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聽到家長們的困惑:

  • 孩子成天抱著課外書有用嗎?
  • 孩子喜歡看一些中外小說,考試又不考,這不是浪費時間嗎?
  • 我也知道閱讀重要,鼓勵孩子讀名著,可是感覺更多時候他像是在看故事,至於能學到什麼,怎麼學,他也不知道啊!

這些問題,普遍存在於很多家長和孩子之中。如今學校越來越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但很多孩子並不知道能從書中去汲取什麼,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閱讀的效率便微乎其微。

我們首先必須明確,對語文學習來說,最重要的途徑之一就是閱讀,對經典的有效閱讀不僅可以大大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面,更可潤澤心靈、啟迪生命。因而,為了給廣大中小學生提供更有價值性的閱讀資源,國家教育部便在浩渺的書海中遴選出了經典中的經典,彙編為語文新課標必讀叢書,供不同年齡段學生閱讀。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這一部分書可以作為學生課外閱讀的重點。但不同體裁、不同書目閱讀的側重點也是不同的,這篇文章,就帶大家從學生角度來分析《簡愛》這部曠世名著該從哪些角度去把握。

01整體把握,瞭解小說情節,激發閱讀興趣

《簡愛》是英國現實主義文學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於1846年所寫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她的代表作。小說描寫了出身貧寒、貌不出眾的主人公簡愛與貴族羅切斯特先生一波三折的愛情故事,向讀者展現了一位雖生活困苦,卻自尊自強,獨立勇敢的女性形象。

簡愛是一個孤兒,從小被寄養在舅媽家,舅父去世之後,她受盡了舅媽及哥哥姐姐們的百般欺凌虐待。後來,被惡毒的舅媽像避溫疫一樣,送進了勞沃德寄宿學校。她本以為就此脫離了苦海,卻不知這是另一個人間地獄。在這裡,她受凍捱餓,被偽君子院長欺辱,最好的朋友海倫患肺病去世,簡愛受到了身體和肉體的雙重摧殘。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但憑藉她自身的努力,留校任教兩年後,被桑菲爾德莊園聘為家教。在這裡與羅切斯特先生相遇、相知、相愛,但在即將步入婚姻殿堂時,又被告知羅切斯特有妻子伯莎。她雖不捨,但也決絕地離開。最後,在一場大火之中,桑菲爾德莊園被燒,伯莎在大火中喪生,羅切斯特先生也變得又殘又瞎,簡愛又回到了羅切斯特身邊,終於找到了,她期盼已久的幸福。

這部小說是夏洛蒂·勃朗特的一部半自傳體作品,主人公簡愛和作者本身有著非常相似的生活經歷,具有真實性和感染力。而小說的經典之處,不僅僅在於故事情節,更在於字裡行間所展示出的文學手法。對於學生來講,更是一部語文教科書式的寶典,值得深深品讀學習。

把握了小說整體情節之後,筆者將從語文學習角度出發,從藝術手法、情感態度等方面引領學生深入讀此名著,從中汲取知識養分。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02《簡愛》中的豐富藝術手法是指導語文學習的寶典

《簡愛》的獨特之處不僅僅在於小說的真實性和感染力,其中一些文學上的表現手法,更值得我們去探究學習,準確把握面能提高語文素養。

(一)在環境中塑造起來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真實

小說在多處都用到了環境烘托的描寫方法。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是指自然界中的一些景物,比如樹木河流,花花草草等,社會環境則指的是能反映社會制度、經濟等內容的一些載體,比如說建築特點,家居陳設等等。自然環境描寫能通過環境來襯托暗示人物心情,烘托某種特定的氛圍,從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我也下面的內容埋下伏筆。社會環境則是一種個人不可抗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人的性格和命運是受社會環境來影響的。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這些內容我們都很熟悉,但常常總停留在理論的層面,當真正動手來寫作的時候,卻感覺無從下筆。

在簡愛從裡德舅媽家出來,進入勞渥德積做學校時,有這樣一處環境描寫:

“我們不再穿過城鎮一座座灰濛濛的大山,出現在地平線上,暮色漸濃,我們來到一個山谷,一陣狂風在樹叢中狂烈地吹颳著。”

這一處便是典型的環境描寫,以“灰濛濛”“暮色漸濃”“狂風”等來烘托勞沃德寄宿學校的蕭索,更是為下文簡愛在寄宿學校的生活埋下了伏筆。同時,從這裡也能看得出,此時此刻的小簡愛從裡德舅媽家剛解脫出來的喜悅已經漸漸隱去,更多了一些對未來生活的不確定,此刻它的內心一定是迷茫而有所擔憂的。

還有簡愛離開時,夏洛蒂勃朗特用環境來渲染了一種慘淡的氛圍,從而烘托簡愛內心的痛苦,為下文寫簡愛離開羅琦斯斯特後的遭遇做了鋪墊。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這些都屬於自然描寫,通過身邊的事物,最終來體現人物的心情,文中還有很多關於社會環境的描寫,比如說文章中對桑菲爾德莊園建築的描寫“太陽照亮了糊著牆紙的四壁和鋪著地毯的地板,這跟勞渥德的光禿禿的木板和汙濁的灰泥牆完全不同……”“大廳裡的一切都顯得宏偉和莊嚴……體積雖然可觀,但還算不上宏大是紳士的住宅,而不是貴族的府第……”,除此還有很多對教堂的描寫,便能讓讀者的頭腦中行快對桑菲爾德莊園有一個大概的輪廓,也會立刻聯想到當時英國的社會背景,而這一切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卻是影響著當時人物性格的重要因素,對小說情節發展和細節完善有著重要意義。

因此我們在閱讀時,要注意把握這些能表現時代特徵和人物性格的環境描寫,一方面通過這些體會文章主旨,另一方面,去學習夏洛蒂勃朗特描寫環境的巧妙手法。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二)深刻細膩的心理描寫更能讓人產生共鳴

《簡愛》全文是以第一人稱視角來講述的,我們語文中常會講到,不同人稱的不同好處。第一人稱的作用是很容易拉近故事與讀者的距離,方便讀者走進主人公角色,也更有利於主人公通過心理描寫抒發情感,使讀者能深入的去體會主人公心情,從而喚起讀者內心深處的感受和思考,產生啟迪。

《簡愛》中的“心理”描寫更是舉不勝舉,幾乎充斥在整個小說之中。記憶最深的一處是這樣描寫的:

“我要在乎我自己,越孤單,越無親無友,越無人依靠,我越是要尊重我自己,我要遵從上帝頒佈世人認可的法律。”

這一段是簡愛與羅切斯特的婚禮被破壞之後,他們關於去與留的對話中,簡愛的心理活動。用“越……越……”的句式表達了簡愛,此時此刻心裡的堅決,她一定要離開這裡,無論有多少不爽,都必須這樣去做。通過這樣直觀的心理描寫,讀者很容易把這個“我”聯繫在自己身上,嬰兒簡愛的堅強,獨立個性,更容易影響每一個讀到這段文字的人。

這就是心理描寫作用的真正體現,要知道心理描寫並不單純的只能以“我想”“我覺得”等繼續來引導,而他的展現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應該多去關注文中大量的心理描寫,學習夏洛蒂勃朗特在表現人物心理時所用的不同方式方法,從而將它遷移為自己所用。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三)獨特的象徵手法增加了作品的深度和廣度

象徵手法是根據事物之間的某種聯繫,藉助某人某物的具體形象(象徵體),以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品中對象徵手法的運用,能將抽象的東西具體化,便於去表達讀者的意思,也有助於幫助讀者去理解一些抽象的內容,可以使整篇文章的立意更加深遠,內容更加深刻,從而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留下咀嚼回味的餘地。

簡愛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對於諸多象徵手法的巧妙運用,在這裡我們舉兩個例子來看。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 1.夢境

《簡愛》中的夢境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點,但也是表現人物心理情感,奠定故事走向的一個重要手法。

簡愛曾經幾次夢到過小孩,最強烈的一次是在裡德舅媽去世前信他每晚睡覺必會夢到小孩,在雨羅切斯特先生婚禮的前夕,她也夢到過小孩出現。有人告訴他,夢到小孩是不祥的徵兆,有一些學者也指出夢到小孩是焦慮症的象徵,後來在李德舅媽去世、婚禮被破壞這些後果上都得到了驗證。

至於這些夢境究竟有何意義,還需要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論中去探尋,但至少我們可以學到的是寫作中,表現人物性格、預示故事情節的又一個手法——夢境。

語文的學習已經是在慢慢積累中沉澱而形成的,在這些閱讀和感悟中,可以接觸到很多課堂上學不來的東西。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 2.象徵

小說中的瘋女伯莎是一個具有強烈象徵性的人物。在我們閱讀的過程中,如果不深入地去思考,只會發現伯莎是影響簡愛和羅切斯特走到一起的障礙,卻不知這個並沒有多少鏡頭的瘋女人,卻是一個時代的折射。

首先伯莎的瘋癲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反抗。19世紀的英國,女性地位相對比較低,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便是從夫,即以家庭和丈夫為生活的重心,簡愛的婚姻也是在父母的操辦下指派的。而在結婚之後,因為她自身無法抗拒的缺陷,被丈夫關在閣樓裡,限制了人身自由,這是對女性身心的一種蹂躪。而最後伯莎在大火中大笑著死亡,也象徵著當時社會之下,大多數女性的最終出路.

當然,除了本文所列舉的這三大類手法,小說中還有其他很多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去挖掘和借鑑。比如說作者對細節的處理,用詞的巧妙,語言的描寫等等,大家可以在把握大方向的基礎上,反覆品讀經典,從中總結出自己可以借鑑的的經驗和方法。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03小說中人物所體現的三觀導向是《簡愛》的精神昇華

哲學上講三觀既是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通俗的來說,三觀就是我們這一生該怎麼樣去活,該追求什麼,可以說正確的三觀對一個人的生活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語文課標也指出:語文的教學不僅僅要停留在知識方法的層面,更重要的是文學獨特魅力對學生情感和精神潛移默化的薰陶。

從文學作品對一個人三觀導向來說,《簡愛》這部作品一定是熠熠閃光的。小說中人物形象眾多,情節足夠豐富,在各種人物身上以及整個情節之下,每一個深入品讀的人都能體會到整部作品所給於我們自身強大的精神影響。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一)獨立自強是一個人生存的高等尊嚴

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韓非子曾說:

恃人不如自恃也,人之為己者,不如己之為己者。

意思是說等待著去依靠別人,不如自己靠自己,把自己的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遇到問題總指望別人來幫忙,不如成為那個自己可以幫自己的人,所謂靠人渡不如自渡。

生活中這樣子的人並不少見。當下很多家庭都是四個老人兩個家長養一個孩子,什麼事都不需要孩子去動手,物質方面給予也很充分。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依賴、等靠的惡習,等到他真正步入社會之後,便很難去承受社會上的風風雨雨,遇到挫折也缺少抵抗的毅力。除此,由於傳統社會賦予男性賺錢養家的定位,有些成年女性會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男人身上,遇婚變,便一蹶不振,怨天尤人。

小說中的主人公簡愛,她從小生活在一個倍受欺凌的環境之中,而且厄運對於她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打擊,但是他對自己有非常明確的定位和認識,她骨子裡是一種對社會不公平制度的抗爭和反抗,他更追求獨立自主的生活,在逆境中他依然去把握住所能把握的機會去學習,最終成為一名教師,自食其力。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有人會說,因為簡愛沒有父母,他沒得靠,只能靠自己了,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細數來,簡愛有三次可以依靠的機會。

在寄宿學校她已經留校當老師了,顯然不會再受到兒童時候的虐待了,而且如果她願意,這份工作應該會是一輩子,但她依然走出了這個舒適圈,去做家庭教師。

後來,雖然因為伯莎,她不能與羅切斯特先生成婚,但也完全可以憑藉羅切斯特的愛留下來,相比離開可能居無定所、食不果腹的生活,這樣的生活該多舒服。

之後在被聖約翰兄妹救下以後,她又堅持找了一份鄉村教師的工作,自食其力。而聖約翰也是想要娶她的那個人,無論出於什麼目的至少不會像她一個人那麼辛苦。

可驕傲如簡愛,她怎會選擇苟且而扔掉尊嚴?這也正是簡愛備受各國女性推崇的原因,因為在她的身上,廣大女性們看到了自己的另一種活法,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並不是只有依附,作為一個獨立的人,沒有什麼可以禁錮我們的靈魂,我們完全可以有自己精彩的人生。

那麼學生在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抓住將愛身上所體現出的獨立精神,結合自身,去尋找自己可以學習的價值,當然不止女生,男生也能從簡愛的身上看到真正女人的魅力和價值。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二)即使身陷囹圄,依然要相信:苦難之中,總有美好存在

生活在大千世界,每個人都無法避免一地雞毛的生活。有一些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突然會覺得好像全世界都在針對我們,倒黴的事情,一件接一件,我們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麼,要承受生活中種種的不愉快。

這幾年“原生家庭”這個詞語很流行,有一句話說“幸福的人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這一句話一針見血觸及到了很多人柔軟的心靈。於是很多人把成年後的不幸理所當然地歸結在了原生家庭之上。生意的失敗,婚姻的失敗,親子關係的失敗,人際關係的失敗,裡裡落榜的失敗,常常讓人自我懷疑,但是隻要轉念一看,生活中的美好就無處不在,只是我們的思維固勢左右了認識。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簡愛在與羅切斯特二次相逢之前的經歷是極度不幸的。但她依然遇到了很多美好。如果不是醫生,她可能要在雷德舅媽家被欺負好多年;在寄宿學校可怕的生活中,好朋友海倫和譚波爾小姐是她生命中的兩盞燈,雖然她們並不能幫簡愛擺脫困境。海倫恰是比簡愛還要可憐的一個人,但卻又是如此的善良,也正是這些美好,給了簡愛以後生活的勇氣和力量。而最後遇到羅切斯特先生,那應該是他生活中最大的太陽了,他將永遠照亮她的以後的生命。

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絕處逢生”,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因而在困難之中看到希望,在絕望之中,要相信,世界再大,苦難再多,總有美好存在。

《簡·愛》▏教育部重點推薦書目,學生可從哪幾方面去把握

04結語

《簡愛》無論是從其藝術手法,故事情節還是所蘊含的精神力量上來講,都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作為教育部重點推薦閱讀書目,簡愛自有它獨特的文學魅力。因此,對於廣大學生來說,在閱讀這一本名著的時候,絕不能僅僅只停留在讀懂表層,看懂故事之上,更重要的,是通過把握其中精髓,來將其精華運用在我們的語文閱讀和寫作之中,並從人物身上達到一種精神共鳴,獲得一種精神感召,去相信美好,相信奮鬥,用《簡愛》精神影響我們的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