杨凌的优势显而易见。而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工作机制,则为杨凌深化“放管服”改革进程加足了马力。

建立并持续优化“多证合一、多项联办”服务平台、企业登记注册平均时间压缩至1小时以内,建成24个“行政事项审批(备案)联办服务中心”……截至目前,杨凌自贸片区率先完成了225项省级委托下放事权的承接落实工作,累计办理各类事项2万余件,全面完成首批“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累计办结事项达1400余件。同时,设立西北首个“出口退税流转金”,全面实现“当日办结、当日退税”,并制定出台了《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杨凌片区国际农业创新港企业入驻优惠政策(试行)》,进一步吸引更多企业集聚杨凌。

加固国际农业合作“桥梁”

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的中哈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内,具有“杨凌基因”的小麦、玉米、大豆等六大类45个品种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根发芽。

无独有偶,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以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中哈现代农业产业创新示范园、杨凌俄罗斯库尔斯克农业科技合作园等国际农业科技合作园区相继建成……杨凌自贸片区以“一带一路”海外农业国际园区为载体,努力培育海外农业园区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国际农业产能合作与人文交流。

释放“示范区+自贸区”虹吸效应 ——写在陕西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

目前,杨凌已同以色列、加拿大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合作交流关系,与哈萨克斯坦等20多个丝路沿线国家签订有关协议。同时,先后举办“发挥农业特色自贸区创新优势,促进国际农业技术交流与产能合作”主题活动。2019年,示范区实际利用外资额完成3841万美元,同比增长76.8%;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完成10.93亿元,同比增长33.87%。

此外,杨凌示范区不断释放“政策红利”,通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持续推进投资与贸易便利化。“目前,绿地世界城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已经成功入区,与西部机场集团联合申请的进口植物种苗指定监管场所也即将进入正式验收,验收通过后,杨凌自贸片区将拥有西北地区第一个植物种苗进境指定口岸。”苏亚文说道。

据了解,目前杨凌自贸片区植物隔离温室已建成,对发展对外贸易、吸引外商投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的重要平台“综合保税区”项目也即将开工建设。下一步,杨凌将立足杨凌农业自由贸易试验区功能定位和杨凌铁路货运站优势,加快推进杨凌铁路货运口岸申报建设工作,并策划实施杨凌国际干细胞研究应用产业园、检测产业园等一批基础功能支撑作用强、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促进“一带一路”协同发展的重大项目。

“走出去”“引进来”双向交流

从2005年杨凌肩负国家援外培训项目,到2011年中国商务部批准在杨凌设立“中国旱作农业技术援外培训基地”,再到如今举办多层次国际农业科技培训,杨凌自贸片区在践行从“试点”变为“国家制度”的道路上,始终在做农业农村创新改革的“先行者”。

释放“示范区+自贸区”虹吸效应 ——写在陕西杨凌自贸片区挂牌成立三周年之际

“我们在积极收集涉农企业对国际贸易便利化诉求的同时,还持续推进职业农民“走出去”培训,先后赴日本、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累计培训省内职业农民、优秀企业家80人次,成功举办全省农业‘走出去’培训研讨会暨2019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国际培训启动仪式,累计培训省内各地农业局干部、涉农企业家、职业农民120人次。”苏亚文说道。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中流击水正当其时。

为了有效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杨凌自贸片区在涉农领域搭建了“1+3”国际合作服务平台,融投资、贸易、科技及人文交流功能于一体,并在现有“1+3”国际合作平台的基础上,先后设立了荷兰等3个国际事务部,并在日本设立了驻日办事处及投资贸易促进中心。同时,杨凌片区在已有6个境外合作园区的基础上,还在乌克兰等3个国家新建大田作物、食用菌及亚麻种植基地搭建海外农业订单采购平台,推行“杨凌农科品牌+境外农产品展洽会”的跨境贸易模式,为国际农业科技平台的有效集聚提供双向渠道。

当前,杨凌自贸片区国际农业科技培训形成的“走出去”和“引进来”双向交流体制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中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合作与交流。

特色是农业,优势在科技。

挂牌以来,杨凌自贸试验区始终立足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扎实履行国家使命,通过农业标准化搭建起现代农业服务与合作平台,不断刷新“杨凌标准”内核,为建成农业特色鲜明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区和打造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和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城市注入动能,为全力打造体制机制活、服务效能高的国际农业合作中心注入“杨凌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