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和病毒打交道的人,就應該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首都兒科研究所在嚴細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組建了4批救援醫療隊待命,隨時準備奔赴抗擊疫情第一線。截止目前,已選派2批醫療隊到小湯山醫院支援。19名隊員包括醫師、護理、檢驗三類人員,其中年齡最大的52歲,最小的23歲,有3人參與過2003年抗擊非典。

這是“我的援湯故事”欄目第七篇報道《每天和病毒打交道的人,就應該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3月14日下午,病毒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孫宇接到通知,“決定選派你和其他6名同志作為我所第一批醫療隊前往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支援,你和同事交接一下工作,做好準備,接到命令隨時出發。”

這個電話把孫宇的思緒拽回到了17年前。2003年,孫宇研究生一年級,剛剛進入病毒研究室開始學習,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她申請參加SARS病毒檢測工作,但被科室主任以“沒有完整的生物安全理念”為由拒絕了。經過多年的磨練,孫宇先後參與了2008年手足口病、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4年H7N9禽流感的疫情防控,每年醫院應對冬季流感高峰,她作為科室的技術骨幹總是衝鋒在前。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蔓延時,孫宇就遞交了請戰書報名支援一線,她說:“如今,沒有任何理由能阻止我上一線,每天和病毒打交道的人,此時就應該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我的援湯故事|每天和病毒打交道的人,就應該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3月15日一早,孫宇懷著興奮而忐忑的心情邁入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的大門,加入到核酸檢測實驗室團隊中,這是一支新組建的隊伍,24名檢測人員分別來自市屬22家醫院,是各醫院檢驗科或病毒實驗室的精兵強將,而且大部分參加過多次醫療救援工作,“能和他們一起戰鬥,我感到既幸運又自豪。”

孫宇到達北京小湯山定點醫院時,核酸檢測實驗室已經建設完畢。實驗室的同仁們把各自醫院的寶貴工作經驗分享出來,一起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反覆研討並修訂小湯山定點醫院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流程制度。

實驗室啟動後,24名檢測人員分成6組,24小時不間斷進行核酸檢測。考慮到孫宇在病毒研究室工作時就負責流感病毒檢測,對工作流程和儀器使用都很熟悉,由她擔任三組組長,負責自己組內的業務培訓和組織工作。

我的援湯故事|每天和病毒打交道的人,就應該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工作開展之初,孫宇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身著“三級防護”裝備連續工作。穿三級防護服的感覺就像被幾層塑料袋包裹著,光是坐著一動不動就能捂出一身汗,更何況還要精神高度集中和同事配合檢測操作,身體和心理承擔的壓力可想而知。而且從進入實驗室開始工作到邁出實驗室的大門,全程不能喝水、不能吃東西、不能上衛生間。“剛開始我覺得挺困難的,怕自己扛不下來,但是幾天後也就適應甚至習慣了。工作幾個小時,從實驗室出來一點兒都不覺得餓,就是口渴,因為裡面特別熱,防護服都溼透了。”

樂於接受挑戰的人,更容易獲得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孫宇的滿足感來自於“發出一批‘漂亮’的檢測報告”,只有標本處理好、擴增條件好、流程操作順暢、沒有雜質干擾、有明顯的陰性或陽性的擴增圖,才能被稱之為“漂亮”。“但是病毒標本是批量檢測,不可能保證每一份都‘完美無暇’,所以我要盡最大努力,去無限地接近完美。”

我的援湯故事|每天和病毒打交道的人,就應該站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到北京小湯山醫院工作已經20天了,孫宇似乎漸漸愛上了這個地方。她表示,核酸陽性是新冠肺炎確診的金標準,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陽性“揪”出來,把陰性“排”出去,這對每個人、對社會、對國家都是有幫助的,這樣的工作讓我非常有成就感。而且,核酸檢測實驗室是大家是一起從無到有建立起來的,我全程參與其中,我們就像家人一樣,這個過程既艱辛又寶貴。雖然不知道這場戰“疫”要打多久,但我只要站在這裡,就會一直戰鬥到勝利。

文 | 池楊

攝 | 胡小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