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刊發南陽抗疫先進典型報道——戰 “疫” 金虎

3月24日,《河南日報》頭版刊髮長篇人物通訊《戰“疫”金虎》,講述了南陽市宛城區漢冶街道黨政辦主任的感人故事: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他連續11天奮戰在抗疫一線,終因勞累過度以身殉職。金虎對黨忠誠、忠於職守、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用20多年的堅守活出了一個平凡人不平凡的樣子。他的精神真實而動人,在全省基層幹部中引發熱議。

河南日報刊發南陽抗疫先進典型報道——戰 “疫” 金虎

河南日報刊發南陽抗疫先進典型報道——戰 “疫” 金虎

報道全文如下↓↓↓

“轟轟轟……”半夜時分,樓下傳來低沉的摩托車引擎聲。

好不容易合上眼的林玲,“呼”地坐起身。

“俺家金虎回來了!”林玲顧不上穿鞋,一口氣從三樓衝到一樓,只見一輛摩托車剛剛駛離。瞬間,她淚流滿面。

巡視小區路過這裡的老門衛,心疼地勸道:“閨女,回去吧!不是你家虎子!”

以前,樓下摩托車一響,她總是歡天喜地下樓迎接丈夫歸來。但這次的分別格外漫長:自立春那天算起,已經一個多月沒見到丈夫了。

金虎平常工作忙,很少回家,感覺現在跟過去沒有多大區別。只是,偶爾造訪的“客人”,無情提醒著她,那個與她青梅竹馬的金虎,已經永遠地去了。

金虎,生前任南陽市宛城區漢冶街道黨政辦主任。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因勞累過度因公殉職,將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5歲。

46個未接電話喚不醒勞累的他

2月4日,恰逢立春。

中午,林玲正在家做飯,突然一陣電話鈴聲響起。

“嫂子,我們有急事找虎哥,但他電話怎麼都打不通。他回家沒有?是不是電話忘帶了?”電話那頭,聲音急促而焦灼。

“壞了!虎子出事了!”一種不祥的預感襲來。林玲扔下炒菜鏟子,飛奔出門。

金虎已經三天兩夜沒回家了!

昨天晚上10點多,他給林玲打電話說,卡點事情太多,忙完太晚,就不回家了。林玲叮囑丈夫:“別太累了。明天立春,回來我給你烙春餅。”

林玲騎上電動車就往金虎的辦公室趕。她把電門擰到底,速度加到最大,平時20分鐘的車程,10分鐘就到了。

推門,門反鎖著。打金虎手機,鈴聲在室內響起。“砰砰……”林玲兩隻拳頭雨點般捶門,仍無反應。情急之下,她用手機猛砸窗戶玻璃。右手被玻璃劃破,鮮血浸溼了衣袖。

玻璃碎了。從窗戶望進去,只見金虎蜷縮在沙發上,身上搭著一條夏涼被,兩隻胳膊抱在胸前,一條腿從沙發滑落,搭在地面上。

金虎的同事們撬開門,120救護車也很快趕到。醫生檢查後確認:金虎已無生命體徵。

林玲一下癱坐在地,泣不成聲。無論如何她也不願相信,那個疼她愛她的人突然之間就離她而去……

3月21日,記者來到漢冶街道辦事處後院二樓東邊的那間辦公室。窗戶上,兩米多長的文竹蜿蜒著一直盤到房頂下面。但由於種在盆裡的根斷了,綠意已不如平常清澈、耀眼,接近乾枯。

在金虎的辦公桌上,攤開的筆記本上會議記錄還沒有寫完;旁邊整齊摞著14本工作筆記,還有5盒降壓藥;地上箱子裡裝著7桶泡麵。

漢冶街道黨政辦的馬尊平常和金虎桌對桌辦公,他流著淚說:“宛城區從湖北迴來的人員有4004人,疫情防控任務特別重。漢冶街道是中心城區最大的辦事處,轄區人口近20萬,卡點就有100多個。這段時間,大家都是沒日沒夜地忙碌……”

作為黨政辦主任,金虎既要上情下達、下情上傳,又要負責具體落實。從1月24日大年三十起,金虎連軸轉工作了11天,其間只回家住過兩晚,其餘都是在辦公室的沙發上湊合。疫情期間大小飯店都關門了,單位又沒有食堂,一日三餐基本是吃泡麵。

通過同事們的回憶,我們依稀能還原金虎生前幾天的軌跡:

除夕,在卡點堅守,整夜未回家;大年初一中午,趕到老母親住處,陪老人吃了頓團圓飯。

2月1日,金虎和同事們步行20多公里,對轄區最後幾十個沒有封堵的出口實地勘察,設置卡點;回到家已是凌晨,妻兒已入睡。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他最後一次回家。

2月2日,金虎和同事們給值守一線的黨員幹部採購、配發防疫物資,中午在辦公室吃泡麵。

2月3日一大早,金虎帶隊對轄區13個居民小區的卡點和165個樓院值班人員的到崗情況進行檢查,並分發、補配測溫儀、消毒液、酒精等物資。

當天中午,金虎買了一包湯圓煮熟後,和同事們分著吃了。

街道黨工委書記李士範記憶猶新:“連續吃了一週多泡麵,聞見那味都快吐了。那天金虎給我端來5個湯圓,感覺特別溫暖。”

午飯後,他又接到了新任務:組織下午5點30分的指揮部會議。發完會議通知,就坐下來起草街道黨工委有關紀律要求的通知……

忙完這些,已是晚上7點多了,他又帶隊到北關社區對30個樓院進行實地巡查,直到晚上11點才回到辦公室。

這一夜,金虎依舊在辦公室狹小的沙發上度過。只是,這一覺睡下,就再沒有醒來。

2月4日上午,從8點30分到中午12點多,從領導到同事,不斷撥打金虎電話,都沒有接通。

事後大家查了一下,那天上午他的手機上有46個未接電話!

領導和同事痛惜不已:“金虎走得太早了!他才45歲啊!”一個正值壯年的生命驟然而逝,怎能不讓人扼腕嘆息……

經手3個多億元補償款無一分錢差錯

金虎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母親是基層幹部,父親是原南陽市公療醫院的內科主任醫師。

金虎的哥哥張金一回憶,父親退休後,很多群眾跑幾十裡上門尋醫。他們家客廳就像個“菜市場”,經常鬧哄哄都是人,一家人只能擠在小廚房裡吃飯。

“父親經常教育我們,一個人大要為國盡忠,小要對父母盡孝。心存善念,盡己所能,多為國家社會作貢獻……”嚴格的家教,對金虎產生了深遠影響。

1996年,金虎從南陽電大畢業,分配到宛城區官莊鎮政府做辦事員,2011年被提拔為漢冶街道三資管理中心副主任。

三資辦公室會計陳德紅說,金虎到任後,發現原來的財務下賬系統因沒有實施村組電算化,社區和村級賬目對接不到大系統,造成工作重複,加大了工作量。他就想自己改造這個系統。

改造就需要錢。由於妻子長期沒有工作,金虎經濟相當拮据,他拿出辛辛苦苦積攢的5600元錢,買了一臺組裝電腦,日夜鑽研,很快開發出一套新的財務下賬系統。

“當時轟動一時,全區現場會開在漢冶街道,其他單位都來學習。年底,我們還捧回了全區先進獎盃。”陳德紅說。

2012年全國農運會在南陽舉辦,漢冶街道拆遷項目就有33個,涉及5個社區50個村,資金總額3.3億元。

三資辦公室會計馬惠蘭回憶,“拆遷項目資金量大,不能有絲毫差錯。村民住房、農作物、附屬物、青苗補償款等都要一筆筆核算、記賬,非常瑣碎。”那半年幾乎沒有星期天,金虎帶頭通宵達旦往前趕。他總是說,很多人房子拆了,家都沒有了;我們快一點,他們就能早點拿到賠償款。

從2011年到2012年,兩年時間裡,3.3億元賠償款全部發放到位,沒有一分錢差錯,沒有一個人表示異議。

2016年6月,金虎從三資辦公室調到漢冶街道黨政辦,2017年3月任黨政辦主任。

漢冶街道黨政辦副主任惠華先對金虎身上那股“拗勁兒”佩服不已。“別看虎哥為人隨和、幽默,但在原則問題上,他丁是丁卯是卯,絕不含糊,鐵面無私、敢於碰硬。這點兒,俺服!”

2018年春,漢冶街道辦事處下決心清理辦公用房,這個“棘手”任務落在了金虎頭上。

原來,辦事處前院三樓有一二十間辦公用房,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被領導家屬、親戚佔用,其中有不少還經過幾次轉手,各種關係盤根錯節。所以,30多年來,領導換了一茬又一茬,一直無法“撼動”。

惠華先說,金虎帶著大家一家家敲門做工作,不知道吃了多少閉門羹,捱了多少挖苦謾罵。

對這些油鹽不進的“釘子戶”,金虎寸步不讓:“這是公共財產,不是個別人的特權。我不過是個股級小辦事員,就算工作丟了,也要把房子清理出來!”

一位領導的親戚帶頭騰出已經轉給朋友的房子,對金虎說:“你這娃兒實誠,做事有釘子精神。為清理這幾間房,磨破嘴皮,說盡好話,真不容易,我支持你工作!”

憑著這股子“拗勁兒”,一個月時間,辦公用房全部清理完畢。

金虎的“拗”還體現在日常工作的嚴格把關上。

街道環衛所副所長邢明記得清楚,有一次到金虎辦公室辦事蓋章,見他跟一名來辦事的人員正在爭執,原來對方因為表格上內容填寫不完整,金虎就是不蓋章,讓他拿回去完善。對方軟磨硬泡,金虎急了:“無規矩不成方圓,嚴格按照程序辦事,是對大家都負責。你不完善,這章蓋不成!”

疫情期間,後勤部門送來一個1萬多元的報修單。向來不笑不開口的金虎,把臉一沉:“公家的錢每一分都要花到正處。一個燈泡一百多元,這不是瞎搞嗎?”

“虎哥”“虎子”,這是很多同事對金虎的“暱稱”。他的熱心和不懂“拒絕”,深深溫暖著大家的心——

信訪辦副主任陳紅曉說,2019年4月開展巡視巡察時,第一批案件就有86個,需要向上級部門交納案卷,“意見書、告知書、調查報告等1000多份材料需要蓋章,報結時間又緊,因為審查蓋章,經常耽誤虎子休息和吃飯時間,他都毫無怨言。”

三資辦公室王林芳說,虎哥是電腦義務維修員,很多同事家裡電腦系統也是他上門安裝的。同事來黨政辦打印資料,金虎總是熱心搭把手;他還為新來的同事四處物色相親對象……

金虎去世後,家人翻看他的手機相冊,還有他用了多年的一部佳能相機,裡面上萬張照片,幾乎全是各種工作畫面,只有一張自拍照,是他和母親的合影。拍攝時間是今年1月10日,農曆臘月十六。那天是他的生日,中午他抽空去買了個小蛋糕來到母親家,孃兒倆一起開心地吹滅蠟燭,沒想卻是他和母親一起度過的最後一個生日。

69元的健步鞋一穿三年多

南陽市區紅廟路一個老舊小區裡,金虎的家就在三樓。

80多平方米的房子,陳設已顯老舊。“金虎這兩年工資才高點,每個月拿到手三千多;我多年沒工作,去年找了個公益崗位,一個月一千多點,生活不寬裕。”林玲搓著手說,這套房子還是結婚時公婆為他們置辦的婚房。

因為經濟拮据,金虎不吸菸不喝酒,吃穿不挑,對自己極“摳”。

同事邢明說:“金虎腳上的健步鞋,是三年前俺倆一起買的,特價69元,還送雙襪子。”

惠華先說:“虎哥戴的眼鏡,也是眼鏡店處理款,特價20塊錢。我當時還勸他買個好的,他說孩子上高中開銷大,能看清楚就行。”

半舊運動衣、舒適老年鞋、腰間斜挎包,是金虎的“三件套”,他很少為自己買東西;但對同事和家人,金虎卻顯得很大方,把滿滿的愛都捧了出來。

疫情期間,金虎自掏腰包從一位朋友處買了600多副護目鏡,贈給在卡點值班的同事們;遇到單位捐款,他總是帶頭捐。

他知道妻子喜歡手鐲,每次出差都不忘買一個回來;工作忙不在家,怕妻子孤單,他就在網上買了一臺智能音樂播放器“小艾”,每當林玲做家務,喊聲“小艾”,她喜歡的音樂就飛揚起來;只要是妻子喜歡的衣服,三百、五百,他都出手“闊綽”……

父親去世早,老母親獨住。金虎給老母親裝上空調、熱水器,怕她一個人悶,還買來唱戲機……

在金虎家客廳,沙發對面的牆壁上,是一面照片牆,一家三口笑靨如花,那是金虎和林玲結婚10週年時照的。

珍貴的記憶不會隨歲月流逝而褪色,反而更加刻骨銘心。翻看著金虎生前的照片,林玲的記憶被拉回到20年前:那時,兩個年輕人剛確定戀愛關係。有次約會,金虎悄悄從包裡掏出一雙35碼的精美女鞋,羞澀地遞過來:“我去北京出差時約摸著買的,喜歡不?”早已芳心暗許的林玲面頰緋紅,一個勁兒點頭。婚後,金虎才知道,妻子的腳是36碼,那雙略顯擠腳的鞋子林玲硬是穿了一年多。

2月22日,金虎離開的第十八天,他正在讀高二的兒子毛毛,含淚寫下一篇千字文。文中寫道:“有人說,以醫治‘疫’,但我認為站在一線的所有人才是我們的頂樑柱,因為有他們為我們保駕護航,才有我們的安康,他們都是英雄……謝謝您,我親愛的父親,養育之恩來世再報!”

“英雄”兩個字,是兒子對父親的最高敬意,也是黨和人民對危難之際那些忠誠履職、勇於擔當者的最高褒獎。金虎作為第一批在疫情防控中表現突出的共產黨員被省委組織部表彰;省總工會追授他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南陽市、宛城區追授他為優秀共產黨員,號召全市黨員幹部向金虎同志學習!

金虎殉職後,南陽市宛城區委書記劉中青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幫助料理後事。他痛心地說:“金虎同志是我們宛城區基層幹部的典型,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我們的學習榜樣。”

春風拂過,辦事處院子裡的那株玉蘭樹隨風搖動,白色的花瓣聖潔耀眼。

曾經無數次從樹下匆匆走過的金虎遠去了。但在同事和親人、朋友心裡,他的微笑彷彿還在,就像這株玉蘭,一直在身邊……

《戰“疫”金虎》刊發後,在全省基層幹部中引發熱議。

“這篇人物通訊展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基層幹部形象,我幾次溼了眼眶。金虎同志是我們基層幹部的典型,我要把他當成學習的榜樣!”新鄉縣翟坡鎮朝陽社區黨總支書記陳來勝說,新冠病毒肆虐橫行,全靠一個個像金虎這樣的共產黨人挺身戰“疫”,用血肉之軀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屏障,才守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金虎同志的事蹟,將不斷激勵大家在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走得更遠。

許昌市魏都區文峰街道河西社區黨支部書記劉建華一口氣讀完文章,含著淚說,細膩的筆觸、感人的故事,令人熱淚盈眶。金虎是一名多麼好的基層幹部,他的離世怎不讓人痛惜?他的事蹟並非轟轟烈烈,卻在點點滴滴中飽含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對基層工作的無限熱愛、對人民群眾的無限深情。河西社區將繼續圍繞黨建抓作風轉變,守好戰“疫”第一道關卡,千方百計破解發展難題,凝聚幹事創業正能量,以實際行動取信於民、造福於民。

社旗縣趙河街道黨工委書記郭存說,認真讀了文章,內心久久難以平靜。“金虎的事蹟,不正是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真實體現嗎?我要認真學習金虎同志忠誠履職、勇於擔當的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辦好解民憂、紓民困、惠民生、暖民心的實事好事。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郭存滿懷摯誠地表示。

鄧州市古城街道黨工委書記唐榮濤說,金虎同志用寶貴的生命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無限忠誠的誓言。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想了不少辦法,但還有很大差距。我們要號召黨員幹部向金虎同志學習,圍繞鄧州市中心城區建設等工作再立新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