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趨於消失的“東昌八景”,如此的優美!

古東昌八景到底是哪八景呢?

東昌八景是:光嶽曉晴、鐵塔煙霏、仙閣雲護、古甃鋪瓊、巢父遺牧、崇武連檣、綠雲春曙、聖泉攜雨

他們背後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又描繪了什麼樣的美景呢,下面一一道來。

光嶽曉晴

光嶽拔地起,古樓立蒼穹。

曉晴撫泰岱,暮沉摘繁星。

蕩胸納層碧,開窗攬數紅。

帝子下翠薇,神光鍾綠瑛。

簷枒譽機巧,卯隼勝天工。

臺上建亭榭,樓內現蓮井。

魯班慨羨多,乾隆詩句窮。

九州共奇志,萬世築太平!

聊城趨於消失的“東昌八景”,如此的優美!

光嶽曉晴

◆光嶽樓位於古城中央,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年)。為四重簷十字脊樓閣,樓高達十丈即33米,分四層,最高層矗立雕鏤透花的葫蘆寶頂,高聳雲 霄,氣勢磅礴,更顯得莊嚴雄偉。風和日麗的早晨,光嶽樓巍然起於閭閻之中,“衝漢凌霄,連雲梯目,巍巍然,峨峨然,如如翼。昔人所謂‘手可摘星辰’不是過 也。”登樓遠眺,中原風光歷歷在目;遙瞻東南,岱嶽峰巒若隱若現;放眼環顧,平川沃野鬱鬱蔥蔥;俯瞰城區,一湖翡翠千重秀,碧波瀲灩蕩古城,得名“光嶽曉晴”。

鐵塔煙霏

護國興隆寺,古塔入雲端。

拔地十三級,絕頂阻飛雁。

暮雲繞鐵塔,煙霏滿人間。

鳴塘爭古樹,鐘鼓報平安。

夜深桐樹下,撫琴聽論蟬。

朝沐香風起,閒看白雲卷。

舉手摘雲朵,俯身蘸清泉。

勤讓身心淨,勿使塵埃染。

聊城趨於消失的“東昌八景”,如此的優美!

鐵塔煙霏

◆鐵塔指護國隆興寺塔,位於東關運河西岸、原護國隆興寺東南角,從塔的形制與浮雕風格上分析,初建年代在北宋早期,是聊城市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明 永樂年間曾經倒塌,明成化二年(1466年)由僧人募捐重立。據傳,這鐵塔初建是一座磚石結構的墓塔,後磚塔因遭到破壞,人們為了報答正果寺仁安長老的大 恩大德,又在原塔基礎上鑄造了這座鐵質舍利寶塔。後人把它列為聊城的八景之一:鐵塔煙霏。明嘉靖進士許東望有詩為證:絕頂摩雲迥去雁,暮雲倚樹起鳴塘。爭 春慘淡煙光裡,蜃氣分明出海洋。

仙閣雲護

萬壽昊天閣,八仙享聖桌。

平地起道場,飛簷建宮闕。

道觀連乾坤,清風讀日月。

祥雲護天庭,香菸滿城郭。

出門沐皇恩,在家走龍蛇。

春去飲甘霖,冬來踏瑞雪。

牆壁題龍虎,氣勢震山河,

雄筆壓天下,狀元鄧中嶽。

聊城趨於消失的“東昌八景”,如此的優美!

仙閣雲護

◆“仙閣”指萬壽觀的“昊天閣”。萬壽觀在今萬壽觀街,現海源閣賓館西院牆外。萬壽觀是明代古建築群,道家勝地,全部採用木構磚砌、雙層樓臺,飛 簷斗拱、氣勢磅礴,供奉上八仙及下八仙。萬壽觀已被列入古城改造與保護計劃中。原聊城的名勝萬壽觀樓閣兩壁上所書的“龍”“虎”二字系清康熙狀元鄧鍾嶽 書,字高丈許,筆走龍蛇、氣勢磅礴。昊天閣兩層高樓,矗立碧空,據傳“飛簷三重,摩雲凌霄”,故稱為“仙閣雲護”。

古甃鋪瓊

城西有古井,採石鋪玉瓊。

清漿碧潺潺,波光綠瑩瑩。

根連黃河起,脈隨運水通 。

千年水長流,四時運不窮。

斗轉星月移,人去水無聲。

往事猶歷歷,井壁苔茸茸。

甘洌崇德意,尚書愛民情。

明月照古甃,清風溢長亭。

聊城趨於消失的“東昌八景”,如此的優美!

古甃鋪瓊

◆這說的是一口古井內的瑰麗景象。古甃(音同“晝”,四聲,意為“井壁”),即古井,傳說該井位於東昌府衙西南(也有說西北)神霄宮內曾有“玉環井”,位於一株海棠樹下,有白玉石井欄,井底是白玉鋪砌,井水清澈碧瑩,一望即可見底。井壁長滿茸茸之青苔,與水中之晶瑩瓊玉相映。

巢父遺牧

東方有高士,聊城築巢居。

堯帝數巡訪,巢父多隱逸。

許由心不改,壯士志不移。

放犢上游乎?洗耳穎水渠。

昔日牧羊處,今為膏腴地。

上古留佳話,後人吊勝蹟。

古墓紫煙照,墳頭芳草萋。

唯留清竹影,來去雲無意。

聊城趨於消失的“東昌八景”,如此的優美!

巢父遺牧

◆巢父,傳說中的高士,因築巢而居,人稱巢父,曾隱居聊城。清嘉慶《東昌府志》載:“石晉陵城,開運二年河決王城毀,巢父曾在聊城一帶放牧,堯以天下讓巢父,不受,死後葬於聊城”。晉皇甫謐《高士傳》記載:堯從16歲開始為天子治理天下,86歲時因年老欲讓賢給巢父,巢父不受。堯讓位給許由,許由 拒絕後跑到潁水去洗耳,巢父以許由洗耳的水為穢濁,不願讓牛在其下游飲水。巢父去世後,為了紀念他,人們在他生活放牧的地方,修建了巢父墓。其墓旁傳為當 年“巢父遺牧處”,為聊城古八景之一,曰“巢父遺牧”。這一段地方古有巢父陵、洗耳池、臥牛坑、祭歲坪、堯王墳等古蹟。

崇武連檣

運河崇武渡,繁華譽清波。

帆檣如林立,商賈似雲過。

鐵打小東關,銀鑄古東阿。

江北一都會,漕輓之肘腋。

朝伴三竿眠,暮浴梵唄樂。

日間裝船艙,夜來觀燈火。

鐵塔聽鍾佛,會館唱新歌。

清清運糧水,汩汩富四野。

聊城趨於消失的“東昌八景”,如此的優美!

崇武連檣

◆明清時期漕運碼頭,時稱崇武驛大碼頭,為京杭大運河重要口岸之一。位於今聊城東關閘口以南800米處的古運河西岸。碼頭長17.5米,寬5.8米,呈“巨”字形,設踏跺兩處,左右設上下臺階。大碼頭為官用碼頭,巨賈富商聊城運河大碼頭商船也多停泊於此。明清兩代運河暢通時,聊城商賈雲集,大碼頭一帶,南來北往的漕船絡繹不絕,停泊待卸的商舶綿延數里。從大碼頭南望,舳艫相連,帆牆如林,宛如一幅宏麗壯闊的圖畫,故有“崇武連檣”之稱。

綠雲春曙

西北有公亭,綠雲具其名;

得水伏神龍,依綠招鸞鳳。

綠農通華山,南章送晚晴。

古園繞水韻,匠心造勝景。

春來曙光照,夏去秋意濃。

喜雪夜觀竹,雙橋夾玲瓏。

幽閣布疏密,翠峰疊崢嶸。

故景今安在? 江堤起樓亭!

聊城趨於消失的“東昌八景”,如此的優美!

綠雲春曙

◆依綠園坐落於聊城舊城區西北隅,北、西至城牆,南到道署街,東到市糧食局西牆,略作長方形,佔地3.84公頃,為明、清兩代官府花園,有亭名為“綠雲樓”。

“綠雲春曙”說的是五百年前聊城勝景,意思是在風光絢麗的春天早晨,登上綠雲樓,憑欄眺望那景色美豔的晨曦,這時春光駘蕩、曙氣爽身,正當旭日 將出之際,蔚藍的天空中,曉霧飄渺,紫藹升騰、舉目東望、東嶽泰岱的峰巒層疊、若隱若現。四郊農野,翠浪叢簇;大運河中桅檣雲集,俯瞰,萬戶櫛比,景象萬 千;胭脂似的朝霞照射著城河中碧波銀帆,彷彿是用彩筆飽蘸奼紫嫣紅的春暉,把東昌府古城描繪的分外妖嬈。

聖泉攜雨

聊城有古廟,高陽顓頊冢。

殿頂起龍脊,飛簷挎斗拱。

晨鐘暮鼓飄,雕樑畫棟映。

香菸通四海,氤氳普眾生。

墓旁有古井,碧水苔痕青。

聖泉攜甘霖,桃花笑春風。

古木立斜陽,暗香伴鶴影。

聖蹟今無存,空餘幽幽夢。

聊城趨於消失的“東昌八景”,如此的優美!

聖泉攜雨

◆兩千多年前的聊城,是在今治城西北十五里“聊古廟”。相傳那地方有古代帝王顓頊的墳墓,在陵墓前曾有聊古廟,廟規模宏大、遠近聞名,山門巍峨, 翠柏濃蔽,有清代聊城狀元鄧鍾嶽寫的“聊古廟”匾額。聖泉是顓頊陵墓前的一口古井,位於聊城東昌府區閆寺鎮審李莊東、聊古廟遺址附近。井旁有碑,就是所稱 勝景之一的“聖泉攜雨”。

據記載,這聖水井“頗著靈異,逢亢旱禱雨、往往沛降甘霖”。據說古時山東瘟疫流行,死亡百姓不計其數,上天為救下界百姓而賜了這口井,百姓喝井水便可治瘟疫。瘟疫流行時,唯這兒的百姓不得瘟疫,就是因為喝了這井裡的水。井如今已無,廟已蕩然無跡。

八景,形態各異,風韻不同,有以建築宏巍見稱,有以景色壯麗溢美,有的神話流傳史乘有徵,有的氣象崢嶸,多姿多彩。明代東昌府志所載,有八景的勝蹟描述,並有名人題詠。

清宣統二年的縣誌城郭版圖上面,約略標明原來八景名稱與方位,至今這八景還保存光嶽樓和鐵塔兩處,其餘的多已殘毀。

本文參考自聊城旅遊、聊城大小事兒,在此表示感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