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秦一统天下靠的是战车、步兵,汉也一样,因为中原大战面对的敌人都是等量级的,农耕文明要人扎根土地,走那吃那并不能长久,人祸天灾随时都有可能要了小命,所以人们筑起城墙,迈开腿、扶起犁,繁衍生息。

但帝国外患不除,仗还是免不了要打,如果讲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机缘、是宿命,那更是一个战术时代的哀唱,古有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使国家迅速成为能左右诸国命运的国家,世间的一切皆在变于求变之中获得一线生机。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从那一年汉高祖刘邦白登之围以后,汉便是用和亲和固守边塞来求个国泰民安。但这国泰民安并不稳当,匈奴人侵扰边塞不断,甚至一度威胁帝都长安,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文景时期终于攒足了钱粮,汉武帝也是天命所归,拿着先人的钱粮要还大汉一个帝国王朝。

那一年汉武帝说要金屋藏娇,继承大统后的他确实也这样做了。只是、人只有到了那个位置,才能体味到那个位置的风来自四面八方,陈皇后是汉武帝的两小无猜,但也终成了汉武帝这个一国之主的心病。那一年在平阳公主府上,烦闷的汉武帝见到了卫子夫,她的歌声和舞姿让武帝短暂的忘却了烦恼,之后便被带进宫,但皇帝至此之后便似乎忘记了有过这个人的存在,直到一年后,卫子夫才又一次看到了大汉朝的这位天子,不久便有了身孕,这让武帝心理积蓄已久的烦闷总算是放下了大半。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陈皇后却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便派人去惩治在建章宫领职的卫青,这位卫子夫的弟弟,未来大汉朝的大将军、大司马。陈皇后的母亲馆陶公主本就是长安城里没人敢惹的主,陈皇后更是含着金钥匙出生。一边有窦太皇太后、一边有陈皇后,奶奶武帝是万万不敢冲撞,陈皇后便成了他施展抱负解决的第一道坎。

之后、卫青便开始进入了武帝的视野和计划当中,武帝急需要即有能力又忠于自己的人来完成他的王朝霸业,卫青自小受苦、在人眼色下生活,后在公主府为仆又让他懂得了谨言慎行,这些自然是符合武帝的心意的。张骞出使西域归来之时,汉武帝已经独揽大权,张骞把西域的见闻详细的告诉了武帝,这让他有了更多的把握去解除这立国以来的屈辱和外患。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武帝有意培养卫青,但在对匈奴的第一次大规模用兵之时,还是选择了宿战名将李广等人,但结果却让武帝大为失望,大军无功而返。直到多年后(公元前129年),武帝第二次对匈奴大规模用兵之时,卫青这才有幸领得一万骑兵出上谷进击匈奴,李广、公孙敖大败而归,公孙贺无功而返,卫青率军深入匈奴腹地,直捣匈奴圣地龙城,俘获百人、凯旋而归。武帝大喜、封卫青为关内侯,龙城之战是自汉立国以来对匈奴的首次胜利,对于卫青更重要的功绩在于主动进攻匈奴腹地,树立汉威,让天下有心报国之人看到建功立业的机会。公孙贺也是武帝有心培养的将领,但却铩羽而归,之后也有领兵作战但都未能建功立业,直到归入卫青帐下,才终得封侯。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卫青一战成名,卫家也因此贵胄天下,之后不久卫子夫为武帝生下皇子刘据、被封为皇后,此时年少的外甥霍去病也正接受汉武帝的精心栽培。接下来的几年,是卫青大展身手的几年,也是他最为风光的几年。公元前128年秋,卫青领三万骑兵西出雁门关,长驱直入,斩匈奴数千人;公元127年,卫青自云中出兵,采用迂回侧击,西经高阙直到符离,绕到匈奴后方,活捉敌兵数千,夺取畜生数百万之多,收复河套地区,解除匈奴骑兵对长安的威胁;公元124年卫青率三万骑兵,奇袭高阙,包围右贤王,俘虏小王十余人、男女一万五千人,畜生达千百万头。

公元123年卫青被封为大将军之后,武帝便放出霍去病,并希望霍去病能成为自己和帝国的骄傲,这一年卫青两出定襄进击匈奴,斩获万余人,回朝复命,却得封赏有限,霍去病此去一战、被武帝封为冠军候,风头一时无两,盖过舅舅卫青。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大将军卫青用兵,敢于深入、消弭敌军长处,注重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以战养战,战后人、粮草和畜生一个不拉的带回汉朝,有战必有损但所俘获的足以弥补战损,还为大汉带回了匈奴人的马匹,以保证骑兵的实力。

霍去病也许让武帝看到了自己年少的样子,天不怕、地不怕,却也正是天生的将才,十七岁便带领八百轻骑深入匈奴营地斩获敌首两千余人、勇冠三军。霍去病对匈奴做战更注重消灭有生力量,也更像是一个等量级的作战,讲求一个速战速决,纵使是十多万人的大作战,也秉持了这一作战思想,他的部队战胜了有肉吃,战败了就要饿死,无功而返那是绝不会出现。

武帝曾对霍将军说做一个将军应该学点兵法,霍将军却认为作战只在随时的谋略考虑,不应受古代兵法的约束,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家都称赞他霍将军厉害,却都不能将他的打法复制。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公元121年武帝弃用了卫青,独派霍去病出陇西进击匈奴,这位少年天才气吞山河,很快在他的打压下河西走廊并入大汉版图,此时的霍去病只有19岁,武帝很高兴,要为他建一座府邸,年少的他豪气冲天,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让武帝更看重这位少年人。

公元前119年,武帝决定对匈奴致命一击,这次他重新启用卫青,让卫霍二人各领兵十余万。霍去病去消灭大单于领了十余万精兵,卫青去消灭匈奴左贤王领了十余万剩下的兵士。霍去病从定襄郡出兵,卫青从代郡出兵,两军出发后,武帝得到情报卫青那一路军是单于的所在方向,于是下令更换行军路线,也许在武帝心里,一直希望砍下大单于头颅的那个人是霍去病。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于是两军更换路线,霍去病深入漠北两千余里,只遇到左贤王,随后便杀到匈奴王庭狼居胥山,行了祭天封礼,又到瀚海绕了一圈,这才领兵回朝。卫青出赛一千多里便遇到了等候多时的单于主力,卫青以武钢战车接环为阵、骑兵进攻,分兵合围的战术,限制了匈奴人所擅长的骑射,逼迫近身肉搏,此时太阳将落,大风四起,飞沙走石两军无法看清对方,汉军左右两翼疾驰,包抄单于,单于心生怯意,紧急带领几百骑兵冲开汉军包围向北疾驰而去。直到天亮汉军追击两百余里,俘获、斩杀敌兵一万九千余人,在到赵信城缴获匈奴积存的粮草,驻扎一日后返回营地,途中这才遇到迷路的李广和赵食其部。

此战被誉为卫将军一生杰出的军事指挥辉煌之作,遗憾的是,因李广、赵食其贻误战机,使歼灭大单于的布局功亏一篑,这时的李广年事已高,自觉贻误战机又无功封侯便自杀身亡,老将身死沙场,儿子李敢怨恨卫青。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这次出击匈奴李敢在霍去病的军中,霍去病的大军受到了极为丰厚的封赏,已封侯的李敢假借探望为由进入将军府刺伤卫青,卫将军没有责怪李敢,选择将此事隐瞒。卫青的权位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因武帝不喜臣下养门客,于是便一个门客也没有。卫青之于霍去病可能除了舅舅这个身份外,更是年少的时候心之向往的人吧,舅甥两人关系也是极好。当武帝更加看重霍去病之后,朝臣也是一边倒,一向不闻政治的霍去病也许是为了表明立场先是带头请武帝册立三位皇子为王,意在稳固卫太子之位,让一向不喜封国的武帝不得不分封皇子。

更在得知李敢刺伤舅舅后,在甘泉宫狩猎之时,当着武帝的面射杀了封侯拜将的李敢,当时的武帝心理一定是各种滋味,亲自培养了一位天才战将,现在又是位高权重,他本是武帝希望用来制衡大权在握的卫家的,但他却认亲胜过君,还和自己一样天不怕、地不怕,这样的霍去病让武帝忧心比卫青更甚。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之后不过半年,气吞山河的天纵奇才便突然陨落,关于他的死,史书只是点到为止,倒是他的葬礼,有详细的描述。武帝以极其隆重的仪式下葬这位他亲自培养的天才战将,将他的坟冢修建的宛如祁连山,用铁甲军护送这位帝国的将军,追谥号景桓。

此时的卫青在想什么已经无从可知,一生的柔顺、终换来了一个十年后的善终。在这十年里武帝仍在继续对匈奴用兵,但从无败绩的大将军卫青在未领过一兵一卒,曾经建功立业之时,襁褓里的小儿武帝也是要封作候,如今他们的爵位又被轻轻拿走,他卫青必须更加小心谨慎,因为他如果也倒了从此可能就在没有卫家。

武帝与他的帝国双臂

公元前106年,不及知天命的年纪这位帝国的大将军、大司马也于世长辞,他终是没有熬过武帝。武帝同样也给予他极为隆重的葬礼,他的坟冢宛如庐山,与外甥的祁连山遥相呼应,追谥号烈。

匈奴的外患仍未根除,如果武帝的使命便是要根除这一大汉的外患,武帝就必须再造一个卫青或霍去病,他启用新人将领,给予最好的粮草马匹,可即便如此,在他最后的人生里也在没有传来过塞外的捷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