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美國欲加大力度打壓華為,外交部迴應來了

近日,在華為發佈了2019年財報的同時,一則美國政府欲採取新措施限制華為芯片全球供應鏈的消息也引發人們關注。

欲加大力度打壓華為

據路透社消息稱,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同意採取新措施,限制華為芯片全球供應鏈,其中可能包括一些關鍵的產業鏈廠商。根據美國官員提議的規則調整,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企業需要獲得美國許可證,方可向華為供應特定的芯片。有消息人士表示,此舉目的是限制臺積電對華為的芯片銷售。

據瞭解,臺積電是華為海思的主要芯片製造商之一,同時是世界最大的芯片代工廠,和全球眾多芯片製造商都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繫,這其中就有美國AMD、蘋果等世界巨頭級廠商。臺積電雖然屬於臺灣企業,本質上並不受美國的直接挾制,但是臺積電有很多的技術和關鍵設備都來自於美國科技企業,如果美國政府以此為名,限制臺積電,也將會嚴重打擊臺積電現有的發展。

新的規則是美國近幾個月來為限制與中國的芯片貿易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的一部分,預計商務部將在具有某些美國專有技術資料的芯片出口方面施加更多限制,而非將重點放在芯片生產工具上。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美國政府多次敦促臺灣政府限制臺積電為華為代工,並且加大向大陸地區進行科技輸入的管控力度。

儘管如此,該提議還是揭示了特朗普政府準備利用激進的手段將中國從美國的半導體行業中剝離出來,美國已經不惜損害全球芯片供應鏈來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

外交部回應: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日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希望這條消息是假的,但該措施一旦被實施,相信中國政府不會讓華為任人宰割,也會採取反制措施。為什麼不能基於同樣的網絡安全原因,禁止美國公司的5G芯片及含有5G芯片的基站和智能手機、各種智能終端在中國使用呢?

傳美國欲加大力度打壓華為,外交部回應來了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

徐直軍表示,就算在這種情況下,華為還能從韓國的三星、中國臺灣MTK、中國展訊購買芯片來生產手機,就算華為因為長期不能生產芯片做出了犧牲,相信在中國會有很多芯片企業成長起來,和韓國、日本、歐洲、中國臺灣芯片製造商目前提供的芯片來研發生產產品。

徐直軍強調,如果美國政府可以任意修改“外國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其實是破壞全球技術生態,如果中國政府採取反制,會對產業造成怎樣的影響,推演下去,這種破壞性的連鎖效應是令人吃驚的。

事實上,中國政府的確不會對華為遭打壓而坐視不管,現在,中國外交部的回應來了。

傳美國欲加大力度打壓華為,外交部回應來了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

4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道,美國政府多部門官員擬對華為採取新限制措施,根據新規,使用美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必須先獲得美國許可才能向華為供應某些芯片。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華春瑩表示,你提到美國政府擬對華為採取新限制措施,他們到底想怎麼做我不清楚,這個要問美方他們才清楚。但是我倒是注意到,這兩天華為公司的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先生對此事其實已經有一番表態,我認為他的反問非常有力和有道理。中國政府的立場是一貫的,我們堅決反對美國動用國家力量,以莫須有的罪名無端地去打壓特定的中國的企業。對於美方的這種科技霸凌主義,中國政府絕不會坐視不理。

拆解華為P40 Pro,這些美國組件依然存在

3月23日晚,華為舉行全球線上發佈會,正式發佈了今年的新旗艦P40系列,包括華為P40、華為P40 Pro和華為P40 Pro+三款機型。雖然P40和P40 Pro要等到4月8日國內才正式發佈和銷售,但是不少媒體已經第一時間拿到了評測機。

近日,國內的科技媒體“XYZone”也在ACFUN和樓斌XYZONE的微博上率先放出了華為P40 Pro的拆解視頻,而根據XYZone的拆解發現,P40 Pro的核心元器件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主要是華為海思的自研芯片)、中國臺灣、韓國和日本。不過,在射頻前端器件當中依然出現了Skyworks、Qorvo、高通這些美國企業的產品身影。

傳美國欲加大力度打壓華為,外交部回應來了

傳美國欲加大力度打壓華為,外交部回應來了

隨後,英國金融時報也據此發佈了評論文章,儘管華為在元器件方面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對美國公司的依賴,但比例並沒有降到零。華為P40的元器件主要採購自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韓國、日本等地,不過高通、Qorvo和Skyworks等美國廠商仍提供必要的射頻(RF)組件,而美光的NAND Flash似乎已被三星的NAND Flash取代。

該報道稱,華為雖然暫時已經涉足射頻前端中最主要器件PA(功率放大器)的研發,期待5G中後期由海思自給,但射頻模組的研發耗時耗力,不能一蹴而就。另外他們也還沒找到比Skyworks、Qorvo、高通等美資巨頭之外更好的選擇。

高通對華為出售的射頻組件已獲得美國商務部的許可,Qorvo和Skyworks均未回應其置評請求,但從供貨情況看應該都是拿到了與華為繼續商業合作的臨時許可。此前我們已經知道的一些名字還有美光、微軟、谷歌等。

可見,如果美國修改規則一旦生效,受害企業不僅限於中國企業,也會包括美國設備的半導體制造企業,甚至是非美半導體企業,如臺積電、三星、海力士、意法半導體等。

2020年才是最艱難的一年

2019年,即使面對美國的“封殺”,華為依然實現全球銷售收入8588億元,同比增長19.1%;淨利潤627億元,同比增長5.6%;2019年華為持續投入技術創新與研究,研發費用達1,317億元,佔全年銷售收入15.3%,近十年投入研發費用總計超過6000億元。

儘管2019年華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接受採訪時依然表示,2020年,我們力爭活下來,爭取明年還能發年報。他直言:雖然2019年對華為來說是最有挑戰的一年,但2020年才是最艱難的一年。

2020年,華為可能將全年都處於實體清單之下,而且又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金融動盪和需求降低……面對愈發嚴峻的國際形勢和全球疫情蔓延的雙重壓力,華為要如何熬過2020這道“生死”門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