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徵遷快起來 福州高新區上演新版“孟母三遷”

為徵遷快起來 福州高新區上演新版“孟母三遷”

高新區對已徵收的房屋加緊拆除施工。(高新區供圖)

福州日報記者 張笑雪 通訊員 黃莉銣 陳天然

三遷“臨時指揮部”,方便群眾溝通交流,上演新版“孟母三遷”;提前謀劃搬農貿市場,絕不影響群眾“吃飯”問題……3月以來,福州高新區黨員幹部結合環境整治提升“十位一體”、房屋結構安全隱患排查等工作,狠抓徵地拆遷促重點項目落地工作,重點推進基礎設施、交通設施、產業發展、教育醫療衛生等71個項目的土地房屋徵收。

三遷“臨時指揮部”

3月底前順利完成旗山大道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建平段)和光電產業基地兩個項目的徵遷工作,是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下達給海西園徵遷建設指揮部的“硬任務”。時間緊、任務重,短短十幾天的時間,要完成98戶徵收工作。

建平村立即組成由包村幹部江祥昭擔任組長的徵遷工作小組,將指揮部設置在一線,馬不停蹄展開徵遷工作。區領導多次率隊到現場指導工作,對被徵收戶提出的一般性訴求,現場研究拍板。

旗山大道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建平段)是世界遺產大會景觀提升涉及項目,沿街有很多根雕店面,店面出租帶來的利益問題是此次徵遷的難點之一。徵遷之初,徵遷指揮部對該區域的被徵收戶、經營戶等情況開展了細緻的摸底工作,為徵遷工作的全面推進奠定基礎。

“接到任務後,我們馬上制定詳細工作方案,對評估、試算、簽約等環節進行充分分析安排。為方便群眾可隨時跟我們溝通,臨時指揮部跟隨著徵遷進度搬遷了三次,保障徵遷在平穩有序的情況下高效推進。”江祥昭說,面對高強度的徵遷,工作人員紮根現場,晚上等被徵遷戶回家就到其家中做工作,每戶至少走五六趟,有的甚至要走十幾趟。

建平村前婦女主任林愛農家的房屋也在紅線範圍內,她主動帶頭在徵遷協議上籤下自己的名字。“村看村,戶看戶,終於盼來了徵遷,我願意帶這個頭。”在林愛農看來,對於關係自身利益的大事,老百姓難免心存顧慮,但黨員幹部的表現是引導群眾主動簽約的“風向標”。

連夜謀劃“搬”市場

連日來,高新區旗山大道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建平段)項目紅線範圍內,已籤協議的被徵收戶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有序搬離。不遠處,挖掘機、鉤機來回穿梭,拆除工作正加緊進行中,項目清零光盤全面加快推進。

就在建平村徵遷如火如荼開展之時,高新區海西園新洲村傳來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光電產業基地項目僅用5天時間就完成了清零光盤任務。海西園光電產業基地於今年1月簽約,主要服務光電子晶體材料、激光及應用集成等領域,徵遷面積達2萬多平方米。

海西園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林鴻璋說,這次光電產業基地的順利徵遷,多虧了新洲村的村幹部。原來,此次紅線範圍內不僅有一座老建築,還有村裡的農貿市場。如果貿然拆除農貿市場,將影響到村裡1.5萬多名居民的日常生活。為此,新洲村村幹部連夜討論出一套方案:將市場搬遷到村內的一處空地上過渡,既滿足周邊居民生活需求,又便於徵遷。在村裡幹部群眾同心協力下,位於新洲村的光電產業基地項目徵遷5天內圓滿畫上句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