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一山包常年寸草不生,考古隊現場調查後,立即請求駐軍封鎖

河北一山包常年寸草不生,考古隊現場調查後,立即請求駐軍封鎖

解讀歷史故事,點評歷史人物。

前言

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或者埃及文明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那就是,其他的文明都是追求死後進入天堂,或者類似天堂的地方,但是中華文明就不一樣了,一般我國的古人第一肯定是追求長生,也就是說,我們的祖先比較喜歡切切實實的東西,自己生活著的世界就是最美好的地方,不怎麼喜歡追求虛無縹緲的東西。

但是,經過一次次的嘗試,很多人不得已接受了自己的命運,那就是逝去——但凡是生命,終究有自己的終點,沒有誰,可以避免這一悲劇,即便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是一樣的命運,唯有在死亡面前,眾生平等。

河北一山包常年寸草不生,考古隊現場調查後,立即請求駐軍封鎖

當然,我國的傳說中,有不少人是修煉成功了的,從而可以長生不老,比如婦孺皆知的八仙,但是這些存在到底真實與否,我們限於自身認知的匱乏,還不敢說確定怎麼樣。《論語》:"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的這一行為值得我們借鑑,既然我們不清楚,就還是敬而遠之吧。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大家都難逃去世的命運,可是有些人只是草蓆一裹就扔到了臭水溝,而有些人呢?卻可以穿著身前的華麗衣服,帶著豐厚的陪葬,進入了豪華的墓穴。然而,凡事都有正反兩面,擁有豪華墓室的人,肯定在千年之中,會不斷遭到活人的侵擾,這也不知道算不算是特殊形式的"幸福的煩惱"了。

河北一山包常年寸草不生,考古隊現場調查後,立即請求駐軍封鎖

接下來我們就要介紹位於我國河北地區的一個墓穴了。河北在我國的華北,自古以來,說繁華倒也提不上,說蒼涼實在也不能算,只能說一直都是中規中矩的。但是有一點需要強調,那就是由於河北靠近於山西、河南,所以還是有不少的達官貴人曾經再次駐紮。

情況是這樣的,一般皇帝都會有很多子嗣,但是當然只有一個能夠繼承他的皇位了。可是如果立了一個太子爺,那麼,其他兒子該怎麼處置呢?很簡單,祖宗家法就是將他們分封到各地作諸侯王。

在我國古代,很多時候都城都會選擇在中原地區,而中原是基本不會被分封的,因為這大概是屬於皇帝直轄了,那麼,給自己的兒子分封一塊河北的土地就很正常了,因為河北靠近中原嘛!

就單單以漢高祖的分封為例(西漢定都於長安,但是皇帝也時常會去洛陽),劉邦就把自己的一個兒子分到了河北,也就是後來的漢文帝,而自己的侄子劉濞呢?就給扔在了吳國,那是夠偏的了。

事實上,由於河北這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所以出現了不少擁有眾多寶物的陵寢。不過很可惜的是,許多陵墓早就被人光顧了,達官貴人們把自己的財富搬到墓穴中的時候,就應該意識到,自己的陵寢是肯定要被人掘開的。一般時候呢?自己還是安全的。比如漢代的諸侯王找了一塊風水寶地,把自己給風光大葬了,在漢代的時候,當地的老百姓當然是不敢發掘的。

河北一山包常年寸草不生,考古隊現場調查後,立即請求駐軍封鎖

可是一帶改朝換代,而老百姓的日子又苦了的時候,誰還會在乎那些倫理道德呢?儘管挖墳是一件不地道的事情,但是自己都快填不飽肚子了,不地道的事情當然也就可以去做了。於是乎,不少貴人的屍骨就"重見天日"了。

最近,我國的考古隊員就發現了一個陵寢,它的主人是西漢的常山王,這個諸侯王的名字叫做劉舜。劉舜的血統非常高貴——作為一個諸侯王,不高貴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就尤為值得注意了。

河北一山包常年寸草不生,考古隊現場調查後,立即請求駐軍封鎖

他的父親是漢景帝,而他的哥哥就是我們都熟悉的漢武帝了。這位王爺脾氣不太好,畢竟是漢景帝的小兒子,一般小兒子都會受到父母的寵愛,驕縱一點也是正常的。除此之外,他在歷史上就沒有什麼特殊的記錄了。

《史記》只是記載:"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稱為藩臣。"

考古專家一開始其實只是發現了一個小山包,但是這上面草竟然都不生長。專家馬上意識到可能有大收穫,於是先和部隊聯絡上了,因為這肯定是個大發現,所以專家怕盜墓賊聽到風聲,於是做好預防準備。

河北一山包常年寸草不生,考古隊現場調查後,立即請求駐軍封鎖

結語

經過一番挖掘,他們發現了7000餘件文物。他們的雖然不如過去發掘到的金縷玉衣珍貴,但是其實也差不離了。這些文物一旦經過解讀,可能會對我國對於西漢歷史的研究大有裨益。希望現在仍在地下的古墓能夠平平安安的,不要受到盜墓賊的襲擾,否則實在是我國曆史研究的一大損失。

參考文獻:《論語》《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